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当澳洲的民工不当中国的教授?
我为什么要当澳洲的民工不当中国的教授?悉尼文心的博客时间2010年10月31日
很快又是我的生日了,每年到了生日,总是喜欢做一个总结,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自从有博客,我记得已经是第三次或第四次的生日感言了。现在正好又是我参加工作以后,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澳洲的一个阶段,不论在中国或是在澳洲都是一切从零开始,所以两个阶段的对比,也许能得出一些什么结论。
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不仅人瘦小,也没有雄心壮志,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所有的一切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勤奋和坚持。如果说以前有什么追求或抱负的话,现在则基本没有了,只想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享受可以享受到的生活,在不同的两个制度和社会环境下,我的努力和勤劳没有变。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被深深埋在黑暗的土地里的一棵种子,既然上帝和父母创造了我,我也想见到阳光,也想发芽,茁壮成长,但由于自己的土壤和基因条件太有限,所以等我到发芽的时候,秋天已经来了,已经不能长成大树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的人生没有白白浪费,总算还能见到阳关,能发芽。仕农工商,吹拉弹唱,我什么都体验过了,什么荣耀,成败得失都不过如此,没有什么是必须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抛弃的,也没有什么是你不能达到的,Nothing is impossible, Everything is important and Never said Never 。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的,但,纵观社会,人都是为人为己,为名为利而活着。在中国,“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大境界,现在我想很多人基本也还停留在为了一张嘴(吃),为了一张皮(面子)的阶段,包括我自己也是。
在中国当时的岁月里,主要就是为了有一顿饱饭,一片小居室,一个名声,生活得比较单纯,思想也没有很复杂。后来社会发展了,就为了钱财,为了一个位子,能受人尊重,能前呼后拥,五子登科,出人头地等等,但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要靠社会关系。
到了国外,一开始也是为了生存,然后,五子登科的梦比较容易就实现了,这时发现人约黄昏后,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了,只是怀着一种欣赏的为霞尚满天的心情了。
作为一个渺小的微弱的人,在中国和在澳洲的前几年的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但在中国的时候,主要的辛苦在脑力,而且随着自己的阅历的增加,职位和职称的不断成长,这种压力和压抑也在不断地增长,没有到头的时候,因为自己身背着一个无形的枷锁,加上社会的大环境使然,个人永远被包围在一个永远无法挣脱的圈子里。我的几个学长,要么在人到中年的时候累死,抑郁而死,因为没有成果,无法拿到课题经费,又不适应社会,自己把自己累死了。要么很有成果,但又不得不低三下四地依附于无才无德的官的身上,这样他才能获得经费,出版成果,但这样又往往被我们这些学弟们看不起。我的岳父是个高工,59岁就去世了,我想以我个人的性格,脾气和比较专注于业务能力的特点,我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原单位的一个处长就告诫过我,认为我一定会是一个早死的人。我的导师是比较早的海归,回国后还捐献了不少像复印机呀等等的先进设备,虽然很早就是博导,但在其他方面则经常受气,很吃不开,所以在我毕业以后,他就又出去了,不回国。在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能成为一张腐烂长蒼的皮上的毛或融入皮中,只当纯粹的知识分子,如果你再性格刚烈一点,从来就没有好日子过,这是中国历史的教训和我当了多年年青的高级工程师以后的一点体会,即便我学的是理科,有技术,在改革开放后能自谋生路。而在澳洲,主要的辛苦在体力上,当然刚开始时,因为语言,文化,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很多的不一样,也有很多脑力方面的辛苦(不适应),对于有过中国式脑力锻炼的人,这种辛苦很容易就克服了,但主要的还是体力方面的,对于很多幸运的中国人,他们能够从事专业工作或能够做大生意,体力方面的辛苦就少一点,但对从事小生意或像我这样纯粹当农民工的蓝领,体力方面一开始也是很沉重的,不过,对于我这样在中国当过农民的人,这种体力活又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也很快就习惯了,体力和脑力的负担都不成为问题了。
本来这可以当一篇论文来写的,但我现在不想写论文了,所以也不按论文的格式来做很多表格或顺序,而是随心随性,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主要就几点,就是对一个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事业,家庭,健康,物质和精神层面。
在中国,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我能感受到很多事业方面的成长,有很多成绩,获得过很多奖励。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科长,高级工程师,事业上应该说曾经辉煌过,每次到地方出差,总能体会到自己的名气还是蛮大的。但由于专业特点,一走到社会,就什么也不是了,因为你没有实权,没有钱,没有关系网,没有大树可以背靠。在分房时,高级工程师就是不如领导身边的司机和一干人等,不如副处长,科长出差可以坐飞机,高工就不可以(高工按理享受处级待遇),就这么简单。那么多的立功受奖只是为领导争了个面子,他们就可以当自己的业绩上报,但个人有非常多的免费的加班加点的付出,得到奖励时的三分钟的幸福过后就没有了,而且还可能招来很多的嫉妒和以后工作上的阻扰。这些奖状带到国外,什么作用都没有,连擦屁股都不能用,我的德国同学说,他家的在原东德的亲戚也有很多奖状,我才懂得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特色。但不论怎么说,这也许能证明你不是个很差劲的人,还是有点能力,让你自己知道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在澳洲,因为没有做生意,跟原有的专业彻底Bye-bye,只是一个普通的最底层的打工者,所以也就谈不上事业了,一切为了生存和个人的高质量的生活。生活很平静,很安逸。没有辉煌,没有荣耀,但每天的生活都充满阳光,每天都心静如水。
家庭方面,因为我和妻子都属于偏保守型的人,虽然内心浪漫,但条件所限,所以只是在自己家里浪漫,从来不会到外面跟别的人浪漫,能洁身自好,所以,家庭很稳固,我们都属于勤劳,一切靠自己的类型,脚踏实地,一切从点点滴滴做起。
健康方面,我个人来到澳洲以后,身体变好了,在中国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失眠,体虚,晕眩,贫血等,在澳洲没有了,刚来时,初步接触体力劳动,不适应,但后来就好了,虽然依然不够强壮,但内外的体质素质都提高了。
经济方面,在中国,我和我妻子的工龄加起来有30多年,两个人的工作都算是较高工资的工作,但最后却没有什么积蓄,任何花销都要掐指算一算,有分到房子,我分到一套,我妻子也有一小套,总共的面积不到150平方,我出国时所有的积蓄只有5000美元(当时是8000澳元)。现在,我和妻子在澳洲打工,满打满算,两个人的工龄相加不足20年,从事的是最低级的工作,从每小时5元做起,现在有两个房子,一个套房一百多,一个House五百多平方,银行里永远有一万澳元存款,任何时候都可以到任何国家去旅游。我们花钱不用再认真考虑计算,爱买什么就可以买,当然,我们还有房贷要还,而且我们基本保持在国内时的花销习惯,还能保持勤俭理性的消费习惯,不会出现超前消费或浪费的情况。我们有过12人次的国际旅行的记录,家有两部小轿车等。跟其他华人比起来,我们的经济算是比较差的,因为我们不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不是把赚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和目的,我们一直打工,没有做生意,没有任何后援和赞助。其他物质层面,如环境,卫生,饮食,生活质量等方面,国内外的差别还是非常的大,这点很多热衷于GDP和对中国有较高经济增长而飘飘然的人没有亲身体验可能不会明白。
精神层面,在中国,一个人的精力的40~50%要用于搞关系,拉帮结派,大约只有10%的精力用于搞业务技术(我应该有30%的时间在搞业务技术)。而在国外,你完全可以用80%的精力去搞业务,100%的时间是你自己的,要么用于赚钱,要么用于休息,休闲,娱乐。你甚至不必用1%的精力去搞关系。西方人的人际关系非常地简单,直截了当。不论你多富有,多贫穷,走在大街上,在公共场所里一个样。在中国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在澳洲却很单纯,在西人公司上班跟玩一样的,一点不用脑子,有音乐陪伴,体力活做习惯了也就不很累了,而且规定任何物品不得超过20Kg,都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我每天都要睡觉10个小时(两三个小时躺在床上听交响乐和新闻),在澳洲所看到听到的基本都是欢声笑语,花香鸟语。我每天花半个小时料理花园,每天吃早饭,我都是把饭端到后花园里吃,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花草,蔬菜一寸寸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心情总是很愉悦。周末总是到更大的场所,公园里玩,因为我家的后院只有两百多平米。你完全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做你喜欢做的事,只要不危害公共和别人的利益。有的人会出现无聊和寂寞空虚的情况,但我有很多爱好,有强大的内心,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自由,散漫,自主,充实。 同感啊,环境污染的地方,怎么能生活快乐。 楼上,读书人留学,有钱人投资,有海外亲属的移民,再不行。。。就只有偷渡了。不过不是逼急了,千万别偷渡。搞不好没到澳洲就丢命了。 搞关系(人际关系)的背后是什么?!——极大多数人不明白,就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如果只看表面你一生穷尽了,也不会明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