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遐想
鸡蛋的遐想作者﹕安危
人在世上,可能有些人不吃肉,却很少有人不吃鸡蛋的。有先天就不吃肉的,有后天有信仰的人不吃肉的,但鸡蛋却成了几乎所有人的美味佳肴。
人用鸡蛋做出各种美味。炒鸡蛋、荷包蛋、煮鸡蛋、松花蛋、咸鸡蛋等等多种美味,吃饱了肚子,也就不去想更多的事。我从吃鸡蛋中想到了一些与吃鸡蛋无关、与生命有关的一些事情。
把鸡蛋打碎,做炒鸡蛋吃,用一、两分钟,就炒熟了,时间一长,炒出的鸡蛋就会有臭鸡粪的味道;煮荷包蛋,用十分钟左右,才能煮熟;煮鸡蛋用的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上;做松花蛋、咸鸡蛋,则需要用松花粉淹泡二十天左右才会熟。
同样是鸡蛋,做的方法不同,为什么成熟需要的时间却各异呢?
做炒鸡蛋,首先,人要打开蛋壳,打破蛋壳上的膜,鸡蛋才能从其中破壳而出;鸡蛋外面是蛋清,里面是蛋黄;把它打碎了炒,就是炒鸡蛋,把它整个的煮,就是荷包蛋;打碎的鸡蛋炒的时间短,未打碎的煮的时间长,油温与水温的差异不大,成熟的时间为什么却大相径庭呢,与蛋清的打碎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可见,蛋清有延缓和制约鸡蛋成熟的作用。煮熟的鸡蛋,吃的时候需要去壳,去壳后,发现里面还有一层膜,而煮鸡蛋比荷包蛋用的时间更长,可见,鸡蛋的壳与膜,也有延缓和制约鸡蛋成熟的作用。咸鸡蛋和松花蛋,没有在高温下做,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从人的食物角度上讲,鸡蛋的蛋清对蛋黄的成熟有延缓和制约作用;蛋壳和蛋膜对鸡蛋的整体成熟有延缓和制约作用。从鸡蛋也是一种生命的角度上讲,蛋壳、蛋膜、蛋清对鸡蛋中的每一层以内的生命构成起保护作用。
从鸡蛋的壳、膜想到人的生命构成,人的表皮像不像鸡蛋的壳呢?人体内的膜像不像鸡蛋壳内的膜呢?鸡蛋的蛋清在没有煮熟前是透明的,煮熟后是白色的。人体内的膜是透明的,气也是透明的,各脏腑外包的也有一层透明的膜和营卫之气,煮熟后,又会是什么颜色呢?人没有想过,也不敢做人的试验。不过从人常食用的动物中,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人体的表皮、胸腔里的内膜、脏腑中的膜,是不是对人体也起着一种保护作用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往小了推,人体的细胞,人体中的原子、质子、中子等等更微小的构成生命的基本粒子是圆形的,和鸡蛋的形状很相似;它们的周边是不是都有一层壳呢?它们的内部是不是也有一层膜呢?构成它们内部各生命构成的基本粒子的表面,是不是也有一层膜呢?它们的壳和膜是不是也对其内微观的生命起保护作用呢?这个答案可能多数人就不敢轻易的下结论。
往大了看,地球也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蛋形,地球的表面像不像构成生命精华的鸡蛋的蛋黄呢?地球外的大气层,像不像保护着蛋黄的透明的蛋清呢?地球周边的臭氧层,像不像保护鸡蛋的蛋膜呢?蛋膜以外,是不是也有像鸡蛋外面的蛋壳一样的东西在保护着其中各层生命的壳呢?这个说起来,似乎就有点天方夜谈、好高骛远。
现代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看到许多与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它们的形状也是卵形的,像煮在水中的荷包蛋一样的形状。它们的周围是不是也有像鸡蛋一样的“蛋清”保护呢?周边,是不是也有像鸡蛋一样的“蛋膜”保护呢?它们的外面,是不是也有像鸡蛋一样的保护着各自星系生命的看不见的“壳”呢?这个讲出来,玄之又玄,好像与人的利益相去甚远,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那就说点与人有关的感觉吧。
从鸡蛋的腌制过程看:咸鸡蛋、松花蛋的腌制过程,是在其周边放盐水或者松花粉,让其与内部的鸡蛋的成分发生联系。在其生命没有死亡之前,内部有形的蛋黄,也在与周边发生着联系,通过长期的腌制,蛋清、蛋膜、蛋壳的防线不攻自破,盐水和松花粉才能进入其中。如果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外面再放盐水和松花粉,它们的成分也不会进入里面。正因为它们是活的生命,才能吸收外面的东西。从这方面讲,鸡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从鸡蛋的生命过程讲:鸡蛋本来是鸡蛋,对它们长期的“环境污染”,把它们变成了咸鸡蛋、松花蛋;失去了鸡蛋原来的生命,只有鸡蛋的形体,没有了鸡蛋的灵魂。人体外长期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会把人变成什么蛋?对人来说,不只是咸鸡蛋、松花蛋那么好吃的感受吧?人的外形还是人的形状,人的灵魂还是原来的灵魂吗?推而广之,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至以外的星系受到了它们周边的污染是不是也变成了“咸鸡蛋”、“松花蛋”般的只有形、没有灵的生命呢?
从修炼人的角度上想:人头脑中长期假、丑、恶等不好思想的形成,是不是结果也会像“咸鸡蛋”、“松花蛋”那样徒有形而没有名,成为有名无实的另一种可悲的生命残骸呢?如果人体中的“膜”和“壳”能制约外面不好的思想,人头脑中长期真、善、忍等好的观念的形成,是不是结果也会像鸡蛋能生出小鸡那样,超脱外形的生命形式,从各种壳中脱颖而出,成就为另一番生命形式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