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x 发表于 2009-5-23 14:47:12

抚琴(图)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9/05/23/20090523012910739.jpg

据说,演奏古琴前需沐浴焚香,以示虔敬,这说明没有虔敬即不能通达,没有虔敬音乐的教育(寓教于乐)即无法完成。

伯牙所讲的知音,是心灵的质地已达全然的虔敬。伯牙碎琴,说明当时的音乐界达到虔敬境界的人,几乎没有。

钟子期凭着打柴人的经历,如果没有一颗虔诚的在山水之间活过的心灵,就没有福气听得懂流水这样的清音。

中国古代的音乐,同样遵循着由诚意而正心,由正心而格物、由格物而致知的真理规律。我本来一直为,中国古代音乐和绘画所震惊,以后才发现它们所描绘的,也只是日常生活而已。

《流水》所发现的,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伯牙通过七根弦所记述的,不过是最为普通寻常的日常山水而已。是啊,古人的本领即,是可以将这种日常生活赋予一种神圣性:【峨峨兮如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公元262年「嵇康」四十岁,在魏国都城洛阳,由司马昭阴谋问斩。死前三千太学生恳求将其释放而不能,嵇康仰见日影尚东离问斩尚早,向行刑官索琴而弹之。一曲即终,嵇康说道:【此曲乃得之异人,故秘而未传,《广陵散》于今绝矣。】

我们应当将这句话,同钟子期死时伯牙之寂寞摆在一起来读:【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

《广陵散》讲的是:造剑工匠无辜被韩王杀害,他的儿子聂政决心复仇,终于杀死韩王的故事。《流水》为清音,《广陵散》杀气腾腾,由哀怨向大义凛然不断高扬,但其底蕴仍是追求一种和平,虽大开大阖,仍有一种肃穆的娴静。

在此,我还谈一些我个人对于古琴口传心授的私见。

伯牙学琴三年,他的老师「成连」仍然觉得他未达情至空灵的境界。于是对伯牙说:【吾能授你以琴艺,而不能陶冶你的胸襟,而吾师万子春则能做到,他授琴于东海之上,何不与我同去请教?】遂同行至蓬莱仙山。

成连称:要远迎恩师于海上,乃独自驾舟而去。伯牙伫立良久,惟闻海水激荡奔涌,恍然有悟:【何来万子春?此乃恩师成连授琴于海上。】从此,伯牙遂成天下第一高手。

伯牙苦学三年乃口传阶段,大海之边则为心授阶段。又如孔子在陈绝粮七日七夜,而怡然自得,弹琴论道;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焚香操琴】,这些都是在古琴造诣上达到心授境界的例证。

至此,我想说:中国古代音乐,对人性中本有良知的被埋没,不仅有很深的失望,也有着终有一日得见天日的信心。

如《广陵散》。它不仅仅是对自我的研究,它的结构是天地式的,空间可大可小,随意变化,层出不穷,如《流水》。

这是因为古人始终遵循:【有本不穷,无我乃大】的原则,这一切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音乐大不相同。

中国古人早就知道,真正流芳百世的惟有山水之清音。《流水》一曲即是明证。另外,古代音乐在明志和重气节方面,也为世界音乐所罕见,这就是《广陵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抚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