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xin 发表于 2009-4-28 01:53:13

王华:观神韵感悟“喜闻乐见”

由于特殊原因,今年我有幸观看了18场神韵演出。至今每当我静下心来时,哪怕是在办公室上班,耳边都清晰的回响着神韵那一曲曲美妙动听的音乐,那一幅幅梦幻仙境般的画面好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令我终身难忘。古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孔子因感悟到《韶》乐的“尽善、尽美”而“三月不知肉味”,然而神韵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奇妙的回味。

前两天一位荷兰的西人朋友告诉我,他看了神韵演出后连续两天做梦,梦见的都是神韵的节目。演出“让我听到了神佛的声音,太美了,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个对中国文化完全陌生的西人主管都有这样的感受,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尽管很多艺术家、专家盛赞神韵是“杰出的艺术精品”、“人类顶级的文化瑰宝”,但看过演出的人都知道,神韵走的是“大众化”道路,而非象牙塔顶上的高高在上。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千差万别,如何让不同的人都来喜欢同一台演出呢,就好比如何让不同读者喜欢一份报纸呢?神韵在大众化的喜闻乐见方面给我们树立的典范。

神韵有条深刻的主线贯穿全程,从“众生多是天上来”到“迷茫中等的是救世的主”,从修大法圆满飞升重回天堂的
“迫害中我们屹然走在神的路上”,到“了解真相是得救的希望”,但这个深刻的主题却是通过众多喜闻乐见的舞蹈来包装、融合在一起呈现的。下至三岁孩童、上至百岁老人,无论观众的年龄、种族、肤色、文化、地位、阶层,职业、阅历、品味、爱好、性别、性情等方面有多么强烈的差异,每个人都在各自认知能力基础上,找到让自己共鸣心动的节目。

比如一位四岁的英国女孩告诉我,她最喜欢两位节目主持人的“好玩”,比如花木兰里面那段关于迪斯尼的笑话,还有那个拿扇子做定情物的玩笑,都让孩子们笑声不绝。同样是看济公的故事,思维简单的人只注意到济公和尚动作好玩,山塌下来了很有戏剧性,但有头脑的人就能看出背后惊醒当代人的慈悲内涵。

几乎所有观众都喜欢神韵的舞蹈,但神韵的舞蹈也是根据不同人的喜好编选了不同的节目,比如性情安静的人喜欢“婆罗花开”的淡雅深邃,活泼爱动的人则喜欢看“雪山欢歌”的动感十足。大众媒体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从美好的画面中找到共鸣,神韵的喜闻乐见值得媒体人细细品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华:观神韵感悟“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