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永远不要碰
有一种“情”永远不要碰作者﹕蓝月
世上芸芸众生,浸于情中恰如海绵浸于水中,伤心时山川含悲,愉悦时草木带笑,风动杨柳如婀娜招展,波澜不兴似静默沉吟,美好的感情历代为人所追寻、赞美,所以才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千古一叹。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如《关睢》,“关关睢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关睢是一种鸟,这种鸟从不乱交配,一只雄鸟只跟一只雌鸟,所以民间称之为“义鸟”、“知礼仪的鸟”,此诗以关睢起兴,喻意品德美好的女子,是谦谦君子所追求的伴侣。全诗表达的是那种合乎人伦义礼的纯真美好的感情意境。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说是说,诗经的一条重要编撰规范是思想内涵必须端庄周正,完全合乎做人的标准,合乎“仁、义、礼、智、信”。
那么,什么是“思有邪”呢?记的唐代张籍有一首诗《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且不说这个男子,明知道人家已婚还要赠珠表白爱意,这种超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向来为正人君子所不耻。再看这个女子,虽然最终不算出轨,但还是被对方的逾矩行为所动,真正一点邪念不起的话,也不可能“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了,更不可能还珠时还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这种起心动念已经是对自己夫君的不忠了,所以这个女子依严格的道德水准来看,算不上“节妇”吧。
好在张籍这首诗是虚构的事件,只不过用以借喻并婉拒一个叛变朝庭的势力对他的拉拢,自比“节妇”,即给足了对方面子还表明自己不变的立场,以避免杀身之祸罢了。
中华自古称礼仪之邦,要求人的行为与思想都要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礼论》中有一段关于礼的缘起的论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意思是说,人天生有情,有情便生欲,想得而得不到时便起争端,争端一起就使得社会混乱困乏,所以先王制定了礼义以规范人的行为,就像女娲造人之后,见男女野合,知爱而不知礼,便制定了婚姻嫁娶的礼义,使得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秩序下维持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人生的际遇千万种,有的人擦肩而过,相逢一笑却不能相知;有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人在那灯烂珊处惊鸿一瞥,恍如宝黛相遇,然无缘相守。笔者有一位儿时的玩伴,才貌俱佳,年薪几十万,又嫁了如意郎君,谁都以为她会这样幸福的过一生。然近年来却身陷一段不伦之恋,双方都有家庭却纠缠不清无以自拔,再见她时面色惨白,神情抑郁,几欲了却生命。我想,这就是现代人丢失了“以礼制欲”的传统道德后“爱情至上”带来的悲剧,如玩火自焚,害人害已。
“不学礼,无以立”,人生不是跟着感觉走,逾矩的感情永远不要碰。 毁坏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 “不學禮,無以立”,人生不是跟著感覺走,逾矩的感情永遠不要碰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114111&d=12215071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