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0-7-23 17:24:26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
2010-07-2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云云。 由于年代久远,以至于被后人牵强附会,失去了本意。

哦们先看汉代赵氏注曰: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为无之为,去声”。“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于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犹告,言与告同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范氏曰:“天下之道,有正有权。正者万世之常,权者一时之用。常道人皆可守,权非体道者不能用也。盖权出于不得已者也,若父非瞽瞍,子非大舜,而欲不告而娶,则天下之罪人也。”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读过赵注之后,我们再回到孟子的原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未注册 发表于 2010-7-25 13:21:33

Daphane 发表于 2010-7-26 20:45:53

原來如此,謝謝樓主分享!:)

xianfeng 发表于 2010-7-26 21:43:15

好!没白来!

ching 发表于 2010-7-29 16:32:29

原來是這樣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