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中国式"救市"的本质
在中国经济本来将要处于下行线的预期中,又恰逢世界金融海啸强势来临,双重压力面前,政府强势使出"四万亿"的解市重拳,欲重振中国经济,再回高速增长轨道,凡此种种,消息不免让人振奋不已。"4万亿",想来不应该是以其它变相的如以物、税、费、政和承诺相抵,毫无疑问将需要有同等的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地逐步落实到位。
资金来源无保
但在"雷人"的"四万亿"重拳"说"出之后,到目前为止,真正到位的只是中央已经兑现的大约一千多亿元的财政拨付,这与庞大的拉计动划相较,无异于杯水车薪般,且在短期内也已被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高效率"地争夺一空了。至于后期的大部份资金来源,除了口头的"说法",还没具体的安排和到位时间表。纵观中国经济现状,不论从现有经济实力还是预期到付能力,似乎都不能令人有吃了"定心丸"般的踏实感觉。
央府除了承诺中央财政资金在"四万亿"当中的重点拨付,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指派了为数很大的划定份额,意欲有责同担。如此以来,无疑又使本已处于艰难运转中的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必然会促使地方政府加大税费征收力度,进而增加当地经济的生存压力,产生新的次生危机。
最近已有消息称,地税系统已开始加大了对所辖范围内经济体的税务稽查,原本模棱两可的一些商户,从此必须要负担起纳税义务,其经营成本同时上升,生存难度也随之增大了。
听说央府还将放松对地方发行债券的控制。但这个禁区放开之后的状况将会如何,是否会从此成为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新手段,乃至会否泛滥成灾,成为新的社会公害,则无人能保。
资金使用不明
对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此次执行中央"花钱"指示的"热情、高效",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但其所立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以及将来的使用效果如何,则只有老天知道了。
在诸多新闻中不难看出,各地方为了"贯彻"央府的统一规划部署,已在不失时机地"整合、拉动"现有和预期的一些经济项目,将"莫须有"者"放大、做强",东拼西凑甚者凭空杜撰,其本意,无非还是一贯的"政绩"思维,为所谓的经济刺激强行"贴金",更重要的是对央府资金的快速占有,以期要达到财为"地"用,甚至是财为"己"用的阴暗目的。
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将来真的可能达到"四万亿"投入,但却没有同期出台一个有效可行的独立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机制,其后果,必然还将是一场新的财富掠夺,除了造就一批新的豆腐渣工程和一批新的来路不明的暴富者,以及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和不可调和外,真正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作用,必然是微乎其微,对社会的总体良性发展和平衡,甚至于是一无是处的。
投资方向不对
长痛不如短痛。但本次经济重振,投资方向不是借此机会对低端产业进行升级,进而使经济从此走向以高科技、低能耗为主导,也不是以刺激和拉动迫切需要的内需消费为目的,而是一如既往地用本就操作顺手并已成为中国"经济毒药"和"环境杀手"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为能事。同时投资主体不是来自民间,却是一成不变地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政府主导"为能事,并不能体现经济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其目的,无非是从政治的高度审视,遵守"在此敏感时期,只能以短期社会效益和政治稳定优先,
长远经济效率和持续发展次之",这个不变的主题。
此前有杭州高层放言,"救房市就是救百姓"。而房市做为唯一支撑中国"发展繁荣"而不能放弃的经济"毒药",已成为与政治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政治产业"。救房市,其实最大限度上是在救政府(官僚更准确)自己,与百姓关系不但不大,反而是这种救市的后果,因为只能得来让人可望不可及的高企房价,更会给普通国民带来"终生与房无缘"的恶梦。
再则,作为中国社会基础阶层的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说,也是最需要得到补偿的一批人。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构建和谐,本当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但因为最高决策层并没有社会底层公众强有力的代言人,在乱花迷眼的经济纷争中,相当然地不能从中分配到任何的直接利益,这个庞大的拉动计划,将他们又一次可悲地遗忘了。
土地红线之困
中国本就少得可怜的可耕地,同时要支撑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任。中国设定的粮食耕地面积下限为十八亿亩,这是一个保证中国粮食供应安全的最低红线数字,一旦突破,后果将是从现在基本自给转向依赖外来粮食进口。
但投资与基础建设,不能没有土地。是要耕地及粮食安全以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和环境不再被破坏,还是要短期"救命",其它来日再议,也就成为了一个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两难选择。
在本次"四万亿"计划出台前,多年来所进行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已使"十八亿亩"具有被突破的某种迹象,如果加上本次史无前例的大动作,在某一天从怀疑变为铁定的无情现实,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救市只是救急
应对上半年高烧不退的经济,是以降"温"为主调,但下半年不久便与时俱进风向调转,改为强力"电击"式的拉动提升了,这表现出中国经济已处于"通胀不行,紧缩更不行"的维谷之中。
当然这有现实的需求和无奈,但在忽左忽右的大幅摇摆中,中国经济能否适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生死"折磨",其短期效果是不是属于"救急"或"救命",其长远效果能否能有效和持续,片面的投资方向是否是饮鸩止渴,则需要认真思索,审慎对待了。
处于既有的社会氛围中,用既有的方法和思维来从事新的大动作,无异于一次大"冒险"。在中国现代政治历史上虽非首次,但在经济上却是少有。显而易见,这种风险性是极大且未来是不可预估的。
总之,因为这一切是自己对自己的救赎,人气不旺向心力不足是必然现实,其过程又是自己对自己的控制和监管,无异于左手看管右手一般,总难免有私心犯公和于心不忍的时候。所以,对本次强势安排,不论将来这"四万亿"的"大手笔"能否到帐,只从其使用的不确定上而言,最终结果也并不是十分让人看好的。
2008.12.10. 积极财政政策本身是没有错啦..
关键是投资方向是否对虚弱的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有利..
最纳闷的还是4万亿的来源,依我看里面一定有文章..:just_ou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