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被曲解千年的儒家思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被曲解千年的儒家思想12/02/09作者:珏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所谓“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云云。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后世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朱熹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所以王阳明先生认为,朱熹理学其实是与儒家原义相悖的。也难怪有人说:“书生是儒家的罪人”。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此语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难得来一趟,见贴顶贴!!呵呵………… 頂貼!:) Post by 未注册
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
哎呀~~~~没有这么严重吧:just_out:
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这才是做人最基本的一点,对父母都不孝,还谈什么善.还谈什么做好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