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禅宗千年古寺嵩山少林(图)
佛门禅宗千年古寺嵩山少林(图)作者: 李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首佛门智慧的诗,让我仿佛感受到那与世无争的世界。
这两天静下心来忙于研究佛学,也着实有所感悟和有着不错的体验。享受着佛法的恩泽。一次无意的浏览网页。看到一群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要去嵩山游玩,一时间再也按耐不住和他们踏上了征程。嵩山、少林不由得追忆起二十多年前,一部《少林寺》电影让少林寺名闻天下,高深莫测的少林功夫风靡世界,儿时的我也曾经梦想去少林寺,学“易筋经”、“罗汉拳”,学“降龙十八掌”,练就一身超凡的本领,然后笑傲江湖。
印象中的少林寺是佛门清净之地,古木参天,青灯古佛,禅声悠悠,溪水环绕不时轰鸣。感觉中的少林寺应该在云锁雾绕的深山里,道路应曲折难行。然而车子从郑州开出时一路走在笔直平坦的公路上,并未见有什么崎岖难行,神秘莫测的少林寺也不是处在深山老林里,而是与大路毗邻,四周也只是平缓的山丘,五岳名山之一的中岳嵩山在远处低垂著云雾。高大的少林寺门楼前商铺林立,喧哗热闹,平添许多浮躁与世俗。
眼前这一切,皆与少林寺所应具有的神秘与庄严格格不入,与我梦想中的少林寺相去甚远,倒是松柏掩映间的少林寺山门。广场与记忆中电影所见基本上相同。只是,广场上人流摩肩接踵,浮生熙攘,非常典型的中国旅游景点的盛况,是这么多熟悉,这么多无奈,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北京的故宫?在西岳山?...... 相似的景观,相似的混乱,相似的人流,初来时一点兴奋的心情满全都被淹没在人潮中。
进入山门,四大金刚怒目相向,也是一般寺庙的布局,然而,道路两旁的碑刻却着实吸引力我,从前到后,沿山坡往上,两旁的石碑加起来,怕是比西安碑林还要丰富。这些碑刻,有最早的武僧绝学记录,有历朝历代的朝廷大员参拜行迹,有东西佛学交流的记事,有武林侠士的题词......林林总总,高高低低,可谓贯穿古今,横跨中外。
其中,一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留言碑,字体苍劲有力,碑文深厚古朴,仿佛把我们带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惊天地、泣鬼神、跌拓起伏、曲折离奇、仗义慷慨、引人入胜的武侠故事。寺内右侧旁便是那座响了千年的铜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次因外敌来侵或大事发生而敲响它。只是如今只要投币皆可敲响,因此敲钟者众,想来它已失去千百年来所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了吧?罗汉堂内,少林武僧练武踏出的深浅不一的坑仍留在那里,无言的诉说著少林寺千百年来的荣辱变迁,盛衰交替。
走在少林寺内,不时有寺内僧人进进出出,有的僧人把手机放在耳边边走边说,一副众生视若无睹的样子,亦有从事买卖者,听说现代的寺僧早已不用过那种青灯古佛,孤苦伶仃的生活,无孔不入的现代信息早已侵入这片仅有的净土,难道这就是现代版的少林和尚?不用再远离红尘,自成天地,不问世事,一心向佛了?
少林寺内,游人如织,笑语喧哗,再无半分清静庄严的感觉,心下顿时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再无法将想像中的少林寺与现代的少林寺合而为一。我唯有无奈地摇头苦笑,也许这只是自己太过迂腐红尘呢?怎能期待在今天的少林寺,闭关自守远离红尘呢?或许真的是我的一厢情愿了吧。只是这样的少林寺却让人望而生畏,再无亲近之心。少林还是那少林,一切都没改变,感觉却再也不同,令人思之无奈,念之伤感。
从寺里出来,往右走,是一条山间小溪。这小溪似曾相识,对,就是电影《少林寺》里和尚们挑水练功的地方。记得那镜头里溪水攘攘,顺流而下,溪边花红柳绿,桃花朵朵,蜂飞蝶舞,一派江南景色。然而,仅二十年,这里却是物是人非,风景难觅。现在只有桃花大朵大朵的盛开,在装点着日渐萧疏的风景;而小溪早已干枯,荒草遮掩著昔日热闹的河床,叫人难觅当年的痕迹。
沿着小溪,不远就是少林寺的塔林了。在少林寺,塔林占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这里是少林寺历代高僧们的安息之地,曾经戒备森严,无人敢越雷池半步。在无数关于少林寺的电影和小说里,这里还是偷学武功的小和尚必来之地。多少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月影幢幢,在静寂肃穆的塔林里,那个偷偷躲藏在松柏后面,看老和尚大展拳脚看得如痴如醉的少年,不正是那个梦想中的自己吗?置身于塔林里,亲手抚摸著那些或发黄、或破旧、或快倒塌的旧塔,仔细辨认著模糊不清的碑文,猜想着这里埋在地下的那个大和尚,是否也曾经叱吒风云,纵横江湖?
每个古塔记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可惜大多已是年代久远,无迹可循,唯有苍茫落日里的古塔无言静立,静观红尘悲欢离合,相聚相离。“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而已”啊,思之令人唏嘘,不由感叹人之渺小,时间之无情。
短短的嵩山少林一日游,短暂的远离红尘后,又重投身于滚滚红尘中,继续为了名利而打拼、而奔波。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世上已没有净土乐园可以歇息,既然不能出世,就只好入世。只是,而今的少林僧人将如何静心修养?香火背后能有几人专心礼佛?往日的少林,梦中的少林,到哪里寻找?面对如此喧嚣的时代,少林将拿什么留给后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