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shu 发表于 2009-9-2 01:23:42

黑星人:从众洋演员主演《建国大业》电影说起

迎国庆60,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将隆重上演。从最近披露出来的剧照和演员名单来看,外国籍演员占据了不少角色。其中:美国籍的有陈凯歌、刘亦菲、陈红等九人;香港籍的有郎朗、章子怡、汤唯;加拿大籍的有蒋大为、童安格等四人;还有英国籍的张铁林;新加坡籍的李连杰;瑞士籍的斯琴高娃;泰国籍的胡兵。阵容真是超级洋(强)大呵!

对此,有网友说:“109年前,八国联军浩浩荡荡挺进北京,给慈禧祝60大寿,如今洋演员联手到北京,给中国60祝大寿,真是可喜可贺啊!”

这不是我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我想说二点:一、在强大洋演员阵容担纲主演的《建国大业》电影背后,说明什么问题?二、《建国大业》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先说第一点,我认为,由“中国制造”的电影大部份是为政治家歌功颂德服务的。这类电影为了达到政治宣传目的,往往是不计成本投入的。就像2008北京召开奥运,将体育赛事当作头等国家政治大事和党的重大项目来抓,成本投入之初根本不考虑赛事结束能否盈利。

同理,拿《建国大业》导演来说,领导肯定吩咐,此片拍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就是辜负党的希望。不管用多少代价,也要保证将这部片子于十月一日之前赶出来。如果我是一个领取圣旨的导演,自然也会选洋演员来充当角色。一是这些洋演员都是大牌明星,容易出明星效应;二是洋演员比起国内演员,毕竟要见多识广;三是国内演员一般底气不足,恐一时难以胜任如此艰钜角色。既然政府许诺钱不是问题,那么何不来一次大手笔投入,不管别人骂“崇洋媚外”。

再说第二点,作为献礼大片,即时同步上映的还有歌颂毛泽东丰功伟绩的《天安门》电影。那么,政府如此不惜投巨资,千金一掷地拍摄这些政治片电影,想要向观众宣传什么呢?我认为,四个字:“庆祝建国”。在这里,我暂且不讨论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历史,华夏中国古已有之,现在何来“建国”一说?即便硬要说“建国”名词,那也当属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我中华大民国。而一个执政党代替另一个执政党执政,何来“建国”新意?

那么电影《建国大业》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也许制片人想要告诉观众这样一个事实: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日子从此开始了。从此,国家的一切由人民赋予,比如:人民铁路、人民医院、人民邮政、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或人民公安)、人民审判员、人民武装部、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民解放军(或称人民军队)、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公仆、人民政府。再有:《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文学》、《人民戏剧》,《人民画报》、《人民音乐》。就是市民手中使用的货币也叫:“人民币”。

一切权力果真归人民吗?几十年来风雨反覆演绎,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从最高层到最基层,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体育,几乎所有重要的官方机构,都以“人民”这两个字作前缀名,但它没有本质内容,仅停留在一个抽象层面上,而非是一个个具体的存在点。也就是说,“人民”光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名词,而无它的意识形态及喜怒哀乐的表现。如此,当“人民”成为抽象而非具体存在对像时,势必就会导致很多政治恶果出现。比如,政府出台一项新政策,不管这政策是好或坏、合理或不合理,其衡量的标准如果不是落实到具体的人,那么假使这政策很荒诞不经、经不起推敲,而政策的制定者(也就是推行者)总会用最掩人耳目的手法和最充足的理由为其辩护。这就是政治恶果的循环表现。

既然媒体说电影《建国大业》是国庆60献礼大片,那么我不禁要问:这礼是献给谁的?如果是给人民的,人民就有权力知道,为迎接60大庆,政府前期投入了多少?后期还需要增加多少预算?民生大如天。当“民生”日益成为中央领导层迫在眉睫需要关注的当下;当全国有超过一千万的农民工今年无望找到工作的当下;当全国有三百万应届大学生无岗位应聘就业的当下,对于国库里每一分钱如何使用;对于如何过一个经济实惠的国庆,这要求的提出一点也不过分。普天同庆、万民齐乐,应该是在无忧之上而乐。如果说全国人民确实需要国庆,那一定是想要一个透明的、淋漓刻画民生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国庆,而不是一个彰显富贵荣华的洋国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说得好。

──转自作者博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星人:从众洋演员主演《建国大业》电影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