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0-4-10 08:41:44

哭墙下的小女孩儿—— 耶路撒冷哭墙(组图)

哭墙下的小女孩儿
—— 耶路撒冷哭墙

新浪博客

    哭墙下,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儿睁着稚嫩的大眼睛,她的母亲塞了一本袖珍犹太教经文《托拉》在小女孩儿手中,然后教她亲吻哭墙和书, 小女孩儿迷惑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她或许不知道,若干年后她也会像她的母亲一样成为一个正统犹太教徒,而哭墙也将成为她终生的精神家园。



(小女孩的目光有些迷惑,似乎不理解大人们要她做的是什么)

我们穿过耶路撒冷老城的犹太人区,从一个昏暗的街巷经过一道安检门,便来到了哭墙,好在今天不是安息日,因为哭墙是绝对禁止在安息日拍照的。哭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之西,正式的名字是“Wailing Wall”,又称“西墙”Western Wall,这段19米高,50米长,约600块巨石组成的墙壁如今已经成为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圣殿,被全世界所熟知。

    哭墙分男女祷告区域,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可以从入口处取个纸帽。此刻哭墙外男人,女人,游客熙熙攘攘,然而与许多宗教场所的情景不同,许多前来祷告的正统犹太教徒很多都带着孩子,小男孩两耳边垂下两条小辫子,头戴小帽,样子非常可爱。而笔者所在的区域当然见到最多的还是小女孩儿,前面所说的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在年轻母亲的示意下,也学着去亲吻哭墙和经书,也许对这些行为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但相信已经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当小姑娘完成了祷告后还得到了母亲的奖赏:甜甜的糖果。











从这个场面不仅联想到犹太民族那多灾多难的历史,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也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虽然历经多次毁灭性的灾难,最近的一次就是纳粹对犹太人的惨绝人寰的迫害,但犹太人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倒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条应该得益于犹太人独特的教育方式吧。

这也是此行中所了解到的犹太社会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犹太民族十分重视教育,这是由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在犹太教中,有一部汇总了对《圣经》进行解释和研究的伟大著作《塔木德》,这是一部犹太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旧约)和《塔木德》就是祖国。

  在正统犹太教家庭里,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犹太教教士拉比(学过圣经和塔木德而担任犹太人社会或犹太教会众的精神领袖或宗教导师的人)的教导。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爱书习惯的。

  犹太人的生存秘诀也隐藏在《塔木德》中。据说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遇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时,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者“财宝”都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钱”还是“财宝”,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丧失,正确的答案是“智慧”,因为与财物不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因为一个永远都有着危机感的民族,自然也会比一般人要用更多的智慧来生存下去。

  由于历史上犹太人历经磨难和惨遭迫害,从而使犹太人把追求知识、增长智慧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卫机制和手段,并把这种生存智慧代代相传。而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加上异族通婚,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的最佳手段便是靠着统一的宗教。

哭墙下的那双大眼睛让人难忘,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个场合:大屠杀纪念馆的资料片中也曾看到过,那是在集中营里的一段录像,虽然条件非常恶劣,生存都难以为继,然而犹太教的安息日祈祷却照常进行,集中营里依然有“拉比”主持着仪式,而人们如饥似渴的眼神同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和对知识智慧的理解,一直支撑着犹太民族到今天,这样的民族让你如何不佩服?

看着眼前这些幼小的孩子在哭墙前接受“教育”,这就是宗教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和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不同,世界上有很多弱小的民族,为了不被更强大的势力所吞并,必须学会用最坚定的方式保护自己,而信仰的力量也许是最强大的,一路上都在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从抵抗罗马人的马萨达城堡,到二战大屠杀纪念馆,一直来到哭墙,似乎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支撑着不屈的犹太民族,从古至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哭墙下的小女孩儿—— 耶路撒冷哭墙(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