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09-9-12 15:51:15

“傍大款”的悲哀属于社会还是女大学生?

“傍大款”的悲哀属于社会还是女大学生?

大旗社会



核心提示:“女大学生傍大款”的悲哀属于社会,在这点上,我们应有清晰的价值观念和立场,否则,就是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污名化”。



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的“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受到一些灰姑娘嫁入豪门的电视剧影响,有相当部分女大学生出现了“傍大款”的观念,“这是一种悲哀,我感到很痛心。”。(《重庆晚报》9月10日)



一个可以知晓的判断是“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的绝不仅仅是教育部原副部长一个人,但是,在高级官员中能有如此表态、能把这种社会尴尬揭发出来的,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应是第一人。长期以来,社会在“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中的态度是暧昧的,也是含糊不清的,而“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话语,不但能让社会的灰色面暴露在阳光下,而且能引起疗救的注意。



不过,仅仅有“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是不够的,不足以消除隐藏其后的社会弊病。在这里,笔者以为,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梳理,一是“女大学生傍大款”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二是何以出现“女大学生傍大款”,是女大学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还是大款的问题?原因仅仅需要女大学生来抗吗?



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出现偏差,在笔者看来,都有可能造成对女大学生的“污名化”,或者让一个群体为一种社会的丑恶背黑锅,这不但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并且,会离我们的治疗期待越来越远,甚至陷入陷阱而不能自拔。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女科学家们认为,女性的智商与男性没有区别,女大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做到既“做得好”又“嫁得好”,达到事业家庭双丰收。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公众特别是女大学生群体的愿望,但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为女大学生准备好了空间吗?仅仅依靠个体的努力可以对抗社会的积弊和社会的习惯性力量吗?



“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诱因。正是这种事实的存在,我们不能把原因仅仅归结为女大学生群体,而是应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中来审视,否则,就是对真正原因的遮蔽和漠视。当下社会中,我们还没有走出女性物化和被“消费”的场景,而对缺少批判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女大学生来说,被“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金钱风暴的挟持下,在消费符号的鼓噪下,不少女大学生之所以心甘情愿或者说不情愿地走上“傍大款”的道路,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物化的力量和金钱暴力的必然。



就笔者的观点,在男权社会中,“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出现几乎是一种必然,而女大学生仅仅是被迫的群体,是尴尬和无奈的选择。



“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对物欲的推崇和“不劳而获”、“一夜成名”的渲染也不无关系,与商品交换法则的横行和整个社会的物化观念滋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置于商品交换法则之下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其处处包含物和商品的理念。换句话说,女大学生仅仅是经济的载体,不论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是采取了人格化形式,但最终都可以看出物和商品的属性。 “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是物欲的诱惑和人性的尊严之间斗争的产物。当然,也是一种异化。



“傍大款”是一种悲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悲哀并不仅仅属于女大学生,相反属于整个社会。道理很简单,“女大学生”抗不起“傍大款”的社会流弊,“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病症,单一的批判女大学生或者单一的冀望于女大学生来反抗社会的灰色,本身就是不公平,也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女大学生傍大款”的悲哀属于社会,在这点上,我们应有清晰的价值观念和立场,否则,就是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污名化”。

HARRISON 发表于 2009-9-12 22:38:03

:sigh: :sigh:

未注册 发表于 2009-9-13 09:42:35

gegey 发表于 2009-9-14 23:12:44

現在已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女大學生也淪陷了

wd9933 发表于 2009-9-15 08:31:53

名教授痛心疾首华东师大女生成妓女名牌

名教授痛心疾首华东师大女生成妓女名牌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8月29日人文学者夏中义,借世纪大讲堂演说《消费主义与精神成人》揭示当今大学生沦为消费主义的愚蠢,令人痛心疾首。
据 贝特传媒消息,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上海交大著名教授夏中义,在某电视台举办的大讲堂主讲《消费主义与精神成人》,说到如今大学生丧失人文精神,沦为 消费主义时,他举例说,不久前他到杭州,坐出租车时,的士司机得知他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后,诡笑说: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在杭州娱乐场可是非常有 名,非常抢手啊!言下之意,今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已成杭州妓女名牌。
夏中义由此对大学生沦为消费主义的愚蠢愤世嫉俗,痛心疾首!他又透露,现在大学教授的情形也不妙,都忙着争取“国家研究项目资金”,如今是“国家研究项目资金”投入得越多,教授的人文精神越差。
他表示,这让人明白,其实如今大陆的大学教授一如女大学生争当“性工作者”,也是整天在“红灯区”乐此不疲。而罪魁祸首,实乃党国也。
夏中义,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傍大款”的悲哀属于社会还是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