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777 发表于 2011-7-9 22:16:24

今天你勇於冒險去改變環境了嗎?

今天你勇於冒險去改變環境了嗎?




最近有一篇心理研究報告出爐,據明尼蘇達大學的行銷系的一位教授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期刊發佈的研究指出,一個人成長的環境,會影響到後來他一生中對於所有事的反應態度,表面看起來沒什麼差別的兩個人,一位是來自貧窮的家庭、三餐不繼、明天不知發生什麼事,另一位來自小康至富裕的家庭,每天安居樂業上課學習,當他們未來人生面對挑戰時,前者比較容易「冒險」再向前行、投資更多、有什麼就拿、甚至相信運氣會讓他更好(於是買更多的樂透),但,後者卻往往就退縮、變得比以前還更小心、更保守。

想到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許多人都活在、也被限制現在的「環境」裡,通常,好像只有少數人,可以反過來去利用「環境」、打破「環境」,謹在此此文自《別學北極熊》節錄分享、2004年10月出版,作者/劉威麟: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曾說過一句話,「環境改變人生,但不應統御人生。人的意志,應該要比他周遭環境更堅強。」

「環境」影響一個人之大,足以改變整個人生的命運。假如想成為最精鍊的佛朗明哥舞者,在台灣是學不起來的,得負笈遠赴地球彼端的西班牙。還有多少癡迷滑雪、潛水的人,乾脆就在白雪靄靄的滑雪勝地、沒人住的太平洋小島潛水中心住下,只要住一年,就會變成超專業的PRO。想學一個語言也是如此,只要住到一個地方,連毛細孔都能吸收,短短時間內,就能達到從前在國內從來學不到的程度。

同理,科技界的人若能懂得利用「環境」,應該也能縮短在科技界成功的時間!

甚麼叫「環境」?所謂的「環境」,就是一個人周遭的所有東西,舉凡我們住處、辦公室、同事、或學校、同學、以及所處的城市,組成了我們現在這一分這一秒的「環境」。「環境」,也是成功科技創業家最常掛在嘴邊的字眼之一,幾乎沒有成功科技創業家否定環境對於科技人的重要性,很多成功科技創業家的成功,都和他們一路走來所遇到的環境脫不了關係。

周宏泰在四十幾歲時,以上億天價將自己的公司賣給世界第二首富艾利森,自己成了成功科技創業家。他對於「環境」的看法,是成功科技創業家中最直接也最有道理的。他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努力」。他說,「命」不能改,「運」可改;「命」與「運」,又都和「風水」有極大的關係。

像周宏泰這樣一位高科技人才,將科技的成功和風水相提並論,乍聽之下不太搭調,但他說的好:「風水,其實就是在講環境的重要。好環境,就有好風水。好風水,就是好環境。」

周宏泰說,他看過一些小公司,為了省錢,在貧窮的地區租了一間破破爛爛的小辦公室,空氣不好,到了夜晚車子常被敲破玻璃,女性員工根本不敢加班。結果員工做事都做得很不舒服,待一下子就離開公司了,這間公司也一直做不起來。可見環境仍深深的影響了公司。

成功科技創業家不見得個個信風水,但十個有九個半都表示,他們成為成功科技創業家的過程中,「運氣」是一個很重要的成份。但,他們也全部都說,運氣是可以增加的、可以改變的。他們的成功,不是經由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而是經過準備之後,再加上運氣,所得到的必然結果。

而想「製造運氣」,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環境」來製造。黃炎松就說,「來到一個好環境,運氣就會自己來找你。」

自創獵頭公司的創業家郭佩君,提到一個她從前接過的個案。那時候,某台灣電子公司要找一位做ASIC的資深工程師,她從幾百人中挑選,最後選中一位馬來西亞僑生,遠在的北卡州做非常類似的工程師工作,將他聘請回台灣。

這位年輕人,本來在美國的大公司做安穩的技術工作,天天坐在冷氣房裡,薪水高,工作時數又相當穩定。一回到台灣的這間當時還小的科技公司服務後,他不能只躲在辦公室裡做技術,還要幫忙跟著業務人員跑客戶。對很多人來說,他做了這樣的決定,令人感到不解。但,他其實勇敢的改變了原先的環境,打開了視野,也增加了他成為成功科技創業家的機會。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新環境雖然比從前苦,但能做的事情更多,在這樣的新環境下待一兩年,一定比先前的地方還要收穫更多。

果然,才短短二年,最近郭佩君再次聽到這位年輕人的消息時,他已經找到一個好機會,出來開自己的公司了,而且一口氣就集資了幾千萬台幣。而這位幫助他開公司的「貴人」,正好就是他從前曾經接觸過的客戶。他透過職務之便,常和客戶有機會聊天,交換對高科技的心得,客戶覺得這位年輕人頗有技術潛力,便主動將他們需要的產品市場告訴他,然後主動給錢,邀他出來開公司,製造這樣的產品給這個客戶。這位年輕人,現在擁著幾千萬台幣開公司,客戶已等著買產品,他成為成功科技創業家,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另外,多位成功科技創業家,早在十幾年前就常常搬家,到不同的城市、國家工作過。每次「出走」,常常能帶回意想不到的驚喜,有時候,這些驚喜還能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讓他們走上成功科技創業家之路。

譬如,另一位科技成功創業家陳宏本來在東岸念書,就是因為看到這個環境,才搬來西岸的矽谷。他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在紐約,四個人聚在一起,只會談股票。」陳宏說:「在矽谷這裡,四個人在一起,就是在聊創業。」假如你希望能像陳宏一樣,創一家公司,在十年內上市納斯達克,成為成功科技創業家,請問你要選擇住在紐約,還是矽谷?

還有,開了兩間科技公司的龔行憲,從台灣念完大學畢業,來到矽谷的柏克萊加大念博士班,取得學位後馬上加入規模有千人以上的惠普公司,做一陣子後,看到有機會,就隨著四個人一起出來創業,後來成功的在那斯達克上市。之後,龔行憲自己又出來做另外兩間小的光電設備公司。三十年來,龔行憲和矽谷一起成長,親眼瞧見了矽谷三十年來的高與低,也親眼見到矽谷是個多麼特殊的創業環境。三十年來,包括他自己在內,造就了不知多少位成功科技創業家。

另外,出身自雲林農村的廖如圭,回憶當初從鄉下到台北的唸大學,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自比當初的自己「好像蝴蝶」,到處飛,甚麼社團都玩,帶隊去好多地方,還接觸各種宗教,到處嘗試新的事物。廖如圭形容當時初到新環境、帶著徬徨心情四處嘗試的自己:「那時候根本還不知道想要甚麼東西,只是四處看看,心中沒有既定的方向,沒有『解』。」

廖如圭到了大學快畢業,看夠了、試夠了,才終於知道自己要幹甚麼,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國留學」。下了這個決心後,他就「非常拚命的唸書」,他現在回想起來,假如當初他沒到台大唸書,沒接觸到很多東西,也就不會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假如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可能就到一個地方去安就,也不會接觸高科技、

從大陸窮困地方出身的朱敏也鼓勵年輕人多到大城市去看看。他當年從大陸出來,到美國,一步步的走向成功,也是因為一直轉換環境的結果。

在創投公司的謝忠高,更以「四處走走」來打造他的生涯。他從二十九歲取得博士學位後,跑了好多個地方,換了好多次環境。首先他在某個科技大企業KLA做工程師,做得很傑出,被擢升成技術主管,然後再跑出來,進入創投公司做。然後,他為了解區域市場,特地請纓內調到那個地方,做了一年。接著,又轉到另一家大公司去做特助,自己再和幾個朋友一起出來創業。算一算,每個地方他都待不到兩、三年,但他的累積經驗之雄厚,讓現在的公司願意以極高薪聘請他,才四十歲的謝忠高,已經穩定下來,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人。

今天你勇於冒險去改變環境了嗎?

人生不會「自己變更好」,勇於去拆掉現在的環境,是第一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你勇於冒險去改變環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