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 澳洲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太令人失望了
犀利 澳洲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太令人失望了天涯社区 2010-08-09
经济学家是什么东西?
文/刘振华博士
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学家很有意见,质疑“经济学家没有脊梁”。经济学家也是人(应该没有疑义吧!),怎么会没有脊梁呢?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人对“经济学家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经济学家就是Economist,也就是说只要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就叫Economist,翻译成中文就叫“经济学家”。在国外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业,职业的名称就叫"Economist"。2006年全美一共有经济学家15,000名(不包括学术界),平均工资不到8万美元。另外,经济学家也有很多种,比如搞垄断审查、公共产品定价的叫“规制经济学家"(Regulatory Economist),搞宏观经济的叫“宏观经济学家”(Macro-economist),搞金融的叫“金融经济学家”(Financial Economist) 。大学刚毕业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助理经济学家”(Assistant Economist),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升职,最后可以做“高级经济学家”(Senior Economist),这个职位也有管理职能,虽然没有带着“经理”、“主管”的帽子。还有,像大家经常听说的什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Chief Economist)”, 这其实不正规,正式的称谓是“研究部主管(Head of Research)”。在中国,没有经济学家这个专门的职位(除了少数外资机构)。
这些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视角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会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分析必须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论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像澳洲前一段时间的资源税,政府经济学家会认为这样有利于澳洲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公司的经济学家就会争辩说这个税会压垮澳洲的最盈利行业。他们有错吗?没有。经济学家们观点不同,只是关注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你不能想象矿业公司的经济学家会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支持政府的资源税。
中国情况如何呢?银行是政府控股的,证券公司是政府控股的,保险公司是政府控股的,研究机构是政府赞助和管理的。为利益集团说话的经济学家也实际上是为政府说话的(具体的案例要具体分析),因为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学家基本上全是政府经济学家,你怎么期望他们站在别的立场呢?
学术界呢?在欧美的学术界,很少有学者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他们大都在做理论研究。这就是专业分工。应用经济学由金融机构经济学家、社会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政党经济学家去做。而在中国的学术界,纯粹做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很难生存(以能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为标准),没有土壤,重要是没有资金(没有实力是另一方面),最后被迫和有资本有实力的一方做妥协。而中国基本上所有的资源都掌控在政府手中。
中国学术界的经济学家最后也基本上都变成了政府经济学家。
谁为老百姓说话呢?比如在澳洲,一旦有某项经济政策出台,政府的经济学家一定会帮老百姓计算一下哪个阶层的哪些人能够得到多少好处。这些政府经济学家会不会撒谎呢?不大可能,顶多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反对党的经济学家也必然会吹毛求疵。媒体也紧接着会比较双方的政策,部分学术界的学者和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也会加入。最后,事情就会变得很明了,老百姓即使不明白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也能搞清楚对自己的利弊得失。在中国,你怎么能够指望占绝对优势的政府经济学家讲出问题的另一面呢?
中国经济学家另一个问题是“太全能”。房市热了,大家就都变成了房地产经济学家,股市热了,大家就紧接着变成金融经济学家,张悟本来了,大家都变成了绿豆经济学家。在电视台上经济学家们唾沫星子飞溅,谁的嗓门大谁就占上风。以数据为基础的严谨分析很少。中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没有受过严谨的训练(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也很聪明和勤奋),如果有自知之明也就算了,但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胡说八道,但也许他们在想,最大的盗贼都能逍遥法外,我随便说说又如何?
也许有人会问,刘振华,你是搞金融的,也就是金融经济学家,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还是为帝国主义势力说话?我懂中文,我有亲戚朋友同学在国内,他们都是老百姓,我为他们说话。(2010年8月8日星期日,作者电邮:zhenhua.liu1@gmail.com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