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中的名臣(多图)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伍子胥:善恶终有报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9/09/16/20090916142433637.jpg
(网络截图)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在楚国做太傅,当时与他一起当朝为官的费无忌是个心术不正的小人。他为了讨好楚平王,把本来要给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转而献给了楚平王。费无忌做完这事有些后怕,他担心太子建日后继位报复自己,于是便向楚平王诬告太子建谋反。伍奢为人很正直,他对楚平王说:"大王,不是谁的话都能听的,说太子谋反不合情理,他已经是您定下来的接班人,有谋反的必要吗?"
费无忌却从中调唆,楚平王刚得了美女,处处听费无忌的,便把伍奢关进监牢。费无忌又说:"大王您可别忘了,伍奢还有两个儿子,如果不把他们杀掉,将来肯定要找您的麻烦。大王可以拿他们的父亲做人质,召他们回来斩草除根。"楚平王便派人去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说只要他们回来就放了伍奢。
伍尚得知消息后,想立即赶回去。伍子胥说:"哥呀,只要我们哥俩一到都城,就会一起被杀。我们不如一起投奔到别的国家,借助他们的力量为父亲报仇。"伍尚说:"我也知道回去救不了父亲,但我要陪父亲一起死,不能让人家说伍家的儿子不孝。你赶快逃吧,以后为我和父亲报仇。"说完就走了。不久,楚平王便把伍奢和伍尚给杀了。
伍子胥由宋国辗转跑到了吴国都城,见到公子光。他看出来公子光怀有野心,想杀掉吴王僚进而自己称王。要想早日借吴国的力量摆平楚国,必须帮助公子光当上国王。于是伍子胥就把一个叫专诸的勇士推荐给了公子光,让他帮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有了伍子胥的帮助,公子光的政变成功,他登上了王位,即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当然忘不伍子胥的帮助,让他参与国家政事。伍子胥帮助吴王改革政治,发展生产,操练兵马,励精图治,加强国力,并向阖闾推荐精通兵法的孙武为兵马大元帅。他与孙武统观全局,为阖闾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争霸方略。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伍子胥与孙武等率大军攻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派人挖掘楚平王的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拖出来,狠狠地鞭笞了300下方解心头之恨。
打败西方的强敌之后,吴国东边的近邻越国强大起来。越国和吴国素来有仇,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一次和越国的战斗中负伤而死。两年后,吴王夫差带兵伐越,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5000残兵败将退到会稽山,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去请和,请求允许越作为吴的属国。伍子胥看出这是越国的缓兵之计,因此劝夫差不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但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越国已经臣服,就答应议和,率军回国了。
伍子胥气得说:"今后越国用10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聚敛财物,再用10年的时间对它的臣民进行教化并加以训练,这样20年之后,吴国就要被越国吞并!"
此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表面上在夫差面前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而吴王夫差一点儿也没有察觉,一心想向北攻占齐国。伍子胥多次劝说吴王留意勾践,但吴王夫差仍不以为然。
此后4年,吴王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谋略率领军队援助吴国,并用宝物贿赂宰相伯。伯收了钱财便在吴王面前替越王说好话。宰相伯说:"大王,伍子胥可是个危险人物,我们必须防备他造反作乱。上次大王准备攻打齐国,他极力阻拦,还说大王是个糊涂的人,希望用吴国打败仗来说明他是对的。如今大王要亲率军队讨伐齐国,伍子胥却躲在家里装病,恐怕他很快就要造反。另外我发现他趁出使齐国时,把儿子托付给齐国人鲍牧。这样的人大王应该尽早采取措施啊!"
吴王夫差说:"是啊,伍子胥诡计多端,我也早就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剑,说:"你就用这把剑自裁吧!省得你看什么都不顺。"
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道:"大王啊,我曾经辅佐你父亲成为诸侯中的霸主;当年是我在先王面前冒死保举你。你当了吴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都没要。没想到今天你听信奸臣挑拨要处死我,我死不瞑目啊!"临死前,他告诉手下人说:"我死后,你们要在我的坟上种上梓树,长大后可以给他们做棺材;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吴国国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灭掉吴国。"说完便挥剑自杀。
后来的事就像伍子胥料想的那样。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率兵一举歼灭吴军主力,围困姑苏达三月之久。夫差派人请和,勾践不允许,夫差不得不自杀。自杀前,他掩上脸说:"唉!我实在没有颜面去见伍子胥啊!"
寇准:客死他乡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9/09/16/20090916142435887.jpg
(网络截图)
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19岁那年,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他,那时他还不足20岁。
寇准被宋太宗录取后的第二年,就去四川巴东县当了知县。寇准到了那儿不到半年,巴东县就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知县为"寇巴东"。
宋太宗非常器重寇准,提升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主持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把主管人事的大权放心地交给寇准。寇准不畏强权,公正不阿。无形之中,得罪很多权贵。一天,他骑着马匆匆赶去办事,突然,街旁闪出一人拦住他的马,连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事很快传到了太宗耳里。太宗非常生气,训斥道:"我听说有人喊你‘万岁'?"寇准连忙说:"陛下,这一定是有人陷害微臣......"太宗气没消,说道:"据说你当时还挺高兴的,明天你就到青川去吧!"
寇准离开京城还不到一年,朝廷里就乱成一锅粥。太宗一道圣旨,又将寇准召回京城,拜为参知政事。面对烂摊子,寇准启用新政,这使许多当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很快,以冯拯等人为首的守旧派结成了反对阵营,把朝廷搅得终日不宁。此时,太宗皇帝听信谗言,将寇准贬为邓州刺史。
寇准被贬到邓州后两年,赵恒当了皇帝。权衡再三后,真宗皇帝任用寇准为宰相。
公元1004年,北方辽军大举南侵,一天之内就有五次告急文书飞到朝廷。真宗皇帝大为震惊,满朝文武大臣各执己见,皇帝身旁一帮投降派主张向南京逃跑,向成都逃跑。寇准站出来对着投降派愤怒地说:"谁再唆使殿下南迁,谁就是大宋朝的千古罪人。辽军不是不能战胜的,如果陛下御驾亲征,一定会旗开得胜。"
真宗皇帝听了寇准的话点头说:"卿家所言极是,我御驾亲征,一定要击退辽国!"
宋军在寇准的指挥下,连获大胜。在澶州前线,胆小的真宗就是不敢过黄河,寇准又极力劝说:"陛下,当年背水一战,楚霸王项羽已经破釜沉舟......"
真宗说:"我知道......不过,古书也不可尽信,朕的龙船就不必沉了!"
寇准把真宗带到黄河北岸。在两军对峙的战场,真宗皇帝如从天而降出现在澶州北城楼上。宋军官兵远远望见黄龙御旗,顿时欢呼声回荡在数十里外,辽军一听宋朝皇帝来了,斗志尽失。寇准指挥宋军乘势进攻,辽军仓皇逃窜,主帅中箭身亡,官兵大半被俘。从那之后,宋辽息兵,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自此双方交好达百年之久。
那些曾主张逃跑的大臣们,忌恨寇准的功绩,又怕寇准问他们的罪。他们相互勾结,要把寇准赶出朝廷。他们向真宗进谗言说:"陛下,历来战争就是胜负难料。寇准让陛下上前线,实际上是不顾殿下的安危。万一失败,则殿下的性命危已?"对寇准本来就有猜忌的真宗,不由得怒火中烧,撤掉寇准的宰相职务,让他到陕州去当知州。这年寇准45岁。
13年后,58岁的寇准再次被真宗诏回朝廷任宰相。这时的北宋王朝,已是千疮百孔。真宗皇帝身患重病后,刘皇后把持朝政,她的兄弟鱼肉百姓,伤天害理。寇准不畏强权,把刘皇后的兄弟处死,为老百姓除了大害。刘皇后由此对寇准恨之入骨,她和近臣丁谓内外勾结,多次诬陷寇准,使真宗又一次把寇准贬到相州去当刺史。可刘皇后心里还是不踏实。等到真宗去世后,刘皇后便将寇准一贬再贬,从河南相州的刺史贬为湖南道州的司马,再贬到广东雷州的司户参军,流放到远离朝廷的荒野之地。
寇准63岁时,病死在雷州司户参军的岗位上。临死时他还往窗外看呢,儿子说:"父亲,您别看了,朝廷早把您遗忘了!"寇准说:"我是看天晴了没有,雨都下了好几天,老百姓的庄稼千万别淹了!"
40多年的宦海生涯,寇准从"寇巴东"到枢密院直学士、堂堂宰相。这一生历尽坎坷,最后从高处不胜寒的相位被贬到小小的司户参军。但他刚直的性格,为民请命的精神,却流芳千古......
陈化成:一身抵得百万兵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2/2009/09/16/20090916142435301.jpg
(网络截图)
陈化成小时候就熟习水性,精通武艺,智勇过人。28岁时,加入清军水师。道光十年(1830)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很小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10年,吃饭也很简单,大鱼大肉很少吃,喝酒时也就是炒一盘花生米。人们称他为"廉将",也有人叫他"怜将"。意思是当了这么大的官,却不懂享受,太可怜了!他巡阅台湾时,虽然带了很多将士,但对各地文武官员的"馈送",一概不接受,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道光二十年(1840),陈化成调任江南提督。当时的两江总督是牛鉴,他得知陈化成生活很是俭朴,还以为他的俸禄不够,便令军需处每10日送给他250两白银,陈化成每次都拒绝接受。
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吴淞江汇入长江的出口处,是保卫上海和长江门户的首要阵地。陈化成积极备战,大力加强阵地防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他疏通了宝山顺通河,将挑出之土,修筑土城,加高海塘。他还积极倡议在上海设立铸炮厂,自造新炮,以供急用。他还从福建带来勇敢善战的亲兵1000人,分别驻守吴淞口、上海两处,并从中挑出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到各营去当教练。陈化成在吴淞口深得士卒的拥戴,连侵略者都很怕他,他们说:"不怕江南百万兵,只怕江南陈化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27艘英国军舰,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集结,并闯入吴淞口内测量水道。五月初八清晨6时,英国军舰开始进犯吴淞口。还没等敌人的军舰全部泊定,陈化成就发布了开炮的命令,英军的第二号战舰"布朗底"号被炮火打中,一名军官和几名水手当场毙命。就这样,双方展开了两个半小时的激烈炮战。清军在陈化成等的指挥下,士气十分高涨,"火力不但猛烈,而且也很准确",英军旗舰被炮火打得伤痕累累,连侵略军也不得不叹服:"自从和中国军队交手以来,中国人的炮火就数这次最猛烈了。"
战斗从天刚放亮打到中午,陈化成一直在帐外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但守小沙背的王志元却一炮不发;守东炮台的崔吉瑞也在那里看热闹;而牛鉴见炮战获胜,率兵教场观战,英舰击毁教场将台,牛鉴十分惊恐,急忙命令陈化成退兵,陈化成不答应,他便混在士兵中,向太仓方向溃逃。英军看到这个情况,决定由海军陆战队在运河内登陆,全力包抄西炮台;英舰炮火也合力向西炮台阵地轰击。
就这样,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持守卫在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炮兵牺牲了,他就补上去,亲点火药,向英军开炮。炮震得手受伤,他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英军的炮弹轰伤他的脚部,他仍然手执将旗,指挥施放大炮,岿然屹立。
登陆的英军扑了过来,陈化成身中洋枪7弹。当时他的身边仅有3人,陈化成对武进士刘国标说:"我不行了,你要砍掉我的脑袋,把我的身体扔到沟中。"说完就死去了。这次吴淞要塞保卫战,共击毁敌舰8艘,歼灭侵略军600余人。
陈化成的遗体,后来收敛在嘉定的关帝庙里。吴淞的百姓画了两张他的遗像,一张赠送给他的子孙,一张留在吴淞作纪念。下葬那一天,几万名老百姓赶来哭奠,杀牛祭祀,并在路边设置香案,一时哭声震天动地。上海人民在吴淞和上海城中,建起了陈化成纪念堂,并且塑像供奉,每年到了陈化成的生日时,人们纷纷前往凭吊追念,无不肃然起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