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限购令 中国地方与中央房控拉锯战
联合早报距离中国中央政府规定的限期已过去3天,但是全国还有约20个地方城市迟迟不出台房地产调控与限购细则。官方媒体本周二发文批评它们“态度暧昧”,反映出地方与中央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的拉锯。
不过,在中央政府不松懈的施压态势下,一般相信地方政府最终将难抵压力。过去两天里,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等城市刚通过媒体公布了各自的调控细则。
至今,各地已经公布的细则,基本离不开1月26日国务院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俗称“国八条”)中的“禁二禁三”原则,即本地户籍家庭不准买第三套房,外地户籍家庭不准买第二套房,而且必须出示一定年限的当地纳税或缴纳社保证明。
全国限购最严的城市是首都北京,要求外地户籍家庭出示5年的纳税或缴纳社保证明,其余重点城市多数只要求1年;有的城市只在市中心区域实施限购。
在另一方面,按照“国八条”的要求,全国有36个城市应该在2月20日前按照中央精神推出各自的“国八条”落实细则,但是超过半数城市至今依然不表态。其中包括西部的直辖市重庆,以及海口、杭州等房价正在飙涨或者高位运行的二三线城市。根据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字,1月份海口市房价同比飙涨超过20%。
新华社前天就直言批评,当前各地城市房价已涨至历史高位。一些地方政府对房价持暧昧态度,使得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继续上涨。文章也不客气的指出一些城市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对房价下跌“心急火燎”,“救市动作雷厉风行”。如今房价节节走高,迟迟不出台限购令,可见有些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很大。
新华社警告,在限购令出台后,投机和热钱有转战二、三线城市迹象。其他城市应积极跟进,出台限购令宜速不宜迟,抢抓时间与房地产投机赛跑,早一天出台就能早一天阻止热钱兴风作浪。
国内舆论则提出,多个城市集体迟到,并非行政程序的问题,而是顾虑下手太猛,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在剑指地方政府以外,中国中央政府也一再表明将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一面降低房价上涨预期,同时直接对商品房的市场需求进行釜底抽薪。
按照官方宣布的目标,今年全国将兴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个数字比去年的590万高出一倍,而且也将使中国新建保障性住房数量首次超过商品房。
据中新社报道,这几天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和地方政府签下“军令状”,地方政府完成不了保障房建设任务就要受到严厉处罚。
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公布了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其中北京承诺建设20万套、上海22万套以上、西安市8万6000套、烟台1万2160套、青岛1万套保障性住房、1万套限价商品房。
在中央抑制房价的强力态势下,一些热点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已出现明显下滑。以北京为例,最新版调控措施执行的第一天,住宅市场网签总量就较前一日暴跌近九成。随着更多城市出台调控细则,市场人士认为,成交量萎缩现象将更明显。
不过,从地方政府对限购态度暧昧看来,地方政府未来难免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展示它们对于调控房价的不情愿心态。因而,这一轮调控措施的成效,核心依然系于中央与地方进一步拉锯的结果,取决于中央权威与决心的有效展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