“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党委书记的新唾液
据报道,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1月9日起在网上免费开放。这批课程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前段时间,一组名曰“美国大学公开课视频”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波澜。这些视频一经上线,就在各大视频网站一路飘红,有几个视频的点击率甚至超过当红明星的微博。此现象引起了许多教育人士的反思,很多人质疑,我们的教育部门为什么不能组织一下这样的公开课?
现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终于面世了。可是,在看过相关课程安排之后,笔者发现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很像电视上播来播去的《百家讲坛》。虽然还没有在网上看过这些公开课,一些课程的主讲者也没有上过《百家讲坛》,但看一看课程的题目,就能够体味到与西方大学公开课之间的差距。
其一,内容多数是古代文化,很少涉及现实问题,给人一种“只谈风月、不顾现实”的感觉。看看这些题目吧:《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六大名著导读》、《王阳明心学》、《中国诗歌艺术》……这些作品,加在一起,基本上就等于网络视频的《百家讲坛》。而西方大学的公开课,却总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眼球。耶鲁大学的哲学公开课第一堂便讲《死亡》,因为只有解释明白死亡是什么东西,人类才能更好地活着;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多数具有现代精神,如《公平与正义》、《幸福》、《好市民的自由与适应》等。相比较而言,我们显得“保守”许多。
其二,这些课程还基本不涉及现代科学。涉及科学的课程不是没有,但很少,如《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航空航天概论》等,能够代表理工科课程的不到三个。相比较与文史哲课程的“铺天盖地”来说,似乎我们的大学生至少有80%的都在学文科。而事实正好相反,学文科的只占总数的1/4。
理科公开课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是我们的科学学术水平不好意思拿出手?可话又说回来,这只是一种启蒙公众的课程,不是新学术成果的展览,何以如此扭扭捏捏?
更主要问题的还不止以上两者,至少在笔者心中,还有许多未解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只有今年有,还是年年有?是长期工程,还是向网友的献媚之举?这是大学的自愿行为,还是教育部门的意愿?其内容需不需要像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一样经过反复审核?
每一所现代大学都应该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公开课,每一所中国大学也都应该像西方的大学那样,向社会敞开自己的胸怀。如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只是为了效仿西方,向网友们表现我国的大学并没有过时,这样的公开课,就与网络版的《百家讲坛》无异,更与大学精神的复苏没有关系。
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11/10/content_1818050.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