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胃〉载: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两人乃不复言。
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