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故事(图ˋ文)上
顺夫奉姑矢志柏舟守节贞 家贫纺织以维生
奉姑行孝传遐迩 彤管休扬千载名
1.
汉朝孝妇陈之少,年十六而嫁,未生子,其夫要至边疆当兵,嘱其妻说:“我此去不知生死,家母年老,又无兄弟,我若不还,你肯养我母乎!” 孝妇答称诺。 夫果死不还,姑性躁急,常打骂交加并无怨言,养姑敬爱愈笃,日夜纺织以度日子,居夫丧三年后,其母欲改嫁之,孝妇曰:昔日夫嘱妾要养老母,既然许之,今弃托是失信,背夫是不义,必欲强我改嫁,我惟死而巳,于是其母不敢再劝,姑至八十余岁而卒,准阳太守奏闻于朝,汉文帝高其义,赐黄金四十斤,号曰孝妇。
投江殉父
恸父溺江千古悲 决然跃水觅亲尸
幽灵有感双尸现 幽灵有感双尸现
2.
汉朝曹娥人上虞县人,生性至孝。 其父曹盰善巫之术,建安二年五月五日,施法术于江上,迎神逆涛而上,因舞剑高歌,不慎失足溺毙,尸体流失。 曹娥时年仅十四,仰天恸哭欲绝,沿岸奔走,哀号十七昼夜不绝声,后跃入江中殉父,其英灵不没,经五日,竟负父尸浮出江面,县长度尚感叹其纯孝,乃改葬于江南道旁,并立碑歌颂。 嗣后世人将江名改称曹娥江。 自古以来,凡谈及此事者,莫不挥泪,其孝行永留青史,万古流芳。
孝格盗走
事亲顺孝博心清 夜半盗临恐母惊
设宴待诚惭叹去 风闻遐迩益知名
3.
后汉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幼年失父,事母至孝,晨昏定省,供奉甘旨不缺,邻里莫不称赞。 赵咨出身贫穷,苦学有成,官至敦煌太守,后因病辞官,归里率子孙耕农,以维生计。 一夜深更,盗贼前来抢劫,赵咨深恐母惊惧,乃先至门口迎贼入室,设宴殷款侍,席间向群贼称:“老母年届八十,身弱多病,须静养,请勿喧嚷,以免惊动老母。”盗贼甚受感动,跪地叩头叹曰:“敢犯孝子,定无善报。”言毕夺门奔出,赵咨持物欲赠,追之巳不及,事传四方,赵咨名气益盛。
伤父立志
时闻老父叱牛声 感叹年衰尚作耕
立志用功成大器 显扬父母震声名
4.
晋朝赵至字景真,山西代郡人,自幼即有至性,聪慧非凡,乡里称其为神童。 十二岁时,乡民遮道争观新任县令,人人称羡,赵母劝勉至读书,期能出人头地,以慰父母。 不久赵至入书塾拜师就读,一日诵读时,忽闻其父在田耕作叱牛之声,不觉悲泣不巳,师问其故,答以:“弟子自愧年幼,无法奉养双亲,致令老父辛勤耕作,今闻老父叱牛声,情不自禁,伤感悲泣耳。”至后往洛阳游学,刻志砺行,果成为名儒,得以扬名显父母,诚为大孝矣。
辞官乞养
祖恩未报失伦常 岂可擅抛出远方
惋拒任官非得巳 史称贤孝永芬香
5.
晋朝李密字令伯,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其祖母抚育长大,虽家贫,好学成名,且奉侍祖母至孝,乡里莫不称赞。 晋武帝闻其贤孝,欲聘为太子洗马,但令伯因顾虑祖母年老,须侍奉身边,不忍远出他乡,乃上书恳辞:“臣若无祖母养育,无法成器,而祖母若无臣奉侍,无法安享余年。”其言词情深意切,武帝受感动,乃允其所请,并奴婢二人,助其奉侍祖母。 因顾及祖母而甘辞显职,其孝难能可贵矣。
以死护父
护亲避乱如蹈荆 贼至临危不顾生
哀泣叩头求父命 狠心凶贼感留情
6.
潘综,晋朝吴兴乌程人,平日事亲极尽孝敬。逢孙恩作乱,盗贼峰起,攻进乡里,潘综护父避乱途中,其父年迈行迟,劝潘综独自逃命,以免父子俱亡,惟潘综一片孝心,不忍置父于不顾,坚不逃生,坐地抱父大哭,瞬间贼至,潘综求贼勿伤老父,其父亦哀求:“吾儿为老朽不肯逃生,请勿杀之。”贼乃横心,举刀砍杀四刀,致潘综闷绝倒地,幸有一贼劝阻,谓:“此儿不怕死,舍身护父,杀孝子必遭天诛,岂可杀乎?” 贼乃手下留情,父子终免于难。因孝感乡里,后人将该里地名改称纯孝。
终身慕亲
思慕双亲无息时 吟诗作赋示追思
筑宫朔望行亲祭 孝感臣民天下治
7.
南朝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逵,孝慈恭俭,博学能文。幼年丧母,成人后失父,日夜思亲,感叹欲奉而亲不在,故得天下为君时,在钟山下建爱敬寺,清溪边建大智度寺,以追念亲恩,并在宫内造至敬殿奉祀二亲,每逢朔望,即亲自奉呈馈奠祭祀,因犹未能抑制思慕之情。乃作“孝思赋”以表达悲思之苦。孝思赋真情流露悲思哀叹之至情,令人流泪。孔子曰:“生事尽力,死事尽思。”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梁武帝之不忘亲恩,虔诚奉祀二亲,诚大孝也。
孝亲爱族
侍看母疾不辞努 日藉笑谈除痛苦
爱敬族宗如敬亲 超伦纯孝流今古
8.
崔沔唐朝长安人,为人爽直,深明礼仪,历官秘书监。素极孝顺,力求亲之欢心,其母患眼疾,遍寻名医,不惜耗尽家财医治,每夜在榻前,言趣谭,讲故事,使母忘疾苦,如此随侍三十余年,母殁,深叹欲奉而亲不在,乃将孝心移为敬爱其母生前惦念之族人,以奉亲之心奉其兄姊,极尽敬顺,以爱己子之心照顾侄甥,无微不至,且倾所得俸禄分赠族人。自穿布衣,居住陋室,过俭朴之生活,夫孝子之事亲,“亲之所爱亦爱之,亲之所敬亦敬之。”如崔沔,亲在尽孝,殁后敬亲之所爱,岂非大孝矣。
纯孝流芳
明君有道重伦常 揭发亲生母枉亡
自责追封颁大赦 孝仁光史万年芳
9.
宋朝宗名祯,真宗帝之第六子,系李宸妃所生。当时刘德皇后当权,因无子,夺仁宗为自己之子,人人怕其威势,未敢透露真相。仁宗幼年继位,因天性仁孝,尊刘后为皇太后,事事承命奉行。嗣后仁宗获知宸妃为亲生母,系遇害含冤而死,遂命启棺亲自验视,数日不眠不食,哀伤欲绝,深感不孝,乃下诏追封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并大赦天下,向万民谢罪。 因此史称仁宗帝为仁孝皇帝,宋朝第一名君诚非偶然也。
朝夕拜像
闻说母亲早丧亡 朝思慕想独悲伤
堂悬肖像如生拜 孝行感人足颂扬
10.
宋朝时代,有一孝子姓赵名宗悌,轻财好义,生性纯孝,令人钦佩。宗悌出生不久,其母即不幸与世长别,全不识母颜。稍长时,每见邻人母子相爱状,即暗自流泪,感叹无母之悲哀,因思慕母亲,屡次对其父及家人等,垂询其母之生平,诸如面貌,体形,言行等,听聆后,即泣不成声,令人鼻酸。后并恳求父亲,托画师绘画母亲肖像,悬挂厅堂,朝夕跪拜,事之如生,其一片孝心,实可钦佩。
还母孝养
生母弃儿独叹嗟 屡求父许请回家
奉承二母欣同事 知本报恩实可嘉 还母孝养
生母弃儿独叹嗟 屡求父许请回家
奉承二母欣同事 知本报恩实可嘉
11.
元朝,黄道贤,泉州人,自幼善事父母,以孝闻名乡里。其嫡母因无子,父乃娶苏氏为妾,生道贤。道贤出生未几,生母即因疾离开黄家。道贤长大后,闻悉此事痛感有亏孝道。日夜难抑思母之情,一再恳求父亲接生母返家,父受其孝心感动,遂召回团聚。道贤不分生养,殷勤奉侍,颇得二母欢心,父疾时,日夜看护,亲奉汤药,遍求名医,仍无起色,乃焚香祷天,愿减己年以添父寿,果然父病得愈,续享寿十二年,父殁悲恸,数日不食,葬后筑茅舍于墓侧,墓至终制,有司感其孝心之厚,将情禀奏朝廷特下旌表曰: 孝子黄氏之门。
求父返家
娶妻奉母出寻亲 露宿风餐历苦辛
拒认跪求迎返里 晨昏奉侍似延宾
12
元朝时代,江西建昌地方,有一孝子姓高名必达,五岁时其父弃家远游,不知去向。及长大,日夜思慕,乃娶妻侍奉母亲,而独往四方寻父,经十余年查寻无着,益感伤悲。偶然获悉:黄州全真道院有一道人,道号虚明子,学道巳三十年,系建昌人,仅知姓高不知本名。必达知系遍寻无着之父亲,喜出望外,赶往拜见,详述家世及自己出生年月日,哀号叩头,求父返家,但虚明子坚不承认系其父,必达不离左右,流泪哀求甚切,虚明子终于动情,随必达返家,受孝养,诚一孝子也。
筑室奉亲
奉父安居筑雅堂 晨昏家省礼行常
侍尊继母如亲母 孝感全乡佩颂扬
13.
元朝王思聪,延安安塞人。事亲至孝,乡里人皆称赞。因家境清寒,耕农为生,农闲时,教邻里子弟读书,以所得微资奉养双亲。其母殁时,哀恸欲绝,后劝父娶杨氏为继室,思聪事之如亲母,极尽孝顺,因幼稚弟妹多人,常争夺父食,又喧哗吵闹,思聪乃筑一清幽雅室曰养老堂,供父安居,其家虽贫,甘旨不缺,晨昏定省,从未怠忽,一有空闲,则陪伴父侧,慰其无聊,博其清心。后其父失明,常嗽口舐其目,终得复明。有司耐其孝行上达,朝延特下旨旌表。
死守祖祠
祖祠盗犯不哀鸣 兄弟争求代舍生
贼感怜心双释放 堪称孝友永流名
14.
元朝时代,兴化莆田,有郭道卿,佐卿兄弟,出于孝悌之家。其第四代祖义重至孝,朝廷下诏表旌,乡里建立孝子祠崇祀。元朝初年,盗贼蜂起,乡人皆窜匿,独道卿两兄弟守于孝子祠,不忍离去,致被盗捕,道卿向匪盗哀求曰:“吾有儿巳长大,弟之儿尚年幼,须赖吾弟养育,请杀吾而释放吾弟”,佐卿亦哀求曰:“吾家全赖兄长治理,请杀吾。”而争相引颈侍毙,盗贼相顾感叹曰:“孝门之家,兄弟如此友爱,何忍杀害。”遂释放两兄弟。
为父辩冤
为父雪冤赴帝乡 呈章冒死诉君王
幸蒙感孝得宽赦 孝比缇萦流世芳
15
明朝安陆地方,有一孝子姓吴名一,秉性至孝。其父遭人诬告陷害,押往安城治罪,一魁方十二岁,知父亲受不明不白之冤,决心为洗雪冤枉,历受千辛万苦徒步到京城。幸逢肃宗帝为郊祀出城,一魁冒死跪于驾前,呈上陈情书诉冤,帝阅后,知系冤情,下诏释其父,并嘉许其孝心,厚金帛,派员护送其父子归乡里,成全其孝行。以一童子不辞劳苦,冒死罪之险,为父辩冤,今人钦佩。
注:郊祀:古时天子冬至祭天之典礼叫 [郊]。
负母避难
事亲苦孝最艰辛 请看盲人孝母亲
逢乱负行兼卖卜 孝心无比感神人 16.
明朝钧州有一孝子,姓张名宗鲁,四岁时即失明。二十岁时,盗贼蜂起作乱,为免祸害,由其妻牵引,背负老母,远走他乡避难,因身无分文,宗鲁以卜挂所得微资,供养父母,其妻即采野菜度日。不幸途中遇贼,欲夺其妻,宗鲁向贼叩头,流泪哀求曰:“余自幼失明无法善侍母亲,端赖吾妻奉侍年老身弱之母,如掳吾妻,将绝吾母天年,祈请赦免。”贼群感其孝,咸认如夺其妻即为不义,遂释放之。乱平后,宗鲁奉母还乡,竭力供养母亲享度百年。朝廷闻知盲人之孝行,特厚赐金帛表彰。
罄产赎父
晨昏遥拜泪流频 蹈上险途历苦辛
营释父归甘旨奉 俾能安逸乐天真
17.
明朝有一姓刘名谨者,浙江山阴人,赋性至孝。其父因罪被遣往云南服役,谨方六岁,即知询家人云南方向,而朝夕向云南跪拜。十四岁时,因思父心切,不顾家人劝阻,奋身起行,前往云南寻父。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经六个月跋涉,始抵其地。遇父拥抱欲绝,因父患疯痹,求官吏准代父服役,惟依国法,十六岁以上始准替代,而谨尚未成丁,乃归家变卖家产,雇他人前往,其父始获免役还乡,虽家贫如洗,以甘旨奉养其父终身,可谓孝之至矣。
孝感继母
不尤继母逐离乡 母病返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 母终悔悟变慈祥
18.
清朝李应麟,云南昆明人,秉性至孝,其母不幸去世,劝其父续弦,以卖卜所得,奉养双亲。应麟奉侍继母甚孝顺,但继母视其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藉故鞭打,应麟皆跪而挨杖,未敢抗拒,其父听信继母言,遂被逐出家门,然应麟毫不怨恨,每逢双亲生日,即购甘旨持归祝寿。后闻继母生病,返家侍护,并为继母数次远赴三十里外求医药,直至痊愈,且持继母所生三弟支爱备至,继母终于悔悟,善视之。
轮侍母亲
兄弟轮佣以养亲 高讴舞跃侑清醇
寒天负母曝庭院 母乐如仙脱凡尘
19.
清朝,江南和州地方,薛文与化礼两昆仲,皆有至性,事母至孝,朝夕问安,出入必告,凡事必依母命,曲意承欢,未敢违逆。
薛家贫困,端赖两兄弟出外谋生,为不忍弃母于不顾,议定轮番外出为佣,留一人在家,陪伴母亲,不使孤寂,为佣者以所得悉购甘旨奉母。兄弟常舞跃讴歌,以博母欢笑,寒天即负母出户外曝晒取暖,极尽孝敬,令母乐享天年。
袁君载云:“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薛家兄弟,恪遵此一格言,诚孝子也。
高歌娱母
天雪穴居不觉寒 高歌母寿舞狂欢
县丞感孝为营室 嘉奖孝心母子安
20
清朝张乞人,顺天永清人,失其名。张乞人早年丧父,家贫无屋,掘地为室而居,行乞以养老母。某日,天寒降大雪,适县丞路过,偶闻歌声出自地下,怪而呼出张乞人诘问,张乞人答称:“因逢老母生日,喜而高歌祝寿,劝母加餐耳。”县丞感叹其孝心,命车载其母子至县衙,县丞母特粟及布给其母,县丞嘉勉其孝,赐银与张乞人,乞人叩谢曰:“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惟官赐我未敢受,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一,为清白百姓足矣。”县丞遂改为其母子建室,得以乐天伦。 這樣的文章要頂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