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l 发表于 2009-8-3 22:43:22

铭刻 宋拓名帖【5P】


淳化阁帖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印。白纸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cm,横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至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容庚《丛帖目》等书著录。










  大观帖

  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年),徽宗赵佶因王著编次的《淳化阁帖》标题多误,而且版已损裂,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改定编次,重摹上石。字行高于《淳化阁帖》两寸。中间标题由蔡京书写,每卷末刻款:“大?"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因帖石置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   大观帖是历代法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后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摹刻精良,草书的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准确、婉健,锋势飞动,神彩射人,较《淳化阁帖》更胜一筹。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赐与外另不可得,故难以流传。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数本。   故宫收藏有聊城杨绍和旧藏本,存二、四、六、八、十各卷的部分帖,合装成三册。墨色黝黑,麻纸,宋拓每页纵32.4cm,横20.7cm。前有文徵明、祁寯藻题签,后有孙毓文、杨绍和,崇恩、王拯、吴尽忱等题跋以及“范大澈图书印”、“浯溪吴氏华澄阁全石”等钤印多方。   除此之外,故宫另藏大观帖第二、四、五卷,为李宗瀚旧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第七卷,南京大学有第六卷。累经尘劫,太璞不完;墨林星凤,唯此而已。



  绛帖

  绛帖为汇刻丛帖,共二十卷,潘师旦摹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名。此帖刻于宋皇祐、嘉祐年间(1049--1063年),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   潘师旦,据宋人记载为尚书郎。传说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绛帖十卷。长子得前十卷,因负官债,帖被没入官库,绛州太守补刻后十卷足成一部,称“公库本”或 “东库本”;次子也补前十卷,人称“私家本”。原石刻后不久即毁。有重刻“新绛帖”及十二卷“伪绛帖”等,翻刻甚多。   绛帖前十卷的第一卷为诸家古法帖,第二至五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六、七卷为王羲之书,八至十卷为王献之书;后十卷第一卷为大宋帝王书,第二卷历代帝王书,第三至六卷为王羲之书,第七、八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九卷为唐法帖,第十卷是唐、宋法帖。   故宫庋藏宋方楷旧藏本,存前十卷中的九、十两卷及后十卷中的七、八两卷,共两册,钤“方一轩”等印。此帖宋刻、宋拓、宋装裱,绝无仅有,贵为珍宝。   拓本尺寸每页纵25.6cm,横20.7cm。   此帖宋姜夔《绛帖平》,清程文荣《南树帖考》,容庚《丛帖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有著录。



智永真草千字文册  

 《智永真草千字文》册,单帖,南朝陈、隋年间僧人智永书。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凡8石,每石27行。正、草书各一行间书,每行12字。原石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真迹在唐代已很少,至宋代更难见到。流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本子主要有3种:一是唐代流传日本的墨迹本;二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刻本;三是南宋《群玉堂帖》40行残本。这三种本子的书体风格较为一致。   故宫所藏拓本系宋拓,共27开,每半开尺寸纵23.8cm,横11.5cm。字口清晰,笔画较明拓肥润。唐兰先生曾予鉴定。有题签三:朱翼盫书二、王铎书一。后附页有题跋一,朱翼盫书。钤 “王镛之印”、“古癖生”、“蕉林收藏”、“柳芝堂珍玩图书记”4印。拓本浓墨扑拓,白麻纸挖镶剪方裱。纸墨淳古,开卷生香。装璜精美,淡色织锦面,外镶楠木边框,风格典雅高贵。存薛氏大观年刻跋后的小楷“姪方纲摹”、“李寿永、寿明刊”两行款字。这些字在较晚的拓本中已不全。拓本原为朱翼盫先生收藏,后捐故宫博物院。   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其真书圆劲古雅,草写丰美匀适。苏轼《东坡题跋》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该刻在明郭宗昌《金石史》,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杨震方《碑帖叙录》等书中著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铭刻 宋拓名帖【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