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不是李光耀,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即使再虚心向学,中国也学不了新加坡。首先当然是政治制度的因素,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一个哪怕是做样子的反对党、并与之进行公开竞争的可能性;其次,除了政治制度,在行政管理方面,新加坡也有很多优长之处。中国“两会”刚刚选出了新的国家领导人,他们的未来执政思路和理念举世瞩目。据海外媒体总结分析,习近平非常推崇新加坡模式,此前已数次访问新加坡,与李光耀建立了较亲密的个人关系;还曾在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支持下,领导一个团队研究新加坡的执政模式;中央电视台正在摄制的关于新加坡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的10集电视纪录片,也被认为是在他的授意下进行的。
如果这些分析不差,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新一轮的学习新加坡的热潮:在邓小平1978年11月访问新加坡归来之后,新加坡这个经常被当时的中国媒体谩骂为“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国家,转而被誉为公共住屋、花园城市及旅游业的典范。19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时称赞新加坡“经济秩序好,他们管得严,我们要借鉴他们的做法,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由此,全国从1992年开始掀起了学习新加坡的热潮。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始为中国培训官员,逐渐有了“海外党校”的称谓。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在这个背景下,广东省新任书记汪洋提出“叫板新加坡”。而习近平在2010年访问新加坡时也曾对李光耀说道:“邓小平先生生前多次提出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这种学习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还需要。”
显然,新加坡是30年来唯一的中国领导人点名学习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没有过心悦诚服向一个国家学习了30多年、至今还方兴未艾的先例。但多年下来,一方面中国并没能变成新加坡那样廉洁高效的国家,显示学习效果不彰;另一方面,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被认为是削足适履学习新加坡威权模式造成的恶果。那么,中国学新加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为何学新加坡?
建国只有40余年的新加坡,是个美丽干净的花园城市,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廉洁高效,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学习新加坡最核心的原因,因为世界上达到如此发达程度的国家还有很多。中国之所以不学美国、英国,而执着于新加坡模式,是因为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中国不可能学习美欧的两党、多党轮流执政,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新加坡是一个出名的威权社会,一切成就都是在一党专政没有西方民主的情况下取得的。于是,新加坡让中国官员产生亲切感:原来世界上有一个管治理念如此像自己的地方,而且管理得很不错。
这是中国官方的“新加坡梦”,也是对新加坡的迷思。而正是官方的追捧,让新加坡模式成了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心头之恨,一提学新加坡就气不打一处来。和大多数官员一样,他们也不了解新加坡,大多数甚至也没有去过新加坡,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多年来对新加坡模式口诛笔伐,言之凿凿。
显然,中国朝野对新加坡模式的爱与恨,都是建立在一个臆想的新加坡之上。而那个既没有政治竞争又廉洁高效的新加坡,事实上并不存在。
新加坡今日的面貌,和开国总理李光耀的个人特质密不可分。而李本人在英式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长大,在剑桥大学接受了法律教育,被认为是苏伊士运河以东“最英国的人”。
因此,新加坡政治制度的底色是英式的议会民主制。而且,新加坡是有选举,有反对党的,反对党也是在实打实的反对,一人一票的选举结果也是真实的。
2011年5月,笔者曾经现场采访过新加坡的大选,旁听了多场人民行动党和工人党、民主党等反对党的竞选集会,现场见证了新加坡人的参政热情,工人党集会上几万人“Workers Party!”的齐声呼喊,至今仍然萦绕在耳边。
显然,在新加坡没有人阻止你去参加反对党,也没有人阻止你投反对党的票。每隔五年的大选,人民行动党还是要靠打选战,最终要靠多数人民的投票支持才能执政。党不能强迫人民投票,而只能靠讨好人民、取信于人民才能执政。哪怕是内阁部长,也要凭借过去五年为选民服务的表现,凭借在群众大会上的个人才智、口气、激情、魅力去说服选民。新加坡前任外交部长杨荣文,就因为在2011年的大选中失利,失去了国会议员的议席,从而也失掉了部长的职务。
而人民行动党能赢得选战,长期执政,关键是其贯彻了为民服务的精神:国会议员和政府内阁成员,每周必须有一个晚上接待选民,总理李显龙也不例外,如果部长因事不能出来,就要委托另一个议员,而不能让自己的秘书或下级出来。接待的房间很简陋,经常连空调也没有。接待中,也不能因为所反映的都是住房、孩子读书、缓交水电费、子女不孝以及邻里纠纷等等鸡毛蒜皮的事而拒绝接待或表现出不耐烦;国会议员在他的选区要确保大选前走访每个家庭至少两次,了解普通居民的生活和需求,以争取选民的支持。
中国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一提新加坡模式,就会强调行动党政府对反对党的打压,强调反对党领袖徐顺全等人的遭遇。确实,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制定有利于自己的选举规则,并通过历史上形成的对政治、经济与社会资源的高度控制,以程序合法的方式,全面阻止反对党坐大,保持一党长期独大的地位。
但是,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更多代表着过往的新加坡,事实上,新加坡也在变化。而变化的分水岭,就是2011年5月的大选,这次大选不仅代表着反对党工人党攻陷了阿裕尼集选区,证明了集选区制度并非牢不可破,更是新加坡政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民众已不畏惧议论政治和表达不满了。其后,工人党又赢得了两次补选,行动党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的政绩和如何一心为民,并不曾听说用什么阴招来打压反对党。
为什么学不了?
显然,伴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行动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选举的成功将越来越不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很多民众对行动党的不满,并非其施政有何差错,而在于其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自我感觉良好的精英做派----把事情做对还不够,还要用我能接受的方式去做。
以一个中国人的经历,笔者有时会觉得新加坡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并经常想:如果中国的官员知道行动党已经输了一个集选区和两个单选区,知道新加坡政府做了那么多好事人民还不买账,他们是否还有勇气学习新加坡?
事实上,中国学不了新加坡,一个原因是中国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习方法。近代中国,严复等人当年主张学习英国,但是到了清末立宪,仅仅因为日本有天皇,为了照顾皇帝的万世一系,就转而全面学习日本。这样一路走下来,建立现代国家的努力终究未能走上正轨。总希望走捷径,希望绕过可能对自己不利的根本制度的变革,而只学习相对容易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知识,这种三心二意、投机取巧的学习,成效自然不彰。
而且,即使再虚心向学,中国也学不了新加坡。
首先当然是政治制度的因素,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一个哪怕是做样子的反对党、并与之进行公开竞争的可能性;其次,除了政治制度,在行政管理方面,新加坡也有很多优长之处,比如组屋制度,人人有地方住,没有房奴,并且把组屋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昂贵的商业住宅反而交通不便;比如对腐败的零容忍,对政治操守有些偏执的坚持:婚外情得辞职,接受很少的贿赂就会身败名裂,失去所有的退休金并坐牢。这些做法,即便和基本政治制度无关,因为既得利益的阻挠,在中国也同样实行不下去。
笔者并不同意一些人所说的:因为新加坡很小,所以其成功意义不大。事实上,小国的成功并不是必然的,这个世界上混乱不堪的小国也很多。问题在于,无论是新加坡还是美国英国的成功,都是有其历史背景和长期的演变过程的,台面上的制度设计可能并不难学,但其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往往并非外人可以体会,更遑论照搬。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成功都是难以全盘复制的,可以学的,是别人成功的理念和精髓。
比如所有发达国家其政治制度都是有竞争的,那么“有竞争的政治制度”就是中国应该学习的,但具体的制度设计,却必须也必然要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结合在一起。“中国特色”这个词虽然已经被污名化,但未来任何政治制度和模式要在中国取得成功,都将绕不开“中国特色”。因此,中国要成功,只能靠自己。而建立成功政治制度的过程,需要勇气和胸怀,更需要小心的擎画和设计,以及真正的独立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除了骂新加坡和夸美国,空谈民主和宪政之外,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