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7
8. 带着欣赏的眼光生活欣赏自己的主管。虽然他对你要求严格,经常对你的工作鸡蛋里面挑骨头,一次次给予你严厉的批评,使你心生怨言。但仔细想想,他这样做,却让你学会了更加严谨地去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你不善言谈,他逼你去外单位办事,和人交流与沟通;你文字功夫不好,最怕写文章,他逼你每周交一篇工作总结给他。现在,你能和人轻松交流了,你写的文章得到领导肯定了,你能够独当一面了,这一切全是主管逼出来的,扪心自问,你怎能不感激不欣赏主管呢?
欣赏你的下属。粗心的下属又出错了,不要大声呵斥,告诉他错在哪里,结果,他改正了,再也没有犯过类似错误,表扬他,肯定他的知错能改;做什么事都慢腾腾的下属又没有按期完成你安排的一项工作,告诫他以后要加快速度,看看他已完成的部分,精益求精,几乎找不出任何瑕疵,所以,还要欣赏他的细心和工作质量;发牢骚的下属总是意见多多,不要烦他,从他的话语中汲取有益的部分,改进工作,同时,应当欣赏他的直言不讳。
欣赏自己的同事。你总认为,没有自知之明的同事,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可以包打天下,但结果表明,工作总是没有别人做得好,但是,他非常热心,别人遇到困难时总爱帮一把。总之,每个同事身上都有长处和优点,我们要学习和欣赏。
欣赏你的爱人。爱人不漂亮,但她(他)懂得体贴家人,孝顺长辈,里里外外都拿得起放得下,勤劳能干,工作努力,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这是多么难得啊!
欣赏你的孩子。孩子很淘气,不聪明,也没有什么特长,但他(她)健康、爽朗,富有热心和爱心,努力去学习着做他(她)应该做的一切,并能看到明显的进步,这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试着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激励他(她),孩子会在开心中积极向上。
带着欣赏的眼光生活,你会有快乐的回报。欣赏你的主管,你会工作得更加顺心;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融洽;欣赏你的爱人,你们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将来会成就一番事业。
9. 你身边布满陷阱
一位同事对我说,一个月前他从自家的猫眼里看到一个人在家门口捡他丢弃的可乐瓶,他猛然开了口,呵斥了那个人,那人灰溜溜地走了,眼里满是愤怒。一个月后,他下班回家,钥匙怎么也插不进去,仔细一看,锁孔中已被胶水堵塞。他只好换了一扇门。价格是1100元。
有三个实习生到一个机关学习,办公室里有一位表情木讷的阿姨,是临时人员,她的打字速度很慢,而且经常出错。其中两位大学生经常嘲笑她。有时,这两位大学生还会聚在一起发泄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而另一位实习生来自农村,他做事总是默默的,不参与他们的讨论。三个月后,有人告诉他们,那位阿姨是某局局长夫人,那三位大学生愣在那里。后来,那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分配到了那个机关,然后又成了某局长的女婿,再后来,他就成了县里最年轻的局长。
最后一个故事是一位记者说的。他的楼下住着一位老头儿,每天早晨都在听新闻,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大大的。而记者因为职业的缘故,早晨正好是睡觉的最佳时间,所以他不胜烦恼,有几次在楼梯口遇上,看到这老头儿,就想与他理论一番。有一次,他受报社派遣去采访一位部长。他兴冲冲地赶到那位部长的办公室,一看,就觉得那部长面熟。坐下来,倒是部长一惊一乍的:“呀,你不是我的邻居吗?”那次采访十分成功。事后那记者说:“从部长办公室出来时,就为自己庆幸起来,如果自己和部长吵上一架,那现在会怎么样,自己都不敢想象了。”
这个世界上谁最重要,我们常常会排出一个顺序出来。其实,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精确。当你罗列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轻视了身边的小人物时,你的身边就会布满了陷阱。
10. 你必须比名人更优秀
台湾首富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米店当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卖米挣钱。
当时的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经常混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王永庆和一般的米店不同,每次都要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了才拿出来卖。因为这一举动,他的米卖得特别快。
王永庆卖米包送。在送米上门的时候,他还备了厚厚的记事本记录下顾客家里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估计顾客米快吃完了就打电话问要不要送米,到顾客发薪的日子,才上门收取米款。
王永庆送米也有一绝。他送来不是送到门口就算,而是每次都帮顾客倒进米缸里。遇到米缸里还有米,他会把米倒出来,先将米缸刷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面。因为这样一来,旧米就不会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后来,王永庆由一个米店伙计摇身一变为台湾“塑胶大王”,他卖米的故事,也就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范例。
在一场MBA课上,我又一次听到了这个故事。但是,这次的主题却是:不要学王永庆卖米,他的昨天不能教会你在今天成功。老师说:“如果今天的你和几十年前的王永庆一样卖米,你还认为自己有多智慧多出色的话,你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这么说来,名人故事对我们毫无用处?”台下有人问。“当然有用处啊。首先,故事为我们 取消了一个错误答案;再就是,它在提醒我们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走到这一步了,今天我们要成功,就必须比名人做得更优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