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故事(图ˋ文)下
劝父止博孝本感天格鬼神 岂难化被坏爹亲
至诚跪劝父知悔 改赌革新重作人
21
清朝江良绪,江苏吴江人,生性至孝。其父不务正业,沉迷***,其母规谏,竟被逐出,良绪号泣,求返其母,父怒并逐之,乃奉母往岳家寄居。未几其父荡尽家产,亦前来同居,然犹不知悔改,将良绪以妻奁资所购田地卖尽,复撤良绪之帐帐等充赌债。其母忧忿致病,良绪为维持生计,往外乡设塾教书,每夜必赶回看护其母。一日深夜,良绪冒风雪返家,其父深受感动,谓:“如此风雪,何必回家。”良绪跪劝其父:“母因父生病,请父亲脱离赌海,以解烦忧,使其早日康复”。父闻谏,顿然醒悟,遂痛改前非,父子同心协力,重建家业。
贤妻良母
敬亲感贼
能事严亲值佩钦 请看庞氏奉姑心
寄邻纺织犹怀敬 感动赤眉不敢侵
22.
汉朝姜诗,事母至孝,其妻庞氏,敬顺尤笃。母好饮江水,庞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强风迟归,母因渴甚,而有微词:姜诗大怒,遂离弃得,庞氏寄住邻家,日夜勤苦纺织,以所得微资,经常买佳肴,托邻妪转给其姑,经久,邻妪始以实相告,其姑惭愧,即令其回家团聚,姜诗夫妻之孝行,因而名传四方。时有赤眉贼路过该地,贼首呼喊: 惊大孝者触鬼神之怒,众贼未敢抢劫而过,其孝感岂不大乎。
贞孝可嘉
断发誓孀慕女贞 奉姑教子至勤诚
含辛茹苦不尤怨 妇德堪夸百世声
23.
俞新之妻,元朝绍兴人,闻氏之女,事姑至孝,出嫁未久,其夫即去世,家境清寒,且遗下一孤儿,其父母以俞家贫困,且遗下一孤儿,其父母以俞家贫困,且尚早年轻,促其改嫁,然俞妻流泪坚拒称:“忠臣不扶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况姑年老,子又幼小,岂能失去依靠,故宁死亦不改嫁。”当即断发表明意志,其父母遂未敢再提改嫁之事。其姑年老体弱又失明,闻氏勤谨奉侍,为眼疾得愈,常嗽口舐其目,谅系为天佑,竟得复明。及姑卒,因家贫未能厚葬,忍恸与子肩负埋葬,朝夕哀号,状极悲惨,今人心酸。
分家劝夫
同胞手足莫伤情 善劝夫从忍不争
美德荫其三桂子 名题金榜显华荣
24.
明朝常州吴子恬妻孙氏系一贤妇。子恬之继母唐氏对侍子恬苛刻异常,子恬难忍,孙氏屡次劝慰,阻其犯上,迨父殁,继母私藏千金,悉交其亲生子,并将良田分给其子,子恬仅分得少许坏田,子恬愤懑,与弟争论,孙氏力劝其夫,勿因分产忤逆母亲,家虽贫,如肯勤耕当能生活,其后子恬茹苦含辛,努力耕耘,不出十年,家财大发,而其弟好赌,田产变卖一空,无法过日,孙氏再劝其夫,迎继母与舍弟合家生活,孙氏因有贤德,所生三子皆学业成功,金榜题名。
奉姑育嗣
未婚夫殁实堪伤 守节奉姑辛苦尝
嗣立传宗承接代 两全节孝永流芳
25.
大甲镇镇澜宫奉祀贞节妈。贞节妈系清朝大甲人余荣长之养媳林春娘。于十二岁时,未婚夫荣长即去世,为肩负继承余家之重任,誓不他嫁,日夜辛苦纺织,侍奉其姑。姑患眼疾,春娘常嗽口舐其目,且朝夕求神庇佑,不出半年终得愈痊。姑因拘挛卧床,春娘亦不分画夜殷勤看护。春娘为免余家绝嗣,抱养嗣子,未久即夭折,乃再立之,不幸于娶妻生子后又去世,春娘悉心抚养幼孙接代,终使余家不致绝嗣,因其贞孝卓著,乡人尊称为“贞节妈”。道光十三年朝廷下诏建坊入祠,表旌其贞孝。
佐治建功
林家闺秀智越群 佐治相天树立勋
遇难临危能善处 妇功垂史永流芳
26.
林普晴,清朝名臣林则徐之次女,沈葆祯之妻,既善文又习武,尤精通韬略,富有胆量,咸丰年间,其夫任江西府广信知府时,太平天国大将杨辅清率大军来攻,官兵惶恐大乱,普晴登高一呼,令士兵坚守城池,其夫葆祯往总兵处求援时,凤贞代夫职,指挥若家,援兵至时,倾府中金帛稿军,且亲自炊饭养兵,全军深受感动,士气大振,七战皆捷,遂击退敌军,终得保全广信城。葆祯守城有功,升为江西巡抚,累迁至两江总督,屡建大功,皆赖普晴佐助也。
名节为重
遗书未见恨郎词 命薄自甘别世离
怀念姑儿夫悔过 千秋节烈孝贤姬
27.
清朝乾隆时,江南宣城一女子焦烈妇,幼受庭训,知书明礼,其父去世后,嫁陆秀才,夫妇融和,不幸好景不常,其夫年少得志,性情轻浮,沉迷赌海,荡尽家财,高筑债台,被迫决家售妻扺债,焦妇闻悉,竟赋一绝命诗,自缢而死,最难能可贵者,遗诗中毫不怨尤其夫,仅盼望其夫痛改前非,孝顺老母,照顾幼儿,诚一明义贞烈之妇也。时乾隆帝御驾江南,闻悉此一惨事,降旨革除陆之秀才,切断其八指,并树坊旌表焦烈妇之贞节。
择邻教子
望子成龙作大贤 悉心择处重三迁
母教蕴育终成圣 千古流芳贤母篇
28.
孟母仉氏,战国时代鲁国邹人。孟子幼少时好嬉戏,仿效墓间事,孟母乃迁居市街,孟子嬉戏改扮商人叫卖,复迁舍学宫之傍,孟子嬉戏,即学祭祀崇奉之举,或宾主相见之礼仪,孟母甚喜,遂家居,世称孟母三迁。
孟子十岁时,进学堂学六艺,一日逃学归,孟母正在织布,以刀断布,告诫孟子,癈学有如截断此布,孟子恐惧,旦夕勤学,终成亚圣,实母教之功。
负重兴家
治家任重乏良方 惨剧频生增苦伤
克苦耐劳勤治事 复兴家道庆重光
29.
三国吴,张温,吴郡人,贤能超群,累官太子大傅,因声名太盛,招致孙权罢斥,故忧愤重病,临终时将家务文代弟妇陆郁生主理,讵料厄运一再降临张家,二弟张诋三弟张白亦忧郁致病,相继去世,幸而陆郁生贤淑,在危艰困中,主持家务,抑事婆婆二嫂,教育三兄弟子女,茹苦含辛,后来张温之子官至议郎,张白之子亦出任仕为群功曹,一度中落之张家,终于得见复兴,吴太守表彰其贤,而乡人咸称义姑而不名。
截发延宾
陶母贤明孰与俦 返还绀鲊谕恶尤
家贫截发留宾住 俾子结交名士流
30.
陶侃母,湛氏,晋朝新淦人,家贫且早年丧夫,守节教子成器,一日,陶侃亲友范逵乘马来访,适逢大雪,留宿陶家,侃母割卧席饲马,并截发换钱买酒肴款待,范逵闻悉叹曰:若非此母,何能生此子。后侃任寻阳县吏,监理渔业时,托人携回腌鱼奉母,侃母气愤,嘱来人送回,并附书信严加训戒,诚明理之贤母也。
传授绝学
绝学周书父授传 肩负千里保珍全
日耕夜课子成士 八十为师启后贤 31.
东晋时代,韦逞之母宋氏,幼年丧母,由其父扶育,及长大,其父交与周官音义一书,并嘱咐:“我家代代硑学此书,你无兄弟,仅传你一人,切勿绝世。”宋氏及嫁韦姓,迁居山东,随夫推鹿车,背负其父所授之书,视如至宝,至山东定居后,宋氏日间采薪耕田,夜间勤于教子,后韦逞学成,受前奏苻坚任为太常,时朝廷提倡文物,创立太学,传授经典,唯苦无周官礼法之师,闻宋氏精硑此学,且年巳八十,乃在韦家设讲堂,遂聘宋氏传授后生,周官音义得传于后世,应归功于韦母,实乃经典大家也。
注: 周官音义乃集周代之百官品物经纪典诰之书。
和丸教子
相家闺秀彩罗身 勤俭治家尽苦辛
教子有方皆得志 缙绅争赞柳夫人
32.
唐朝,柳仲郢,元和进士,历官刑部尚书,其母韩氏甚贤,虽贵为丞相孙女,治家勤谨俭约,堪为缙绅家之楷模。韩氏自嫁入柳家,家中老少,未尝见其大笑而露齿,举止端壮,衣着朴素,每返娘家,未敢乘豪华车舆,仅以小轿随带女婢。 韩氏善能教子,特取苦参,黄连,熊胆三味,硑未制丹丸。供其子夜读服用,且经常陪读至深夜,是以仲郢学业猛进,终成为大儒。
教唯廉洁
宦海生涯浩气正 教儿廉洁作贤卿
谨遵母训立坚志 到处为官民喜迎
33.
唐,崔元暐之母卢氏,廉洁出自天性。常戒其子曰: 据闻汝在外任官,操守有节,生活清苦,至感欣慰: 若谓安享富贵,则堪忧虑。常见亲朋中任官者,以财富奉亲,而其亲不究其来由,竟以衣食夸耀于人,倘系厚禄节俭者则可,不然,与盗何异乎!汝今为吏,宜处事公正,严守廉洁,为国效劳。元暐谨遵母教,一生莫不安份,清廉自持,故到处受民恭敬。
爱感前儿
前儿敌视不怀尤 爱比亲生更厚优
使悉慈恩终尽孝 可称贤母再难求
34
后汉,李穆姜南人,安众令程文钜之妻,生有二子,前妻遗下四子,对其敌视,经常谤毁继母,但李氏并不以为意,反而对待前子比其亲生子更厚,邻人经问之,答称:吾子有母,而四子无母,当应愍爱之。后四子居长者名兴,患病甚笃,李氏亲调药膳,照顾备至,忧劳憔悴,及兴病愈,有感继母仁慈,彻悟前非,偕其三弟同往县府,陈述母德,并坦承对其继母不孝,请县令治罪,县令移交郡守,表彰李氏为贤母,且许四子改过自新,后四子皆成孝子。
尽忠报国
教儿矢志宜为公 殉国精忠全始终
千古母教青史在 岳家誉望万年隆
35.
岳飞,南宋汤阴人,自少即负气节,好学不倦,且喜练武艺。 其母姚氏,视岳飞好与他人争斗,乃以痛责,且训示应立志求学,为国效劳,并在飞背上针刺“尽忠报国”四大字,嘱时刻铭记。从此未敢好斗,勤读练武,成为文武全才之青年。时值金人侵略,飞不忍座视,未冠即从军,与金人战,所向皆捷,为国雪耻,成为民族英雄,名流千古,此乃出于岳母之贤教也。
仁言教子
以仁教子品清高 用荻画沙代笔毫
母课子修孜兀勉 终成绝代大文豪
36.
宋朝,欧阳修母郑氏,生修方四岁,其夫即去世,家素贫无资,未有笔墨纸砚,以荻草在沙上画字,教儿学问,并常对其儿曰:“汝父生前,常夜览囚册,对死囚之狱,期以平冤雪枉,用资减刑,以全其生,而求其生而不得,死者与我,皆无恨,如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有恨。”此折狱至仁之用心,欧母举以示其子,以仁言启后,诚贤母也。修因母教殷勤,后中进士,为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少师,以文章冠天下,成为唐宋八大文学家 這些精神要流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