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1988年商品抢购风
[老羊皮缩编]有个朋友跟我说过:想买房子,价太高,那就买轿车吧?买轿车,汽油涨价,那就买点肉吃吧?可猪肉比唐僧肉还贵,那就吃大葱蘸大酱,可谁知道大葱8元钱1斤。我们这里的大葱6元钱1斤,他说的是青岛的大葱8元钱。春节前,南方雪灾,长沙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大葱40元钱1斤。
虽然朋友是调侃着说这些话,但物价上涨是一个不能否定的事实。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 2006年8月开始,老百姓感觉就不一样了。新华网的报道说,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柴米油盐、水电油气再一次轮番涨价。到了2007年的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涨幅达到了6.5%;2008年的二月份物价同比上涨8.7%。目前的物价,让老百姓吃不消了。我们的感觉是手中的钱,说不值钱就不值钱了,要不是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广大老百姓日渐趋于理性,恐怕整个社会又要出现1988年商品抢购风那样可怕的局面。
20年前的1988年,“抢购风”曾席卷全国。大概40岁以上的人们都记得,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商店里面,但凡是值点钱的物品都被恐慌的人们买回家了。
1988年什么都涨价,有的东西隔几天就涨一次价。老百姓流传着某种不祥的预测,涨价——抢购之风进入高潮。济南的抢购风是在那年的8月份,持续了2个多月。那时候我刚结婚才几个月,该买的东西也买了,手头也没有多少钱,不过也到商场里去看看能买一点是一点。那个时候,济南有三大商场,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和大观园商场。每一个商场里的情况都差不多,我和羊嫂最后去了人民商场,商场的人很多,但货架上的商品没有了,空空的,多年来积压的商品都卖出去了,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
我们身边的人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抢购。那年头商品少,钱又不值钱,辛辛苦苦攒了2000块钱一夜之间贬值许多,人们一时头脑发胀,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有的人买了很多毛线、真丝被面、床单、枕巾和被套,许多人今天还没有用完;有的人,买了几十袋面粉,从商店抢购几百盒火柴,抢购的盐和酱油足够用几年的;有的人没有什么钱,抢购不起彩电冰箱,就抢购卫生纸、妇女用品等。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当时成为最抢手的物品。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家都囤着点不太合适的东西。这反映出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涨价的惊恐程度:害怕物价上涨威胁到自己的基本生活。
抢购的另一个现象是,各地银行的储户们争相提取人民币现款,一时间银行告急。结果,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上涨20.3%,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银行里的钱正在滚滚流出,如决堤大坝,一泻千里,呈不可阻挡之势,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
后来,政府有许多措施出台,组织商品引进,丰富了货源,保证了市场供应。按人头发给居民各种副食票,其中包括肉票、油票、鸡蛋票、酱油票、食盐票、肥皂票、洗衣粉票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为了回笼资金,提高存款利息,一年期年存款利息率为10.08%,3年期的11.88%,另外还要再加上储蓄保值。这样算来,在银行存1万元,3年提出来就是2万元,这样把钱都存在笼子里,物价慢慢也就降下来了。
现在想来引发1988年抢购风波的正是由于粮油食品价格的率先上涨,使得国人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采取了一种针对性的措施。应该来说,1988年的通货膨胀在国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票子毛了”成了人们对那次抢购风波最深的记忆。
现在的老百姓已经比1988年的老百姓更加理性,抱怨归抱怨,但人们再也不会盲目抢购日用商品了;但老百姓手中的钱比20年前要多得多,如果政策控不住物价,结果将变得更为不可揣摩,因而人们更多的是期待,期待着政府能做点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