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新物种(图文)
叶麋
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近报告《东喜马拉雅——世界碰撞的地方》详细地阐述了1998到2008年不同科学研究小组的生物勘测发现,他们在东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350多种新物种,其中包括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鹿,一种会滑行的绿色青蛙,以及拥有一亿年以上历史的壁虎。
然而,现在这一宝贵的生态区域却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威胁。WWF的专家说,除非气候变化的影响被阻止,否则这个具有丰富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将更加脆弱,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可能永远消失。
以下是过去10年间科学家在东喜马拉雅地区所发现的新物种:
叶麋:叶麋的学名叫做“Muntiacus putaoensis”,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鹿物种,它属于毛冠鹿家族,首次发现于1999年。直立时其身高为60-80厘米,体重为11公斤,1999 年,当时科学家小组在缅甸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进行实地勘测时首次发现的。
飞蛙的学名叫做“Rhacophorus suffry”,它是一种体色呈亮绿色,长有红色长蹼的青蛙物种,人们之所以称它为“飞蛙”,是由于它在降落时红色长蹼有助于它在空中滑行。该物种发现于2007年。
缅甸壁虎的学名叫做“Cretacegekko burmae”,是一种生活在1亿年前的古老物种,曾生活在白垩纪时期,在琥珀化石中包含着残留的远古植物和无脊椎动物残骸,但是像包含着1亿年前远古壁虎的肢体残骸还是非常罕见的,在这块珍稀的琥珀中就保存着1亿年前壁虎的肢体,其中它的爪子清晰可见。
尼泊尔蝎的学名叫做“Heterometrus nepalensis”,是喜马拉雅东部地区新近发现的三种蝎子之一,该物种首次被官方记录描述是于2004年,当时研究人员在尼泊尔奇旺国家公园里发现这种蝎子。它的体长达8厘米,红黑色的背部,长着光滑的甲壳,长着淡红褐色尾尖,很可能其中包含着毒素。
史密斯叶蛙的学名叫做“Leptobrachium smithi”,它首次发现于1999年,它是在印度阿萨姆邦发现的5种青蛙新物种之一,同时它们也是世界上外形最奇特的青蛙物种。其体长仅有几厘米长,它们能够发出巨大的尖叫,能够膨胀金黄色眼球。
橙斑蛇头鱼的学名叫做“Channa aurantimaculata”,它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北部的亚热带雨林地区,主要分布在丛林溪流、池塘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沼泽中,这种鱼类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身体上具有鲜明的紫色和橙色斑点,橙斑蛇头鱼发现于2000年。其体长可达到40厘米,它的外形也兼具蛇的特征。它是一种食肉性鱼类,具有很强的掠食性,喜欢以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亚洲画眉的学名叫做“Liocichla bugunorum”,这种稀有鸟类生活在带有浓密灌木和小树的开阔丛林小山,目前科学家已探测到亚洲画眉主要的栖息地区聚集在海拔2000-2350米的2平方公里区域。
阿萨姆瀑布蛙的学名叫做“Amolops assamensis”,主要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它们能够适应生存在急流、瀑布和潮湿的卵石堆中。
西藏凤仙花的学名叫做“Impatiens namchabarwensis”,它的命名源自所发现的西藏峡谷。此次物种科学考察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罕见的植物能够生长至60厘米高,全年处于开花状态。它的颜色随着温度和照射阳光的程度而变化,当处于寒冷气候时,它们会呈现深蓝色,当温度升高时,它们的颜色会变成紫色。这一特征在凤仙花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阿鲁纳卡猕猴的学名叫做“Arunachal macaque”,它首次被发现于2005年,它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棕色灵长类动物,它长着较短的尾巴。阿鲁纳卡猕猴发现于印度阿鲁纳卡邦,因此而得名。该物种的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全球只在印度境内存在的一支灵长目物种。研究人员指出,阿鲁纳猕猴比其他近亲物种体型矮小结实,长着灰色面孔。它是生活在海拔最高的灵长目动物,它生活在海拔1600-3500米的地区。
扎瓦狼蛇的学名叫做“Lycodon zawi”,它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海拔低于500米的丛林和溪流地区,这种新物种蛇呈黑色,相间着白色环状条纹,体长可增长至0.5米,主要以壁虎为食。
西藏绒蒿发现于2007年,它是近年来发现的12种新罂粟物种之一,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延伸着一个较大的花卉植物带,在这个神秘迷人的地区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在过去10年里,平均每年就发现24种新植物。
瑙蒙短尾鹛的学名叫做“Naung Mung scimitar-babbler”,这种中等体型大小的鸟儿长着深褐色羽毛,较短的尾部,较长的腿,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较长的腿和长而弯曲的喙。较长的缘用于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据悉,官方记录瑙蒙短尾鹛是于2005年被发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