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趣的哲学大师(图)
风趣的哲学大师(图)【新三才网讯】
http://www.newsancai.com/images/stories/photos/Children/pisaslanttower.jpg
漫步哲学王国,我们会遇到林林种种、形形色色的哲学大师。今天,这些大师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然而,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轶闻趣事,尤其是他们的人格意义,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更加光彩夺目。诚然,一味崇拜先哲固然可笑,而全然不知先哲、数典忘祖也实在可悲可叹。
下列哲学大师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众多有益的教诲和启示,或许在这些先哲臂膀的托举下会诞生一代新的哲学大师。
知识就是金钱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着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而米利都是一个商业城市,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致于有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认为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反击的机会。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了为利都的全部榨油机。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便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别人: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
圆圈的比喻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
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周长比小圆圈的周长长,因而我接触无知的范围比你们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如何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如何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行不知步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因为专注于沉思,时常行不知步、食不知旨。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天外之事,一失足跌进了一口古井,弄得满身泥泞,被一个女佣大大耻笑了一番。你可千万别嘲笑哲学家的这种窘态,也许正是这一跌使他顷刻顿悟到“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呢!
烈马与悍妇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词。这个女人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整天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据说,苏格拉底是为了在她那烦人的唠叨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人问苏格拉底:“你为什么娶了这么位夫人? ”苏格拉底回答:“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再没有难以相处的人了。”
一次,他的妻子大发雷霆后又向他的头上泼水。苏格拉底满不在乎地说:“我知道,雷鸣之后,免不了一场大雨。”
双倍学费
有一个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苏格拉底表示,可以考虑收他为学生,但要求他缴纳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很惊诧:“为什么要加倍呢?”苏格拉底说:“我除了要教你怎么演讲外,还要给你上一门课:怎么闭嘴。”
教择偶
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 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取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好事与坏事
苏格拉底问一位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你知道什么东西是好,什么东西是坏吧?”
聪明人不屑地说:“这是个连奴隶也知道的问题。” “那么你说,健康和疾病,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健康是好事,疾病是坏事。” “可是,健康的人要参加军队,上前线和斯巴达人打仗,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而体弱多病的人却可以留在城中,保全性命,活得有滋有味。现在,你还能肯定孰好孰坏吗?” “不能了,苏格拉底先生。可是,我总觉得,像美貌、健康、财富这些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事情总不能说是坏事吧!” “看看你的身边,有多少人因为美貌而堕落,有多少人自恃孔武有力却终因力所不逮的事情而拖累,有多少人因为富有而遭到别人的暗算。这些事情,你不会不知道吧?”“苏格拉底先生,看来,我确实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好,什么事情是坏,请你告诉我吧。”就这样,苏格拉底将别人的正确思想催生了出来。
谁最聪明
有人问德尔菲神庙里的神灵: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喻答道: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当苏格拉底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半信半疑,自己虽然聪明,但如何断定就是最聪明的人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去拜访雅典那些公认的聪明人,试探他们的智慧。
他找到了雅典城中一些公认的聪明人,他们中有政客、诗人、工匠等不同类型的人。经过一番问答,他觉得十分遗憾,这些人确实都很聪明,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像那位造盔甲的工匠,能造出非常合身的盔甲,技艺出神人化。但这些人都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仅有一技之长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知识并不比他们更多,唯一比他们强的就是知道自己所知有限。看来,神喻是不错的。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 399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路过市场时,发现一张裁决书张贴在政府的布告栏上,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裁决书上写着:苏格拉底的罪状,第一项,不敬雅典正神,自创邪教迷惑众生。第二项,散布邪说败坏青年。应得之罪是死刑。
苏格拉底知道有人在陷害他,但他还是坦然地接受了法庭的审判。由于苏格拉底雄辩的口才,更由于他原本无辜,一番法庭辩论之后,陪审团中的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将他释放,法官们似乎也接受了这种意见。最后,法庭提出了一种折衷的办法,让他交出3O米纳的罚金,这案子就算了结。可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交罚金呢?再说,这个数额他根本就交不起,因为3O 米纳相当于当时雅典财政收入的四千分之一。后来,法庭又做出让步,提出罚金不交也就算了,只要苏格拉底承认自己错了,保证今后不再在大街上“妖言惑众”,就可得到赦免。苏格拉底当庭表示:“这绝对办不到。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前进,把通向理智的道路指给人们,我就要继续拉住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绝不考虑后果。”
最后,在法庭宣判他为死刑时,苏格拉底从容地说:“我将服从上帝,而不是你们。”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尊重的是一些更高的原则,而不是一宗错误的审判。
妙答
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回答说。
智者的愚昧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对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的牙齿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可见,即使是智者,也难免有愚昧之处。
点灯找人
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 404 ——前 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银行家的儿子放弃了万贯家产,栖身于一只大木桶中晒太阳,捉虱子,思考哲学问题。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第欧根尼先生,只要你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会马上赐给你。”第欧根尼听罢,躺在木桶里抬了抬眼皮,说:“那就请你站到旁边,别挡住了我的阳光。”
智救故乡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出生于中亚的莱普沙克斯。他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跟随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军队占领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为此晋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 “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菜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说。莱普沙克斯终因哲学家的智慧幸免于难。
机会均等
古希腊时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雄辩家和演说家。狄摩西斯和福西昂将军两人不仅才气相当,辩力相若,而且所持论点总是相左。因此,他们的遭遇总能给人带来智慧的享受。一次,两人争得不可开交,狄摩西斯批评福西昂说:“无论何时,只要当雅典人怒火中烧时就会杀掉你。”福西昂则说:“可一旦他们头脑冷静时,就会对你绝不客气。”
更大的荣耀
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两脚很脏的在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的东西。”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无所不在
庇希特拉图是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人们问他:“真理在哪里?” 庇希特拉图说:“这还要说吗?真理无所不在。”
爱尔兰人与笨蛋的距离
爱留根纳与被人罗马帝国的查理大帝相处得十分融洽,不像君臣,倒有点像“哥们”。一次用餐时,查理大帝发现“爱尔兰”和“笨蛋”两个词的读音十分相近,就调侃爱尔兰出生的哲学家:“你说爱尔兰人和笨蛋相差有多远?”
爱留根纳听罢会心一笑,冲着桌子对面的查理说道:“就隔一张桌子那么远,陛下。”
查理不以为忤,哈哈大笑。
水火之争
在近代地质学史上,曾有一场长期的争论——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水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火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讲水就排斥火,讲火就排斥水,水火之争,愈演愈烈。
有一次在英国爱丁堡召开学术会议,两派是唇枪舌战,继而拳打脚踢,真是水火势不两立。1817年,哲学家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说:这两种原理“都必须承认为本质的,但它们各自都是片面的”。
当时,在地质学家看来水火不能相容,在哲学家看来则相反。后来,地质学的研究表明黑格尔是正确的,虽然他并未作过任何地质学考察。这便是哲学的智慧。
黑格尔的错误
大哲学家也有糊涂的时候。牛顿通过科学实验,把阳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黑格尔反对牛顿的光学理论,他认为白光不是复合光,而是单色光,是“光明与黑暗的结合”,没有一个画家是“牛顿派这样的傻瓜”,他们可以用黄色和蓝色混合成绿色。
牛顿在光学中没讲什么辩证法,相反,在他的头脑中倒有不少形而上学的思想。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他说颜色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看起来是十分深刻的辩证法。
可是,科学实验表明,在颜色理论问题上,牛顿是正确的,黑格尔是错误的。现实是辩证的,但不是每一种辩证的形式都是现实的。
万物莫不相异
一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宫廷中讲学,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听了这番话以后,纷纷走入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大失所望,谁也没能找到这样的树叶。因为粗粗看来,树上的叶子好像完全一样,可是仔细一比较,却是大小不等、厚薄不同、色调不一、形态各异,都有其特殊性。
一言不发
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中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
一个人打赌
德国哲学家 A·叔本华某年住在法兰克福的旅馆出租套房里。紧靠旅馆有一家小饭馆,他常去那里吃饭,那也是英国军事人员常去的地方。
每次饭前,叔本华总要把一枚金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饭后又把金市收回自己的口袋里。一天,有位侍从忍不住问这位哲学家在干什么。叔本华解释说:他每天在心里与那些军官们打赌,只要他们哪天一会儿除了“马呀”、“狗呀”、“女人呀”之外还能谈点别的话题,我就把金币放进教堂的施舍箱中。
叔本华与小狗
叔本华终身未娶。他郁郁不得志时,同一只小狗为伴,相依为命。他给自己的宠物起了个名字:宇宙精神。这位哲学家一直在追求宇宙精神。难道,他的宇宙精神就在他的身边?也许,他在这只小狗的身上,发现了宇宙精神?
并非都来听布道
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 F · D · E ·施莱艾尔马赫的神职工作做得尤其出色,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听众,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妇女和各级官员。对此,施莱艾尔马赫解释说:“我的听众确实由学生、妇女和官员组成,学生们来是为了听我讲道,女人们来是为了看学生,而官员们来则是为了看女人。”
挖苦尼采
19世纪哲学家尼采对女性特别仇视,他一生不接触女人,并曾说:“男子应受战争的训练,女子则应受再创造战士的训练,”“你到女人那里去吗?可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尼采的哲学极为不满,挖苦他说:“十个女人,有九个女人会使他把鞭子丢掉的,正因为他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要避开女人啊!”
报复记者
罗素于 1920年曾来过中国。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他拒绝任何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凝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么?”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飞艇驾驶员与哲学家的选择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还是罗素的学生时,经常像一头野兽在罗素的房里踱来踱去。 有一次,维特根斯坦突然停下来对罗素说:“你是否认为我是个十足的白痴?” 罗素颇为不解地反问:“为什么你想要知道?” “如果我是的话,我就去当飞艇驾驶员;如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名哲学家。”罗素倒也很坦率:“我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但如果假期里你给我写一篇哲学文章,我读了后就告诉你。”
一个月后文章送到了罗素手里,罗素刚读完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一个天才,并向他担保:“你无论如何不应成为一名飞艇驾驶员。”
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难成亲戚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此人名叫荷克,是一名惯匪。法院正在对他进行侦讯起诉,看来非判处死刑不可,他请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克”( hog ,意为“猪”)和培根( bacoh ,意为“熏肉”)有亲属关系!培根笑着回答说:“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们是没法成为亲戚的,因为猪要死后才能变成熏肉。”
相形见小
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巡察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宅深墙高的宫庭大院里,平时也多来往于达官显贵们奢侈华贵的住宅,当她看到简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时,不禁惊叹道: “你的住宅大小了啊!” “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错,只是因为陛下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剽窃罪
1599年,约翰·海沃德爵士出版了著名的传记小说《亨利四世》。然而这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认为作者是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地抨击她的现行政策。
培根读过此书并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站起来表示异议,为作者开脱。他说:“我不敢说书里有谋反的证据,但毫无疑问,该书确有不少重罪的证据。”
“何以见得?在什么地方?”女王急切地问。 “在他从泰西塔斯(古罗马历史学家)那儿窃来的好多段落中,便可找到这类罪证。”培根认真地回答说。
河面上的告示
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是一位幽默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
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了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大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
威廉·休厄尔接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不适合游泳。”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贝恩斯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到:“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无需再写
英国哲学家休谟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 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剩下谁呢
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老哲学家休谟颇不以为然。“不,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死而复生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从那以后,每隔 10 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 伏尔泰 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区别
谁也没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伏尔泰竟参加了一个为人不齿的团伙的狂欢。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这个团伙又邀请他参加他们的狂欢。 “噢,伙计,”伏尔泰神秘地说,“去一次,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
助人为乐
1717 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监狱 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最后,伏尔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操心啦。”
慢性毒药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 65 年还没有死呢。”
错误的赞扬
一天,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姓氏的贵贱
一天晚上,伏尔泰正在晚宴上高谈阔论之际,一位看不过眼的贵族傲慢地打断了伏尔泰:“那个大声嚷嚷的楞头青是谁呀?”“大人”,伏尔泰当即回答道:“我的姓氏是低贱的,但我至少给它带来了荣誉。”就为这话,伏尔泰在翌日晚上便受到一伙恶棍的棒击。不过,这位贵族还有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品德,他躲在对面一家商店里暗中指挥,还大声叫道:“不要打他脑袋,那里边还会出好东西呢!”
验明正身
当伏尔泰到了 84岁高龄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边,为他祈祷忏悔。但是,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 牧师 先生,是谁叫您来的?” “ 伏尔泰 先生,是上帝派我来的。” “那么,您拿证件给我看看,我要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哲学语言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和几位哲学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闲逛。突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了目的地,才开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 “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狂。”
哲学的责任
出生于俄国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拉斐尔·科恩在美国哲学界和教育界都很有声誉,曾任纽约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一次,在他上完哲学导论课后,一名女学生向他抱怨:“科恩教授,听完您的课,我觉得您在我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上都戳了一个孔,可又没有提供替代品来填补,我真有点无所适从了。” “小姐,”科恩严肃地说,“你该记得,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干过许多差事,他清洗了奥吉亚斯王的3000 年未打扫的牛厩,难道非得再用什么把它填满吗?
捕蝉者说
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就像随手十取一样容易。
于是,孔子问老汉:“您捉蝉这般巧妙,其中有规律吗?”
老汉回答:“当然有。蝉很机灵,一有风吹草动,它就逃了。因此,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掉,捉蝉就有一定把握了;放三颗弹丸不掉,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放五颗弹丸不掉,捉蝉就像随手十取一样。光这样还不够,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就像半截树桩,伸出手臂,就像枯木朽枝。”老汉缓口气继续说:“最后,还要用心专一。我捉蝉时,不管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管周围⑸裁辞榭觯疾荒芊稚⑽业淖⒁饬ΑD芄蛔龅秸庖徊剑古虏踝讲坏铰穑俊?/SPAN>孔子听罢,回头告诫学生们说:“办任何事情,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致,才能出神入化。这就是驼背老翁说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孔子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便下了马车,上去看过究竟。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不对!”另一个小孩说,“应该是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连忙又嚷道:“你错了,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盘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菜盘那样小,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抢着打断他的话说,“早上的时候,天气还凉飕飕的,中午却热得像在汤锅里。这就是近热远凉的道理!”两个小孩谁都说服不了谁,就请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两个小孩拍着手笑着说:“谁说你是一个生而知之的圣人啊!”
孔子论弟子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仁义比我强。”子夏又问:“子贡的为人怎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是我所不及的。”子夏接着又问:“子路的为人怎样?” “子路的勇敢是我所不如的。”孔子说。子夏再问:“子张的为人怎样?” “子张的庄重胜过我。”子夏听了有些糊涂起来,站起来问道:“既然他们都比你强,他们为什么都愿意拜你做老师呢?”孔子说:“颜回讲仁义但不懂得变通、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四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都愿意拜我为师,跟我学习。”
子路问津
有一天,春秋时代的两位隐士长沮和桀溺正在一块耕地。孔子经过那里,被一条大河挡住去路,便叫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手也不停,问:“驾车的那个人是谁?” 子路答:“是孔丘。”长沮抬起头,用嘲笑的口吻问:“是鲁国的孔丘吗?” “是的。” “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吗?那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讨个没趣,就转身问桀溺。桀溺停下木耜,问:“你是谁?”子路答:“我是仲由。” “你是孔丘的门徒吧?” “是的。” “告诉你,当今社会纷乱,有如洪水滔滔,谁能改变这种趋势呢?你与其跟随那个躲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随避开人世的人,做个隐士呢。”一边说,一边又忙着用土复盖谷种。
子路只好回来告诉孔子。孔子怅然长叹道:“我怎能隐居山林,与鸟兽同群呢?我不同人们在一起生活,还同谁在一起呢?即使天下合乎正道了,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
染丝的联想
墨子经过一家染坊,看见有几个染匠正在把一束束丝绢丢进一口口染缸里。墨子聚精会神地看了半天,然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这雪白的丝绢,丢进黑水就染成黑色,丢进黄水就染成黄色,陆续投进五种染料,丝绢也就变成五彩色。染料一变,丝的颜色跟着变。所以,染色的时候不可不谨慎。这个道理,就是做人治国也是同样的啊!”
是非的判定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主张兼爱天下,并没有利于人:我主张不爱天下,也不曾害于人。我们的功效都没有看见,你为什么自以为是,而老是责难我呢?”
墨子回答:“譬如街上的房子失火了,一个邻居准备取水去扑灭火灾,另一个邻居准备操起火把去助长火势,但是都还没有做到,你说这两个人谁好呢?”
巫马子回答:“当然是准备救火的邻居好,而那个想火上添油的人不好。”
墨子微笑着说:“对啦,虽然他们两个人的功效都没见到,但谁是谁非已能判定。这就是我自认为是,而以你为非的道理了。”
齿亡舌存的缘故
相传有一年,老子的恩师染病快死了,老子赶去探望。老子问:“先生病得很厉害,是否有遗教可以告诉学生呢?”恩师缓缓地回答:“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的。”他歇了口气问:“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故乡而下车,不就是说不要忘记故旧吗?” “对了。那么,经过高大的乔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乔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说要敬老尊贤吗?”“对呀,”恩师张开嘴问老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齿还在吗?” “一颗也没有了。”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头还能存在,不就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为它太刚强了吗?” “对啊,天下的事情,处世待人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告诉你了。”
来自:左岸读书 真理无所不在。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94437&d=1211834789 人人追求真理.世界大同 世界有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