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美国人和中国人对“名校”的取舍
一个老外朋友的儿子今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同时他也被我们州的州立大学录取,并给了他四年全额奖学金。朋友的老公是专科医生,收入较高,如果孩子选择去哈佛,四年里他们家大概需要拿出二十万美元的学费。朋友对儿子说,他的大学费用父母一共就给他出十万,如果他选择去哈佛,剩下的一半费用需要他自己去贷款或打工解决;如果他选择去其它学校,这十万元父母依然会给他,他想用来干什么就干什么。
儿子考虑了一番最后决定去州立大学,他觉得虽然哈佛相对人文环境好一些,但是为此多花二十万美金、自己背上十万元的贷款不值得,大学毕业后自己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那时候再申请到顶尖学校去。这个孩子很喜欢搞发明创造,搞的小发明还得过奖,他打算把父母给他的这笔学费当做创业基金,在大学里就开始创业。
相对于这个美国家庭的选择,我在外州的一个中国朋友家是另一番景象。他家的女儿被耶鲁大学录取了,同时也被一所很著名的、全美大学排名在二十几名的州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他们毫不犹豫地就决定让孩子去耶鲁,宁肯花将近二十万美元的学费,也要让女儿上最好的名牌大学。
朋友自从女儿拿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就呈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状,比他自己当上了教授那会儿还兴奋。前些日子被当地的中文学校请去开座谈会,介绍女儿成功“爬藤”的经验,据说座谈会开得热火朝天,家长们踊跃提问,还有记笔记的,一个大教室里全坐满了,后面站着的有好几排。
那个被哈佛录取的小伙子以及父母,好像根本就没人去向他们取经,更别提在什么地方公开介绍经验了。
顺便说一句,我在美国的书店里也从来没有见到过“哈佛女孩詹妮弗”“耶鲁男孩约翰逊”之类的书籍。
那位中国朋友,是留学出来的第一代移民,没有什么家底,朋友自己说,前些年职位低,工资低,这刚刚升了职涨了薪水,女儿又要上大学了。出国后俩口子拼命工作和省吃俭用积攒的钱,除了供房子,其余的大概都要贡献给女儿的大学教育了。
他们本可以有另一种选择,那所给孩子全额奖学金的州立大学也是名校,只不过没有耶鲁那么有名而已。
华人家庭都重视教育,但是华人家长在孩子上大学问题上异乎寻常地重视大学名气,普遍超额投资,相比之下,美国人比较量力而行,他们也都对孩子上大学有所支持,但不会达到华人家长“牺牲”的程度,不会为孩子上学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对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讲,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是一个和钱相关的投资决定。家长们要与孩子一起商量是上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本州大学还是外州大学,这些都涉及到不同的学费水平。还有一种可能,是先读社区学院还是直接上正式大学?如果能先读两年本地的社区学院,再转入州立大学读两年,比上四年州立大学更省钱,最后拿的也是州立大学的学位。
儿子有个同学,被一所挺好的学校录取了,但是学费生活费一年下来要两万五。他家看起来也是中产,父母都工作,却对儿子说,你上大学我们每年只给你出一万,剩下的你要自己解决。那个孩子算了算账,最后决定去附近的社区学院先读二年。这样他住在家里,住宿伙食费可以省下一笔钱,周末去打工可以把学费赚出来,爸妈给的钱这两年就不用动了。两年后他再转到四年制大学里去,有父母提供的四万块,再利用暑假的时间打点工,后面两年的费用基本就解决了。最后四年大学读完,一分钱的学生贷款都不用背负。
中国家长一般都是把培养孩子上名牌大学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根本不会去考虑钱的问题。谁会让孩子去打工挣学费,或者有可能去好学校却为了学费退而求其次?一旦孩子有机会进名牌,都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就像一个父亲跟儿子讲的“只要你考得上长春藤学校,我砸锅卖铁都供你”。
是美国父母太“自私”吗?亦或是他们给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独立自主的机会?
是我们华人父母太重“名”吗?还是我们肯为了孩子无私地作出牺牲?
天涯社区 是美國父母太“自私”嗎?亦或是他們給了孩子為自己負責、獨立自主的機會?
是我們華人父母太重“名”嗎?還是我們肯為了孩子無私地作出犧牲?
是國情不同,觀念不同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