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勇于自省,修身养性(图)
孔孟之道:勇于自省,修身养性(图)发表时间: 2010-12-04
要勇敢的自我反省,说到交朋友,到最后你还是要面对你自己。在论语里面对于自我反省非常强调,譬如孔子有位学生叫做曾参,他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段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那么在这里还是有些地方要先说明一下。譬如什么叫三省吾身?三省是只有以下三件事吗?
三这个字在古代代表多次,就是我每天多次这样反省,而不是说只反省三次,或者只反省以下三件事,不只是如此,多次这样反省。哪些事情呢?第一个为人而不忠乎,这代表曾参年纪已经不小了,开始工作,所以替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忠这个字在古代代表很真诚的、很尽力的去做,叫做忠。
第二个跟朋友来往,有没有守信用。朋友交往守信用这天下人都知道。连孔子的志向里面也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间这一句朋友之间要互相信赖。跟朋友要守信。
那第三句呢,传不习乎,这个时候就有两种解法。一种说曾参对于老师教他的,他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实践,这个说法不太正确。
另外一种说法是曾参自己当老师了,他问自己说,我要传给学生的学问,自己有没有去实践。这才对。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是因为曾参的年纪离孔子差了四十六岁,他如果已经是做官了,为人谋,已经在社会上来往,跟别人交往做朋友。那时候孔子很可能已经不在了,因为曾参的年纪太轻。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他说我教学生,自己有没有做到,这比较适合。因为曾参也是很有名的老师,所以曾参的三种反省,他有什么特色呢?其实我们也知道,曾参是以孝顺闻名于天下的。他为什么没有提到说我有没有孝顺呢?很可能那个时候他父母已经不在了。所以他年纪大的时候他说这些话,他就不用问说我有没有做到孝顺。像这些都是我们在理解古代的文字的时候,要做合理的思维。
那么另一方面,他的特色在于说从反面来问自己。问自己是否不忠不信不习,这非常好的方式。我们平常反省的时候,都是问说谁害我的,谁整我的,谁做了什么坏事要我来承担,都是去想别人怎么对不起我们。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你要学儒家你就要记得,从反面来问自己,先问自己有没有错,而不要管别人到底做了什么事,别人是否做得对他自己负责。但是我自己如果作错的话没有人可以帮忙,所以我只好自己问自己。你跟别人来往的时候,经常想到曾参的话,应该是会有启发性的。
日本有一家很大的书店,叫做三省堂。说明我们的文化对他们影响确实很深刻。另外在孟子里面也提到一段,应该怎么样自我反省,他说你爱护别人,而别人不来亲近,你不要怪别人,你要先问自己是不是仁德不够呢?第二点你治理别人,别人不上轨道,你就要问自己是不是智慧不够。就是你的方法不对。第三种你对别人很礼貌,但是别人却不理你,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问自己是不是还不够恭敬。
所以你做任何事,如果没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你都先不要怪别人,都要先问自己是不是我仁德不够?是不是我的智慧不够?是不是我的礼貌不够、尊敬不够?这样以来的话你可以改善自己,改善自己的话愈来愈好,到你自己行得正,天下人都会称赞你、肯定你。
相反的有时候我们对别人非常的关心,也希望他能够上轨道,像我们教书的教学生很认真。同时我们对别人都很有礼貌。但是别人的反应出意料之外,好像是反其道而行,总是不能够符合我们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有时候就没有耐性,就会怪说别人怎么不知好歹,怎么我对你这么客气了、这么用心了,你还是反应这么不好,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问先自我反省。在论语里面孔子说过一段话,到现在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他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你看到比你好的人,贤这个字代表杰出,在这里的话,我们可以了解,贤有三种。
一种是非常有能力叫贤能,一种是非常有德行叫贤良,一种是非常的善良,叫做什么?德行,就是贤良。第三种叫做贤明代表很聪明。所以贤能、贤良、贤明都代表是有杰出的地方。你只要看到别人很杰出,就要想跟他学习,跟他一样。你看到别人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叫做不贤。他做的没有符合标准,你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所以看到别人不好的时候你不要批评,不要嘲笑,一问自己说我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样做得不好。如果我跟他一样做得不好,其他人也一样会批评我。
所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提醒我们的是非常简单,你在社会上跟别人来往,一定看到别人做得好做得不好,这个时候你都要问自己,做得好我跟他学,做的不好我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样。所以我们交朋友的时候,先要做自我修炼。所以我们今天所谈的大部分,在于说你能够用于自省的话,过错慢慢减少,德行慢慢提高,将来我们不但可以做别人的好朋友,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加以肯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