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紀錄大米進口量引發市場擔憂
大米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大買家﹕中國。數十年來﹐中國持續增長的大米產量使得中國的出口量遠超進口量。但這個全球最大的糧食消費國已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大米進口國。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進口精米260萬噸﹐進口量創出歷史新高﹐較2011年的57.5萬噸大幅增長。在過去50年中﹐中國僅有四年是大米淨進口國。
此舉引發了大米行業內的困惑和爭論﹐分析師和交易員們試圖尋找中國需求急劇增長背後的原因﹐以及可能對食品價格和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些分析師表示﹐他們認為﹐推動中國大規模進口大米的是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大幅增長。他們稱﹐即便中國的大米已經連續九年增產﹐但仍無法以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如果確實是這樣﹐這可能標致著全球大米市場一個重大和長期轉變的開始。他們認為﹐這可能引發人們對於大米產量能否滿足需求的擔心﹐而這將進使得大米價格維持在高位。
聯合國糧農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資深經濟學家方成表示﹐如果這種勢頭持續下去﹐人們會擔心全球其他地方的產量能否滿足中國的大米需求。
其他人則認為﹐可能有個更簡單的原因。他們稱﹐中國政府設定的大米價格遠高於全球市場同級別大米。這就使那些在越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收購大米的中國進口商有利可圖﹐他們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在國內市場出售這些進口大米。
最近幾個月這種交易的利潤率進一步擴大。交易員們表示﹐12月中旬從越南進口的大米的平均價格約為每噸410美元﹐而此類大米在中國的售價可達每噸635美元左右。
總部位於倫敦的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大宗商品經濟學家Thomas Pugh表示﹐中國現在基本上有兩個分裂的市場﹐農民向政府出售大米﹐而消費者則從海外購買大米。他表示﹐這導致政府購買的大米很多都被儲藏起來﹐而不是用於加工和消費。一旦價差收窄﹐進口量就會回落。
無論哪種結論是正確的﹐都會對大米價格構成很大影響。分析師們表示﹐如果需求上升是受到消費量增長的推動﹐那麼這種轉變可能在未來數年或數十年導致大米價格上漲﹔而如果是出於對中國政府大米定價政策的反應﹐那麼一旦這些政策發生轉變﹐則全球大米價格就很容易受到衝擊。
目前大米價格大多是由政府和大型大米經銷商設定。過去一年中﹐美國大米期貨合約持續窄幅波動﹐主要是因為中國不從美國進口大米。一些美國稻農已經注意到這點﹐正在極力推動美國農業部與中國政府磋商允許美國大米銷往中國。
由於大米是全球過半人口的主要糧食﹐大米價格走向至關重要﹐米價也成為了全球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此外﹐大米價格上漲還可能會推高小麥和玉米等其他糧食的價格。
2008年﹐大米價格飆升帶動其他主要糧食價格上漲﹐從而爆發了全球食品危機﹐很多國家也因此出現騷亂和政治動蕩。
鑒於大多數大米消費國也是大規模的產米國﹐這使得大米的全球貿易量僅佔總產量的很小的一部分。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2012年大米貿易量僅為3,730萬噸﹐佔全球供應量的。中國一年的大米消費量約為1.4億噸﹐因此大米貿易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些分析師試圖對中國囤積大米作出更好的解讀。他們表示﹐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增長﹐而國內米價高企﹐這表明大米庫存量可能沒有之前預期的那麼多。
中國大米進口量的增長已經引發聯合國糧農組織質疑該組織自身對中國大米庫存量的估計。目前該機構預計﹐截至9月底﹐中國大米庫存量將達到9,370萬噸﹐這足以滿足中國八個半月的需求﹐創紀錄最高水平。
方成表示﹐他們現在認為這一預期數字可能過高。他還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在與中國政府合作﹐並將在進行實地調查和分析後對上述估計數據進行調整。由於大部分糧食都由農民自行儲存﹐數量很難統計﹐因此中國沒有官方統計的糧食庫存數據。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還表明﹐中國大規模進口大米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大米基本需求的增長。美國農業部預計﹐2013年中國的大米需求將較其產量高出100萬噸﹐因而中國明年仍將進口大量大米。美國農業部預計﹐到2012年7月-2013年6月銷售年度末﹐中國的大米庫存量為4,585萬噸﹐不足四個月的供應量。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