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羞的古代文人
害羞是人的一种情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徐志摩〈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写出了人与花的害羞,不但优美,而且令人怜爱。古代的文人们对"羞"更是情有独钟,那些多情的女诗人们概莫例外。"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这是青春少女的羞。女孩荡完秋千,正疲倦之时,突然闯进一个陌生人。女孩来不及整理衣裳,急忙回避,鞋顾不得穿,金钗也坠落在地,含羞跑开了。女孩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就用嗅青梅来掩饰,偷偷看他几眼。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而又带有几分矜持羞涩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薛涛〈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这是中年妇人的"羞"。阅尽沧桑的唐朝女诗人薛涛厌倦了官场上的应酬,因此,在段相国邀请她参加宴会时,她婉言谢绝,自认已经容光不在,两鬓如蓬,连镜子都羞于去照了。
"羞",并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也备受男人的青睐。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女因出神地凝视意中人,任凭小船随波漂流。忽然采莲女大胆地抓起莲子向岸上人抛去,没想到被远处的人看到,于是羞涩得不知如何是好。"半日羞"的窘态,活道出初恋少女羞怯稚憨的形象。
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采莲女见到诗人,笑着躲进荷花里,假装羞涩不再露面,尽显天真之态。
以雄奇豪放著称的词人苏轼,也有爱羞之作,〈蝶恋花〉:"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这是青年男女的一次甜蜜的约会,女子低眉垂眼,假意离开,却又微笑着整理鬓发。出于害羞,女子敛着眉头,不敢在人前轻率地倾吐爱情。女子的纯真娇羞之态,给男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羞不只是羞涩,也可指羞惭。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女子狂热大胆地追求爱情,明确提出要嫁给风流的年少。即使以后被抛弃,也无怨无悔,也不觉得羞惭。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词中的"今日悲羞归不得",写的也是女子被抛弃后的心情,与韦庄〈思帝乡〉词境相类似,但远没有韦庄词中女子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
赵佶〈醉落魄〉:"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这是赵佶悼念明节皇后的词作,灯市犹然,明月依旧,人却难圆。"羞见",满含了诀别的凄楚,确是感人肺腑之言。
辛弃疾〈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感慨自己被迫沉沦于"求田问舍",消磨掉了胸中豪气,因而"羞见"三国刘备的英雄伟业。词人自伤平生夙愿无法实现,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在古代文人笔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会害羞。李清照〈鹧鸪天〉:"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面对桂花,梅花心生嫉妒,菊花也是掩面含羞,自叹弗如,"菊花羞",反衬了桂花的超凡脱俗。
李白〈秋浦歌〉:"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山鸡看见艳丽的鸵鸟,自惭形秽,不敢在清澈的水边照影子。诗人以"山鸡羞"为喻,用自讽的方式,赞扬了对方。
韩石山先生说:"害羞能使撒旦变成天使。"看来,多一分羞也不算什么缺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