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造过假的少年毛泽东
未被造过假的少年毛泽东毛是第三个儿子,但却是第一个活下来的。
为了求菩萨保佑他不再夭折,毛的母亲到处烧香拜佛,还吃上了观音斋。
毛取名泽东。“泽”在十八世纪毛氏族谱初修时,就定为他这一辈的辈名。
毛的幼年无忧无虑。 他在母亲娘家住到八岁,外婆将他视为心头肉,两个舅舅舅母拿他当自己儿子看待,一个舅舅作了他的“乾爹”。
1902年,毛回韶山上学。上学就是進私塾,儒家经典是主要课程。
毛跟老师的关系不怎么好。
10岁时他从学校逃走,说老师要求苛刻,粗暴严厉。至少有三间私塾因他的倔强不服管教而委婉地请他父亲“另找高明”。
母亲对他是听之,任之,但父亲不能忍受。父子俩常发生冲突。
贻昌付学费让儿子上学,希望儿子起码能给家裏记帐,而这正是毛所讨厌的。终生他对数字都不甚了了,对经济学更是一塌糊涂。
体力劳动对毛也不具吸引力,一旦脱离了农民生活,他就再也不做了。
贻昌见不得儿子闲著不干活,自己辛勤劳作,要求儿子也要照办。毛不听话,他忍不住就打毛,毛於是恨父亲。
其实少年的毛并没有受父亲虐待,也绝不是弱者。
父亲责备他懒惰,他便顶嘴说父亲年长,应该多干。 一天,父子俩当著许多客人的面吵了起来,毛後来说:“父亲当众駡我懒而无用,这一下激怒了我。我回骂了他,接著就离家出走。
我母亲追著我想劝我回去,父亲也追上来,边骂边命令我回去。
我跑到一个池塘边,并且威胁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進水裹……我父亲就软了下来”。
毛讲完这个故事,笑著说出他的结论:“他们都怕失去儿子,这就是他们的弱点。攻其弱点,就能取得胜利!”
无可奈何的父亲对毛只有一项武器:钱。
1907年,毛离开第4个私塾後,贻昌拒绝再为他付学费,13岁的毛只得成为全日制农民。
父亲想让他到县城的米店去当学徒,但毛有自己的打算。
毛想上湘乡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 学费住宿费贵,毛就请亲戚们帮忙,说动父亲给他出了五个月的钱。
东山使毛眼界大开。从课本裏,他读到拿破仑、威灵顿、彼得大帝、卢梭、林肯等人的小传,也第一次亲眼见到去过外国的人:一位曾在日本留学的教师,学生们管他叫“假洋鬼子”。
多少年後,毛还记得那位老师教他们唱的日本歌,庆祝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的惊人胜利。
东山学堂的几个月为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省会长沙有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毛的请求下,一位老师介绍他前去就读,尽管他不是湘乡人。
1911年春,毛心情激动地到了长沙。这年他17岁,是他与农民生涯从此告别的日子。
毛从故乡的泥土中带走了什么呢?他後来说他带走了对贫苦农民生活的“深感不平”。 事实却非如此。
毛当时的老师、後来的岳父杨昌济教授1915年4月5日的日记中记载著毛谈论家乡的话:“人多务农,易於致富。”
毛说当农民容易致富,并未说农民的生活艰苦。(当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农民才被划分为最低层阶级,同时也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奴隶。)
通观所有毛早年文章和谈话记载,直到1925年底,毛只提到过农民几次。
除了说家乡农民容易致富外,1917年8月23日,毛在致黎锦熙信裏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但不是对他们表示同情,而是对消灭他们的人曾国藩表示倾倒。
毛说:“愚於今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1920年下半年,毛与共产党结缘後,开始使用“工人们农人们”、“无产阶级”这样的字眼,但都不过是政客所用的辞藻而已。
10月,邻近的湖北省武昌市爆发了辛亥革命。统治中国268年的清朝垮台了,中华民国在1912年的第一天成立。 新生民国带给年轻的毛的,是无数崭新机会。
他先参了军,但出操听口令不是他喜欢做的事,更不用说到城外挑水做饭给长官泡茶。他於是雇了个挑夫帮他挑水。 几个月後,他乾脆退了伍,决定再回去上学。
那时报上满是新鲜动人的广告,好些使他动心,一个是警官学校,一个是法律学校,还有个专教人怎样制造肥皂,使毛发了作肥皂制造家的奇想。
但他父亲要他上学,否则拒绝供给他钱,19岁的毛只好進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师范学校都不收学费,是那时中国致力於教育的结果。
第一师范充满开放的空气,连数学楼也是欧洲式的,长沙人管它叫“洋楼”。教室很洋气,漂亮的地板,窗上装有玻璃。 校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新见解,鼓励他们自由思想,组织不同的学会。
学生的出版物有鼓吹无政府主义的、国家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Karl Marx)的像还一度挂在大礼堂裏。
对读报上了瘾的毛已在报章上见过“社会主义”这个词,在这裏他又第一次听说了“共产主义”。
那时,中国是真正的“百花齐放”。後来毛统治时也用这个词,但他允许的还不及他年轻时万芳丛中的一小片花瓣。
一次高谈阔论中,据毛的朋友记载:“毛君主张将唐宋以後之文集诗集,焚诸一炉。” 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毛提到烧书。
当时,这话并不离奇,在前无古人的思想解放气氛中,一切天经地义的道理都受到挑战,历来的大逆不道都成了理所当然。国家有必要存在吗?家庭呢?婚姻呢?私有财产呢?什么样的议论也不奇怪,什么样的话也都能说。
毛整个道德观的核心是:“我”高於一切。
他写道:“道德之价值,必以他人之利害为其行为之动机,吾不以为然。”“吾人欲自尽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可宝贵之道德律。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
毛的道德等於完全的随心所欲。 义务与责任毛概不承认,说:“吾人唯有对於自己之义务,无对於他人之义务也。”“吾只对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概不负责焉。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无关也。” 吾自欲遂行也,向谁负责任?”
对毛来说,任何成就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能享受到才有意义。
身後名“非吾之所喜悦,以其属之後来,非吾躬与之现实也。”“吾人并非建功业以遗後世。” 毛泽东完全不屑於追求“流芳千古”。
尽管他不是一个等闲之辈,毛当时并没有显示出领袖天分。
老师徐特立说在学校裏看不出他有号召力。当毛发出徵友启事,张贴在长沙部分学饺时,应召的只有几个。
他跟朋友成立“新民学会”时,他虽然活跃,选出的总干事却不是他。
毛想到首都去碰碰运气,就借了路费去北京。
毛一行8人,住在3间小屋裏,几个人合睡一张炕,同盖一床棉被,挤得紧紧的,要翻身得先跟左右的人打招呼。
8人只有两件大衣,出门轮流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