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MM 发表于 2012-2-2 01:32:52

郭敬明商业帝国的五个秘密 他就这样一路狂奔着(图)

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1201/76/4740976_e761d0e76415faf3282e8752acbcc198.jpg
郭敬明商业帝国的五个秘密 他就这样一路狂奔着
“韩寒很棒,他传递价值观,但结果没法量化。我带来更实际的价值,我的公司每年创造几亿码洋,我交的税,上海的街道、地铁、林荫道都能看到我的贡献。我维护着手下的60多名员工不至失业,我让我的作家们生活得更好。”

文 / 王烨 陈永恒

来看看郭敬明2011年的成绩单: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敬明以2450万版税荣登榜首,其版税几乎是第二名南派三叔、第三名郑渊洁的总和。这也是自2007年、2008年后,郭敬明第三次荣登该榜单的首富位置。

2011年12月8日,郭敬明新书《小时代3.0刺金时代》全国上市,销售量再次刷新纪录。首印160万册两天内售罄,一周内销售突破200万册,累计码洋高达6500万元。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仅版税一项,郭敬明就将获得超过2000万元。

2011年12月16日,郭敬明的商业神话还在继续。他与“响想电影”签约,后者将以首期3亿元的投资,将《小时代》三部曲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话剧、网络剧及主题乐园和其他衍生产品。而郭本人获得版权费高达8位数。

2011年12月,郭敬明领导下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增加至75人,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系列年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年产值突破15亿元,形成了以小说、杂志、漫画、艺人、影视等为主的系列青春文化品牌。

……

自 2002年开始,郭敬明先后经历了:四川自贡高中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幻城》等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文化公司董事长、作词人、中国作家首 富、广告模特、艺人等角色。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十年后的今天,“郭敬明”三个字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青春文化消费品牌。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郭敬明式商业帝国的成功秘密又在哪里?

秘密一:积极利用体制资源

2002年,19岁的郭敬明第二次离开四川自贡老家,去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和一年前一样,他又取得了一等奖。这是全部故事的开始。

春 风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时祥选通过《萌芽》杂志找到了他。“我们希望培养一个能和韩寒比肩的作家,媒体管韩寒叫坏孩子,我们就把他定位为好孩子。”当时韩寒已 经去做了赛车手,并放话“等钱花完再写书”。时祥选与郭敬明谈下第一个合作,把他曾发表的短篇小说《幻城》改成长篇。

2003年,《幻城》出版,一炮而红。紧接着郭敬明出版了另外两本新书:《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本书当年合计销量接近200万册,其中《梦里花落知多少》面市当月销量就突破了60万册。

春风文艺出版社看到了郭敬明身上的商业潜力,决定在他身上加码。具体做法是,投资成立《岛》工作室。“由他组建团队组稿、做设计,我们只保留最终的审稿权,社里决定付给他较高的版税。”郭敬明答应了这个要求。

2003 年圣诞节,郭敬明集合了几位好友:hansey、痕痕、阿亮、清河,在上海新天地旁边的一家麦当劳碰面,讨论成立工作室。2004年春节过后,他便租下一 个140平米的公寓,带着几位好友搬了进去,他们组成名为“i5land”的五人团队,在郭敬明的生日6月6日当天,开始做一本不定期出版的杂志书 《岛》。

郭敬明找来落落。当时她在一本漫画杂志做编辑,写一些评论文章。郭敬明看好她的文字,决心把她打造为女作家。“那时候别人的书上打上郭敬明的名字,都能多卖一些,只要他肯推荐,读者就买账。”郭敬明的发掘人时祥选说。

当 时,《岛》的发行量是每期18万本,虽然它体现了郭敬明更多方位的想法——他喜欢的设计、他找的漫画家、他挖掘的作者。但跟他的其他作品比,《岛》的影响 力不值一提。没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郭敬明自己感到越来越清晰:通过这个团队,他将获得日后独立门户所需的最重要资源。

2006 年,春风文艺出版社陷入经营困境,而此时与郭敬明的合约也刚好到期,全国的书商都涌到他的面前。长江文艺出版社不是出手最早的,但凭借优厚的条件取得了最 终的胜利。长江文艺的副社长黎波回忆第一次与郭敬明见面,是在2006年的长沙书市上。郭敬明看上去少年气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拿出了一份他的规划—— 一本杂志,《最小说》;一家公司,“柯艾文化”;《岛》中数位作者的出版合约。

一开始,黎波也只打算签下郭敬明的书,但很快,他就意识 到了郭敬明的野心,于是同意满足他的全部需求。“我百无禁忌。”黎波说,这是自己与郭敬明的契合之处。有别于大部分文化商人,黎波从不沉醉于任何“情 结”,也坚信营销是最大生产力——他本人毕业于警官学校,第一份工作在公安局;进入出版行业之后,从做司机起步,历经秘书、出纳、编辑、发行等岗位,直到 成为经营者。黎波和郭敬明协议好了责任范围——出版社负责外围经营,郭敬明负责作品内容。在郭敬明的范围内,黎波不进行任何干预。

他们配合出色。2007年,《最小说》的单期最高发行量达到70万册,郭的新小说《悲伤逆流成河》在面市10天内就卖出了100万本,同时他首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位置。


秘密二:选秀式营销

2008年5月,郭敬明第五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时候,《纽约时报》终于对他进行了报道。那篇文章在最后留下一段质疑——“郭敬明或许能在剽窃指控和糟糕的写作中生存下来,但是,现在他面临的可能是更危险的威胁:比他更年轻的作者。”

郭敬明回应了这个质疑,他的解决办法是:当他们的老板,让他们帮自己赚钱。

其 实,这个想法早在2004年成立工作室时就有了。凭借《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畅销书,年仅21岁的郭敬明轻轻松松便拥有了上百万的粉丝。此时他想 得最多的是:如何挖掘这种影响力?一开始,在自己组建的论坛里,郭敬明试着向粉丝们推销落落;后来,他带着落落出席各种文学活动;他让落落在《岛》中刊登 作品。他的力推取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落落的两本小说先后出版。随后,他在《岛》上又挖掘了两位新人七堇年、年年。

这种“前辈带 晚辈”的推销模式,最成功的例子发生在笛安身上。与郭敬明不同,笛安的父母都是作家。20岁出头时,笛安就已经在老一辈文学青年们梦寐以求的《收获》、 《人民文学》上发表过作品。她出版过两本小说,每本的印数都是2万册。这数字在郭敬明看来太可怜了。于是2008年开始,郭敬明将笛安的作品《西决》放在 《最小说》上连载,半年之后,决定出版。而《西决》也最终不负众望,实现累积销售75万册。笛安终于成为了畅销作家,而郭敬明自己也成为当年中国作家富豪 榜首富。

这种操作模式跟芒果台的选秀节目和原创电视剧很接近——上一年的冠军陪今年的选手们上台唱歌,老版电视剧里的演员客串进新版电视剧里。事实上,郭敬明坦承他自己确实从好朋友、天娱传媒的CEO龙丹妮那里学了很多。

这 种操作模式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赛。2008年6月,《最小说》启动了以“超级女声”比赛为模版的“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并且把这种营销方式推向极致。 该比赛规定,进入全国12强的参赛者都将成为柯艾公司的独家签约作者。和“超女”比赛一样,文学选秀的目的也在于通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赛程来培养读者对参赛 作者的兴趣,并帮助参赛作者获得更多的媒体曝光。郭敬明还经常以“一拖N”的形式带着柯艾公司的签约作者参加媒体和签售活动,利用他的名气提高新人的知名 度。

除了这种选秀式的作家营销方式外,郭敬明还很注重作品包装的营销。几乎“最世”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准文本。比如,郭敬明的 《小时代1.0折纸时代》限量版内封就模仿西方名著的封面设计,除了标题、作者和出版社是中文,其余文字全部是英文,意在让公众感觉这是一本品味高雅的文 学著作。而书内色彩绚烂、笔触细腻的动漫插绘则显然是为了迎合80后、90后的审美趣味。

从2007年起,郭敬明将唱片工业中常用的 “限量珍藏版”引入了文学出版。现在,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时,都会首先推出高价的“珍藏版”。《小时代2.0虚铜时代》珍藏版的广告文案中写道:“你 所触摸的,是用皮革绒布修饰装点的工艺极致。日本纯度道林纸全文印刷,法国柔感纯质制作的精美笔记本。”这与青春文学强化文本的物质性在精神上是相同的。

秘密三:教父式企业管理

为了经营好自己的公司,郭敬明不怕付出辛苦。公司的人说,他一般在清晨睡觉,中午起床,下午4点左右到公司巡视一番工作。夜晚的时间他用来写作、阅读、上网获取资讯、想选题和计划书、安排工作等等。他经常会在凌晨三四点钟发出QQ留言,多数是他突然想到的工作任务。

不过与花巨资签约有潜力的作家不同,郭敬明选择的公司经营伙伴几乎都远远弱势于他。“最世文化”中的骨干力量,全部是他交往已久的朋友,他从一开始就是朋友圈中的领导者。

痕痕也自《岛》创立起就追随着郭敬明工作。在更早之前,她是郭敬明的网友兼粉丝。从2004年到现在,她的所有职业轨迹都由郭敬明制定并推动。虽然她现在已经成为“最世文化”的副总裁和作家经纪部总监,但她说,她生活的70%精力,还依然花在试图获得郭敬明的肯定上。

郭敬明经常面向外界肯定她,在文章中也不吝溢美之词。这也属于他团队营销的一部分。尽管现在公司设置了大大小小许多职位,但整个“最世”几乎是由郭敬明独自推动着前进。这让他更加辛苦,但也能更掌握自如。

在公司里,编辑如果因为压力太大在座位上哭,郭敬明会上前呵斥:“要哭出去哭,不要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而一旦发现有任何一位签约作者在微博上流露沮丧、焦躁等情绪,他会立即让编辑去解决。“我会保护他们,让我来替他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黎波说,刚认识郭敬明的时候,他是个一点火就着的人。“一个脏字都不带,直接把人说哭。”Hansey甚至在博客中写到过,一次在饭桌上,郭敬明不断批评他的工作,使Hansey的母亲当场落泪。

Hansey 是《岛》时期的五位成员之一。他在大庆读高中时就为郭敬明设计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封面。来到上海念大学后,成为郭敬明的合作伙伴。他一度是公司中 最敢与郭敬明对抗的人,2007年,他与郭敬明爆发矛盾,离开公司自创杂志,三年之后回到“最世文化”。郭敬明接纳了他,并说:“我不介意,在我眼里,他 们都是我的孩子。”而周围人说,现在的hansey明显学会了妥协。

秘密四:作家偶像化

“仅从商业角度看,郭敬明也可能一直都被严重低估了。”国内知名书商、“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做了这个判断。当传统的出版形式还依赖着作家本身的创作力,用作品去寻找读者时,郭敬明已经知道如何掌握一个庞大人群的诉求,从他们身上获得财富。

这群人是郭敬明的百万粉丝,他们年轻,充满幻想,喜欢物质生活和完美偶像,也许还有些青春期的小情绪,最重要的是,他们易于被鼓动。郭敬明为他们挑选适合的写作者,生产出符合他们愿望的文字,然后再让他们接受。

“谁 来写都无所谓,谁来写都会受欢迎。在那个世界里,郭敬明就是教主、是国王。”路金波说。但这种来自大人的评价,欧阳娇睿可能不接受。她是一名深圳的初三女 生,是郭敬明百万粉丝中的一员。她的书架上,有30本“最世”出品的小说和散文、23本《最小说》、4本《文艺风象》。她说“反正大家都在看,读一下才有 得聊啊。”

网上经常流传的照片是,郭敬明坐在位于上海杨浦区国际设计中心的“最世文化”总裁室里,衣着考究、妆容精致。他指着办公桌旁 几件欧式风格的白瓷,“我喜欢很多很小众的东西,好比这些瓷器,全世界限量600件,别人根本不会懂它们好在哪儿。这些趣味平时都会被隐藏。”他头顶是在 他照片中经常出镜的一串标志性的水晶灯—— “哦,那倒是我本人喜欢的。”

“我其实平时根本不care我的外表,可以不洗头来上班,也不化妆。”他解释自己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公开形象,只有一条理由:“为了符合大众的期许。”

“最世”的签约者也被要求和郭敬明一样,保持同样精致华丽的公众形象。甚至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当有媒体和宾客来访时,如果郭敬明看到有人居然穿着球鞋T恤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他一定会勃然大怒。

这群年轻的作家、漫画家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共同特征,例如消瘦、羞怯,看上去永远像一群受惊的漂亮小动物。因为他们的老板郭敬明觉得:“创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敏锐、感性、超尘脱俗,让人心疼的脆弱。”因此,他几乎着意地将他们向这样的气质上打造。

2011 年8月1日晚上11点20分,郭敬明在新浪微博上贴出一张大尺度的半身裸照,在很短的时间内,那条微博被评论超过1万次,转发3万多次。对这一举动,郭敬 明给予的解释是:“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那天是笛安的生日。”他在微博中注明,将那张照片作为礼物送给第二天过生日的“最世”签约作家笛安。

真实的郭敬明究竟什么样,确实让人难以识别,因为他说,“他都是演出来的”。

2011 年7月,达芬奇家具爆出丑闻。网友们翻出郭敬明2010年11月在博客中写的一句话:“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到底我要换哪一款电脑,才能让它在一堆 ARMANI和达芬奇家具中间每天相处而不自卑?”然后,网友们大肆传播。可郭敬明并不介意这些:“我塑造一个这样的形象也是为了麻痹我的对手们,他们会 觉得这个人就是肤浅、爱漂亮,是个傻X。”

很难讲是什么最早启发了他选择这样的自我营销方式,但从时间上推断,那场抄袭风波可能是打通他“任督二脉”的重要时间点。

秘密五:郭敬明式世界观

8年前,韩寒是“坏孩子”,他是“好孩子”;今天,韩寒是获取了公众认可的“社会公民”,并且成为了父亲,而他,是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出现次数最多、最富争议的80后青年富豪。

“中 国的很多作家看上去很聪明,今天有人出高价,就跳槽了,明天有人出高价,又跳槽了。跳来跳去,其实商业价值在递减。出版社没有安全感,只会想在这一本上把 他榨干。而我,这么多年和长江文艺合作,商业价值一直在累积,如果有一天我开口要换东家,那拍出的不知道会有多高天价。没有人能拒绝跟我合作的诱惑。”郭 敬明如是说。

路金波回忆,2008年年初,一次他与郭敬明偶遇,郭敬明对他说:“你看,你的选择错了吧?”那时,路金波正与韩寒交情火热;而此前,他曾与郭敬明更为相熟,郭敬明甚至还教过路夫人如何化妆。

当时的韩寒,还是一个写小说的叛逆赛车手,没太多涉足公共事务,没有《独唱团》;而郭敬明,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商人——更成功,更会赚钱,这是郭敬明心目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关于韩寒的公共发言,郭敬明说:“他很棒,他传递价值观,但结果没法量化。我带来更实际的价值。我的公司每年创造几亿码洋,我交的税,上海的街道、地铁、林荫道都能看到我的贡献。我维护着手下60多名员工不至失业,我让我的作家们生活得更好。”

这就是郭敬明式世界观,它的形成,似乎可以从他小时候经历的两个事件中读出蛛丝马迹。

小时候,郭敬明的妈妈在银行工作,因为多给了客户100元,而被罚赔偿,并且额外又扣了100元工资。他说,妈妈为此流了两个晚上的眼泪,那个时候她的月工资只有120元。

大概在他七岁的时候,爸爸买了人生里第一件有牌子的衬衣,花了不小的一笔钱。“但是爸爸笑得很开心,他站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着镜子里气宇轩昂的自己。”

这两件事情让他意识到,“这些都是和钱有关系的,钱带来开心和伤心。”

后来,他长大了,通过写作,终于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他已经有了上海户口、中国作协成员的身份、多套房子和他的公司。他会努力赚钱,纳税,培育更多的成功者,其他的事,不那么重要。

大旗网

wnh2007 发表于 2012-2-2 02:37:59

中国式通病:互不买账!!!!!!!——延伸之:互相拆台!政治场上(还在酝酿中的)亦如此这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敬明商业帝国的五个秘密 他就这样一路狂奔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