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10-1-2 06:59:43

《大秦帝国》告诉我了什么?(图)

《大秦帝国》告诉我了什么?(图)

作者:张文







【新三才网讯】其实在未看《大秦帝国》之前,我对秦国,对秦君的印象是不大好的,从前对秦国的印象仅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为起点,秦朝建立后十几年便被推翻为终点。其中残酷暴政,焚书坑儒,这确实是史实。但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再加上看了《中国的人心与文化》关于秦始皇嬴政的分析,对所谓的“暴君,暴政”也有自己的认识。



《大秦帝国》中商鞅变法,不近人情,有时令我都无法接受,他口中所说的“法令如山”,“法贵时效”,“减刑溃法”,“法外无恩”,无疑都是在强调七个字:要法治,不要人治。做到“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大仁不仁”,这确实需要有点铁石心肠的人才能办到。商鞅身为法家人物,当初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一个文化开放,各说各家的时代,儒家当时并不处于主导地位。



至于说到为何《大秦帝国》在大陆禁播,或许、有可能我想得还很幼稚吧。因为它涉及到政治,况且商鞅多年前就创立了一个法治社会,但如今的中国究竟是法治还是人治?不用说都知道。也许禁播,是唯一的回避办法,不愿去正视身上遗留许久的伤疤吧。没有这次看电视的经历,我还真对法家了解甚少,甚至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中国历史从一两千年前让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延续到今天,如今我们的意识里大多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后来看书里说,法家,儒家,思想,观念很大一部分是相对的,但能说谁对谁错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儒家向来讲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以仁爱为前提。



法家讲法治,依法论罪,皇帝也与庶民同罪,对人们的言行做了一系列的约束及处置。好像“人之初,性本恶”似的,必须从根源处摆正姿态,做一个合法的公民。大有点像现今西方的观念。儒家与法家,书中提到过一个故事:叶公问孔子,父亲犯了罪,儿子是该举报呢还是包庇?孔子立即回答说,肯定该站在亲情这一边,要实现仁爱治人,如果举报,那么就伤及亲情,还很不孝,何谈仁爱,美好的社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回答很是荒唐,不晓得是讲什么道理。



秦孝公,商鞅让秦国走向富强,虽然变法过程中流了很多血,但毕竟得到了墨家的认可,也实现了先祖的愿望。理应说算不上暴政。暴政怎么会使秦国由弱变强呢?说暴政,应谈谈秦始皇。秦始皇也遵循商鞅的新法,也是法家派人物。但秦始皇的法治,走向了一个极端。正如书里面所说,秦始皇开辟了一种“嬴政文化”,就像如今官场上打拼一样,事事务必尽善尽美,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



秦始皇也许就是这样,执法太过偏激,凡与法,与法家对立的东西,一律除尽,自然便有了“焚书坑儒”,讲仁爱的儒家及此类门派当然就不服,因为消灭“仁”,“善”,“美”的势力,就是邪恶的,就是暴政。秦始皇也就成了暴君,他的错误掩盖住了他的千秋功绩,但这一切是完全逆于法家学派的原意的,至于说嬴政为何会这样,与他的成长,心理环境,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再加上汉灭秦,汉武帝一句有力的话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一锤定音,讲将儒家的四书五经等一系列书籍列入科举考试的考试项目,儒家,自然而然便深深扎根在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中。秦始皇,更是当之无愧地背上“暴君”的千古骂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秦帝国》告诉我了什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