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色和丧国的关系
图为北京街上巨幅广告看板,色诱无所不在。
自古以来,修炼团体对情色之欲皆视为大忌。佛教自不必说,古印度宗教和天主教的修士也都避免任何情欲之事。中国的道教情况略有不同,但其中多数也禁忌色戒。在印度的一些修炼法门中,有些修者为了摆脱色欲的困扰,甚至采取自宫的极端方式。而佛教可以说是至今最严格法门。
《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故事,在中国被民间多次改编流传甚广。其实白骨精是佛教修炼中戒除情色之欲的一个重要方法,称为白骨观。他们事先观察人类骨骸,牢记心中,在受到色欲诱惑的时候,尤其在禅定中受到妖娆形象引诱的时刻,口念佛经,心中默想白骨形象,可知万物皆空也。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固然并非色情之色,而是实相,其与虚空对照,万物最终结果是回归到空无。佛家认为,这种短暂的快乐对本性复归以及对真理本性的观照有严重的障碍,因此需要戒除。
不过,人类色欲是基本人性。食色性也,孟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儒家虽然对自身有严格的道德要求,但对基本人性却也颇为宽容。食物和色欲,都是人类繁衍的基本要素,没有食品和性,人类固然无法存在。在生物学的角度看,这是极其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人类发展终究把性关系当成了极为严肃的问题,涉及到家庭、社会甚至邦国是否延续存在的关键。
印度、巴比伦和古代希腊罗马,都曾经有过情色泛滥的时期,对于某些社会学研究者来说,情色泛滥和社会崩溃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尤其如此认为。
这种认定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合作机制的发展。人类从单体个人,到小型部落,最后成为大型邦城和国家,基本必须经由合作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合作,首要之条件是相互信任,无论是朋友之间,阶层之间,群体和族群之间,有了信任才有合作。
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即使是被称为“我时代”的今天,家庭仍然是每个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以婚姻为基础,意味着承诺和责任,所以色欲严重泛滥也可以看成是承诺和责任的崩溃。因此,一个社会情色泛滥,摧毁了社会的承诺和责任关系,然后促成了社会基本信任的丧失,损害了人类合作的社会基础,最终结果便是社会崩溃邦国丧亡。
欲壑难填,人类社会对这一点其实早有深刻认识,所以基本上所有发达的社会体系都有对家庭婚姻以及社会色欲关系的约束。许多高级社会形态,对这种关系进行非常严厉,甚至有些严酷的限制,这是外在的约束。而通过宗教、道德和文化伦理进行的内约束,事实证明也是绝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大陆在九十年代之后,泛情滥色可说是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其实从反面来看,也说明中国社会的责任和承诺已经崩溃,这和毒食品、欺诈严重完全是表里之关系。这样的社会,难以承担民族崛起的大任。因此未来中国的道路,不仅仅是社会制度重建,也必然包括精神和道德重建的过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