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ady 发表于 2009-10-29 22:41:54

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扮演东道主而非毛泽东 (图)

这里是揭开周恩来面具系列节目的第38集。在这一集我们向大家介绍,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关于边界问题的会谈,以及尼克松访华前中美苏的三角关系。本次节目的部分内容来自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48/2009/07/12/20090712222718279.jpg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media/21/2009/10/29/20091029091419425.jpg

一九六九年六月下旬,中共本来准备照惯例发表抨击美帝国主义侵台十九周年的社论和相关报道。周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这一问题时,提出"目前正在进行反对苏修边境挑衅,反对美帝侵台可暂不突出",并提议取消这一计划。事后,虑事周详的周氏还专门致信林彪,解释这一情况,说:"目前是苏修、台湾勾结要搞什么亚洲集体安全,并非美帝为主"。

在处理一九六九年七月两个美国人坐游艇误入大陆领海的事件上,当时正值毛泽东要抓住尼克松的橄榄枝,对美握手言和的时刻,周恩来立即召集会议,要外交部和公安部派出得力人员尽快查明事实真相,并且一杆子抓到底,明令在查明事实之前,对这两个美国人不要在政治上乱扣帽子,在生活上客客气气。中共的新闻媒介并根据周的指示保持沉默,并未加以渲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方面宣布放宽对大陆的贸易限制和取消到中国旅游的禁令,而中共也在随后释放了这两名美国游客。

苏联本来就对美国反对它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甚至扬言不惜对苏联采取核报复的态度有很大疑虑,现在中美两国又眉来眼去,暗送秋波,苏联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扭转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同时摆脱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战不和的尴尬处境,利用越南首脑胡志明去世的机会同中共方面举行首脑会谈,缓和一下同中共政权的紧张关系。周恩来和胡志明两人彼此熟识交往多年,因而势必前往参加葬礼,这样中苏两国领导人在河内的会面是不可避免的。

中共方面也看到了这一点,不过一开始中共并不想在中美和解的试探性阶段给苏联这样一个机会,让它利用中苏之间的首脑会谈向美国打中国牌。为此,周恩来提前赴河内吊唁胡志明,当天就赶回中国,避开与柯西金的会面。但柯西金在河内扑了空之后,仍然坚持要在回国途中路过北京同周恩来举行会谈。毛泽东在考虑到三角关系的平衡后,改变了主意,就有了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一日的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关于边界问题的会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接连采取行动表示诚意。先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间停止派遣驱逐舰到台湾海峡进行例行巡逻。随后美国驻波兰大使又在华沙的南斯拉夫时装博览会上追逐中国驻波兰代办,表示希望恢复中美华沙会谈。这一举动吓得当时尚未得到国内指示的中国代办立即逃之夭夭。这一戏剧性的场面经过新闻界渲染后,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周恩来立即抓住时机,指示外交部设法进行补救,回报美国的示好行动。这样,外交部便把释放因乘游艇误入中国领海而一直被拘留的另外两个美国人鲍德温和唐纳德的问题提上议程,当时他们的问题已经查清,只是在等待释放的时机。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四日,周恩来将外交部关于释放这两个美国人的报告送毛泽东、林彪审阅,毛泽东迅速批准了这一报告。

随后,中共采取了重大的步骤,破天荒地邀请美国大使到中国大使馆做客。这样,中断近两年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重新恢复。一九七0年一月二十日,双方举行了第一百三十五次会谈。

差不多与此同时,中苏边界谈判已经陷入僵局,中共十分担心苏联在其中玩弄阴谋,选
择适当时机在边境重新开战。因此,把即将召开的第一百三十六次会谈看做是一个向 苏联打美国牌的"重要的时机和步骤"。

为此,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真讨论了中方的发言稿。会后,他又反复进行了修改,将原稿中的中共政府"愿予考虑"改为"愿予接待"美国部长级代表或总统的特使到北京来进一步探讨中美关系中的根本原则问题。在毛泽东批准了中方的发言稿后,周恩来又写信给文革派大将康生,专门向他做了解释,说:"'接待
'"两字是我提议改的,因我方在135次会议发言中,已经提到考虑和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进行,而美方在上次谈话中已经提到来北京直接讨论,并且顺着这段话,最后还用'考虑'也显得太轻了,故改为'接待',较'欢迎'为轻,较'考虑',就落实一些。"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为即将到来的第一百三十六次会谈营造气氛。二月十八日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就任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报告,尼克松在报告中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与任何一个大国联手起来主宰世界或结成敌对性的联盟来反对两个共产党大国中的一个。

在二月二十日举行的第一百三十六次中美会谈中,美国方面则在会谈中口头同意了在北京举行高层级会唔。

一九七0年十月下旬,尼克松利用各国首脑前来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机会,先后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共传递信息,表示中美和解"十分重要",愿意为此派一高级使节秘密访问大陆。

在先后收到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这两个渠道传递的信息后,十二月十八日,毛与一直在等候接见的美国记者斯诺进行了长谈。向美国传递信息。用毛本人的话来说是:"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啊。"
毛还在谈话中表示:目前外交部正在考虑允许左、中、右各派政治色彩的美国人访问中国,但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还是要跟尼克松谈。"

十二月九日,周恩来委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信息传给美国。表示,欢迎美国总统特使来北京商谈。并强调说这不单是他个人的口信,而且得到了毛泽东、林彪的批准。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一日,周恩来答复通过罗马尼亚渠道传递过来的信息时,更进一步提出:如果尼克松总统本人愿意访问北京,也会受到欢迎。

接下来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宣布取消已经实行二十余年之久的对大陆的贸易禁运。接着,中共方面趁热打铁,继续采取主动行动,在四月二十一日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以正式信件的形式转达了拖延三个月之久的周恩来给尼克松的口信,表示,中共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晤谈。

五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的文件,并报请毛泽东、林彪批准。同时,周恩来代表毛泽东正式邀请尼克松访华,并欢迎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问北京做各种必要的准备工作。

由于林彪事件的打击,在尼克松访华前期,作为东道主的毛泽东突然大病一场。而且病得不轻,甚至一度陷入昏迷。对林彪之死,毛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庆幸他本人逃过了有生以来的一次暗杀行动。忧的是,林彪曾长期在政治上追随他,彼此之间的关系极深,剪不断理还乱。在这种情况下,林彪事件的发生,使得整个文化大革命成了一场闹剧,而且毛本人的形象也完全破损,陷入极为难堪的境地。

这种精神上的重创和陷入困境后的焦躁,使得毛泽东的情绪颓唐,抑郁终日,内火攻心,终于病倒了下来。对此,毛的保健大大李志绥回忆说:毛的体质上有了惊人的变化。在林彪的党羽陆续被捕,毛的安全确定后,他又像一九五六(七)年反右运动那样,一天到晚睡在床上,表情忧郁。毛话变得少了,无精打采,一下子苍老许多,步履迟缓,站起来的时候驼背得明显,睡眠更加差了。

令情形更加严重的是,毛泽东拒绝服从医生们的治疗,致使病情持续恶化,乃至一度昏迷休克。为此,主持整个接待工作的周恩来如坐愁城,因为尼克松访华日期在即,已经无法变更。如果毛不能露面的话,势必引起外界的各种揣测,使尼克松访华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时间已经很紧迫,非常了解毛个性的周在治疗问题上只是小心翼翼地婉言相劝:等待毛自己回心转意。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周恩来专门就治疗问题写信给毛泽东,说:"您的健康,大家都在关心。治疗情况,我和东兴、耀祠、李志绥同志经常商酌。昨晚,江青同志谈及主席休息事,在这几天,建议主席可否少看或缓看电影,以便保证室中新鲜空气,请主席定夺。"
毛在周等人的规劝之下,终于在离尼克松访华日期只剩下三个星期的时候,自己转弯,开始接受治疗。这样,大家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共方面实际扮演东道主角色的是周恩来,而不是毛泽东。大病初愈的毛只是强支病体,象征性地会见了尼克松,海阔天空地吹了一通"哲学"问题后,便退居幕后,而把所有实质性的会谈和应酬统统交给了周恩来。尽管周本人一再声言毛才是中共外交的主角,但是西方新闻界仍然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把脱离文革冬眠状态下的中共外交称为"周恩来外交",而忽略了中共首脑毛泽东的存在。给周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尼克松在访华结束后,谈到对周恩来的印象时说:".......他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他总是小心谨慎地让舞台上的聚光灯照射在毛泽东身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扮演东道主而非毛泽东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