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1989 发表于 2012-8-24 08:19:42

最不保险的中国保险业----揭天价年薪的内在机理

来源:议报
    “保险”一词,在汉语语境中首先不是商业词汇而属于道德范畴,甚至是很通俗的道德标准,比方

说:在某个朋友圈中总有被小集团排斥者,原因就在于这个人不能遵守特定规则。这类众多个案抽象出

来的道德经验就是“保险问题”。
   
   仍是在小集团规制下看问题,那个被小众排斥的人,通常被指为“不保险”,即缺乏守约能力或擅长

于自定规约即强词夺理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这类的强词夺理或自我辩护,在传统文化之本真面目上

,就表现为“捎话捎多了,捎钱捎少了”的通俗现象。目前的中国保险业,特别是人寿保险已经处于最

不保险的情况,它们最典型的复现了捎多了话、捎少了钱的中国道德本真面目。
   

   所谓“捎多了话”,就是保险推销员往往欺骗性地销售保单——将本来就带有霸王条款的保险合约设

计轻描淡写,而代之以天花乱坠地吹嘘本险种的好处,比方说夸大某险种的分红及储蓄功能而弱化其寿

险、意外险的功能。有些干脆就是直接以保险标的虚设来套取保险费,比如有的人寿保险公司设计的“

十万元意外险”单一品种,需要投保人交4000之保费,其条件是投保人“60岁之前意外死亡”。按目前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而言,这个险种设计本身就是为骗钱而量身订做的。
   
   所谓“捎少了钱”,几乎每个投保医疗险种并申请理赔的人都曾经遭遇过。简单地说有两种情况:(

一)由于投保人并没有专业背景了解合约条款的含义,因此接受理赔时的实际报销数额与自己的预期相

差很远;(二)由于合同规定的医疗服务的强制性,总开销数额大幅度增加,出现投保多花钱(医疗费

)的悖论。
   
   出现以上“两捎经典”的最大原因即保险业的道德风险,实在是出于激励机制的扭曲:人寿保险公司

为了做大保费收入,以“计件工资”方式激励一线员工尽所有可能推销保单,保费收入的20%至40%不等

被确定为激励工资(中值为30%),更有甚者,对待特殊险种(如上指10万意外险收4000元保费者)可突

破50%。
   
   接下来的常识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业的利润能够超过30%或可接近50%?
   
   保险公司要维持如此高额的工资支出,只有一条道,那就是继续无限制地扩大保费收入,而不考虑理

赔(偿付)高峰期的到来。
   
   “再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业具有这样的特征呢?答曰:一为非法传销活动,二为非法集资

活动。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不难理解以下两点:第一,保险业高级经理人的天价工资(如某总裁年薪六千万

),本质上是按传销逻辑克隆来的;第二,所有的形式合法(如薪酬设计公司的方案、董事会的决议)

都不足解决实体正义问题,中国保险业最不保险的判断“翻译”成古典警句就叫——窃钩者诛,窃国者

侯。
   
   以上解释可以粗略地归于社会学范畴,而在纯粹经济学观点来看,保险公司支持一线员工保费收入

30%(乃至50%)的工资还有顶尖级老总六千万年薪——这么一个机制的另外可能,即在疯狂扩张保费收

入之外,尚有一个补偿方案,那就是到股市上去盈利。
   
   正是在这种逻辑下,保险资金才大举进入股票(含基金)市场。然而,近期以来,中国股市的持续“

熊样”却让保险资金的补偿之梦破灭了。所以,现在一些巨头公司开始找“转股进债”的路子,即从股

市上抽回资金。比如中国人寿早在2008年一季度末,就对外声明“在通胀高企、利率上行的形势下,加

大债权投资力度,减少股票投资比重”云云。应当说,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讲,这样的选择无可挑剔,

但是整个人寿保险行业的“两捎经典”即传销本质,其实已经消灭了这个前景。问题仍然是:什么样的

行业能够达到30%至50%的赢利水平?并且它愿一分不赚地把利润全部转给债权人——保险公司?
   
   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此“真实的谎言”只能导致保险资金向世界资本市场出逃。据一些迹象表明:有

的巨头公司已经这么做了,此谓“两条腿”走路。其实呢,结果不外乎两点:其一,把坏的资产扔在国

内,好的资产放在国外;其二,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合法渠道建立自己的“海外账户”与“海外基地”,

以备来日不时之需。
   
   按会计学理论来讲,保险公司现在选择的是工资成本集中摊销办法,比如:一笔签约20年的每年收费

5000元的保单,第一年给经办员工40%激励即分出2000元,第二年30%即分出1500元,第三年20%即分出

1000元;而后不再分成,10万元的保费平均分摊的激励工资才4.5%,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尚有另两种

因素需要考虑:其一,低额的固定工资和管理费用没计算在里面;其二,投资到股市和基金的可能损失

没有一个预测目标。
   
   同时,可供保险公司选择的投资或发债对象并不具备理想的盈利率,比如从2007年9月初就被允许的

保险资金参与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其建成后的综合年收益率仅仅在8%到12%之间(中值10%)。这样的垄

断性高新项目才能带来10%的盈利,那么对于目前高达30%的激励工资支出,保险公司只有接受实际亏损

这个事实。那么,它们年报、季报上的盈利是从哪里弄来的呢?途径有二:其一利用上市圈钱并操作本

企业股票来套利;其二,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比如在合理避税之外有偷漏税等。
   
   依我个人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所得以及微观个案观察抽象而论,保险业泡沫已经超过50%,换

言之,已经有不少于6000亿的保费收入蒸发掉了。
   
   此外,中国保险行业老鼠会(即传销)式的经营,造成的道德危害已经波及到社会保障即养老保险方

面,在一些三线城市,“电脑外办保”已经非常普遍,而“电脑外办保”的收入大都被挪作行业福利或

非法投资。
   
   我所说的“电脑外办保”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些没有充分资格又能通过关系交钱获得养老资格的

人,其办保业务往往不被录入社保系统的电脑,而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地方国营”一样,被以特定

方式处理。比如所有收费手续均为“手写版”,所有资格红本均不填具被保险人原属单位,最重要的是

所有收费收入均归经办的社会机构私下支配。初步估计,这项“黑钱”的总量接近500亿。当然,比之于

6000亿的保险泡沫,它是小巫见大巫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不保险的中国保险业----揭天价年薪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