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09-10-27 12:14:25

道姑李莲翠(3)

道姑李莲翠(3)

新浪博客



全真道教的出家人重在修行成仙长寿之道,女子出家修道,也就是以道家的独门气功——女丹功来修炼长生长寿的神仙之道,这是每个出家的全真道士修行的最终理念。道家的丹道之功虽然也在表面上看似是打坐入定,但远不通于社会上一般流行的周天气功以及那些守心静坐的修行法门,道家的丹道之功主要还在于以其内功来调节人体内分泌的能力,以达到强身健体长寿的目的。


相对于男道士称之为乾道,女道士则称之为坤道,“坤”就是乾坤的坤,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理念里,坤性阴,若大地,能生养万物,养育万物,包容万物。修炼女丹功就要谨守坤道。道家在女子修炼方面,自魏晋以来,先后约有六大流派,但全真道认为可以被用来修炼的正统的女子内丹术,只有道家全真派七真之一金代女子孙不二所传世的“太阴炼形法”,其余各派有的提倡“辟谷”、“服气”;有的崇尚“剑术”;有的专讲“清心寡欲”、“神不外驰”等;有的虽也讲究“性命双修”,但其命功部分都未闻传世。在修炼上,道家师傅单有一套传授,称之为“女丹秘旨”,修行方法与男子修道各有区别。孙不二元君的“太阴炼形术”是女子最初步的修真法。


在丹诀总录的《坤缘觉路》上云:女子在修道之前,要先守“五戒”:一不杀生,仁也;二不偷盗,义也;三不邪淫,礼也;四不酒肉,智也;五不妄言,信也。然后是“屏六欲”:眼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臭,舌不妄言,身不妄动。完成了这一切,每个凡人都具有的“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也就去得差不多了,人无感情的干扰,就可以开始修行了。


道家各派的丹法,不论男女修炼,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入手修炼的时候都必须先要端正态度、清静思想,洗涤尘虑,放下万缘,尽可能地把男女之间的情欲牵挂排除净尽。这种做法,男子丹道称为“炼己筑基”,女子丹道称为“止念、调心、守中”。


李莲翠年幼学道,没有文化,理解力很弱,最困难的就是对师傅传授的修行歌诀的理解。比如,女功为什么要讲斩赤龙,男功为什么要讲炼精化气,还有对于命功一层,李莲翠因为年幼无知,对这中间出现的名词意思一点也不能理解。师傅对年幼的李莲翠说:“我们是全真道,重内修之功,以修行为主,天师道是重炼丹的,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是我们这一世的造化。”


黄冕道士教你打坐,又要求你必须要做到无欲无念。师傅对李莲翠说:“人当静坐的时候,必须要把心中杂念先行打扫干净。无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道士心里讲究净洁,身上同样讲究净洁。全真弟子蓄须、留发,头上必须要着帽巾,脚上着布袜腿带,上殿时要求粒尘不沾,用拂尘反复将周身上下都打扫干净,一点不洁净的东西都不能带到殿上。


崇元观的拂尘分为多种,最轻盈的是马尾做的,但那是装饰用的,很少使用,师傅出门时才带在身上;而下层道士使用的拂尘大多都是用旧布条做的,显得更实用一些。黄冕道士的卫生观到了几近洁癖的地步,他反复要求,无论乾道坤道,无论任何分工,须发、身上、衣衫都要常洗、更换,不得沾染污迹。寝室、斋堂也是这样,要常擦洗,不得邂逅


道士也是多才多艺,有音乐素养的,对三清的赞美,对神仙的歌颂,对天上仙界的向往,单凭语言是不行的,总要有音乐的依托。用崇道士的话来说,道家的音乐也是道士用来吃饭的家什,缺少不得,也马虎不得。


在很小时候,李莲翠就听自己的祖父讲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祖父还说,那个子期听琴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武昌、汉阳的龟山、蛇山那里。进了崇元观,李莲翠又听黄冕道士说,早在伏羲女娲时,就已经有“琴”、“瑟”、“箫”的发明了。《老子》讲究“淡兮其无味”和“大音希声”的音乐,推崇自然之美、天然成音的“无声之乐”,意思是音乐要表达出人的自然性情,以后这个观点影响了道家的道乐,道乐也在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精神。



在崇元观里的诸门乐器之中,李莲翠只有吹奏竹箫的技能是天然浑成,无需师傅来操心督促,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莲翠吹箫的技术越发显得炉火纯青,道教音乐也需要时时演练,每当崇元观众人聚在一起,练习演奏道乐的时候,一脸严肃的师姐陆青霜常年是难得一笑,现在也对道观里在座的众人说:“李家世代为道教信士,都会洞箫的吹奏技巧,李莲翠吹得格外的好,莫不是神灵在暗中相助,前人的阴德在起作用不成?”


李莲翠是来到崇元观的第二年,在五岁头上开始识字的。李莲翠进观时拜的师傅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黄冕道士吴宗璞。


崇道士虽然做过西北军的高官,但是却精通中医和中草药,也精通保健养生、食补药膳之类的许多知识。


在那几年,年幼的李莲翠既是为了识字,也是为了学医,她在崇道士的指点下背诵中医开方的《汤头歌》,念得最多的,是崇道士让她背诵的那些《对韵歌》,然后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最实用的,还有《幼学琼林》,这相当于李莲翠学会历史并懂得做人的道理的百科全书。


除此之外,崇道士就让她大量的背诵诗词,不仅是那些世俗人写的诗词,更多的是历史上那些有才华的道士们写作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李莲翠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唐代的两位女道士,李季兰和鱼玄机的诗。


女道士李季兰一首《寄校书七兄》写得很感人: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竞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还有李季兰的一首《送韩揆之江西》写得曲折委婉:相招折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李季兰有一首七言绝句,《明月夜留别》写得非常余味无穷: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还有一首七言绝句《偶居》使人难忘: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鱼玄机也是唐朝晚期才华横溢的女道士,你读她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一诗: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还有《江陵愁望寄子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还有《迎李近仁员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这些唐朝女道士的诗,不知道是师傅精心挑选的,还是历来如此崇元观流传下来的老规矩,所有在道观里出家的女道士们,只要是识字的,没有文字障碍,都必须精心阅读背诵。总之,这些寻常的功课对李莲翠的帮助极大,她既学习了识字,也增加了许多文学修养,不管是否全都能理解,这些诗她是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的,她常想,不知道李季兰和鱼玄机是在哪里、是怎么样学习的识字,是否也像她一样靠读唐诗、背药方来认识生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姑李莲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