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2-3-12 15:42:21

我为什么不看国产片?

电影明星宋春丽说,中国人不看国产片,是因为崇洋媚外。我自告奋勇地承认,我就是一个基本不看国产影视剧的人,不管是什么题材,包括被人推崇备至的金庸先生和模仿金庸先生的那些大大小小人物们的作品。但我要否认一下,从自我意识上讲,我可能还不是一个地道的崇洋媚外者——或者换一句话说,就是只“崇洋”,不“媚外”。

    为什么不看中国片?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中国的所有这些东西,用一个字便可概括:假。剧情假,画面假,人物假,对白假,服装假……,一句话,全都假。因为我是中国人,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还掌握那么一点历史知识,所以你费劲巴拉地拍出那些东西,让我欣赏,可这些东西和我切身的生活体会、知道的故事完全不是一回事,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你想,我还有耐心坐在那里,让你去骗?老实说电视台的节目,我只对科学类和动物世界感兴趣,偶尔也停留在邻里纠纷,一家人因为财产打架,上法庭,还有农业养鸡、养鸭、种土豆等节目上。看这些东西,主要是体会人性和社会。

    美国大片看过几个,也不多。有时打开电视,遇到一些外国片,就随机看看,但日本、韩国的东西除外,我受不了他们的慢节奏和夸张的表演,身上起鸡皮疙瘩。我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片的评价是,知道它也有假,有些明明就是假的,但假的也能看下去,为什么?因为人家把假的弄得也像真的似的。他们能想象总统被绑架,天崩地裂,地球毁灭,但弄出来,让你感觉真不像假的。

    所以中国与西方大片的区别就在于:中国人把真的都弄成了假的,美国人把假的都弄成了真的。这是其一。

    另外,外国片关心的是人,人的生命、尊严、价值、平等;中国片关心的是斗争,是战场、职场、情场中人与人的相互斗争,使尽阴谋手段,然后是成王败寇。

    我不知道崇洋媚外这个话在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兴起来的。毫无疑问,这是个贬义词。它讽刺那些觉得中国什么东西都不好,外国(西方)什么东西都好的中国人,流传的典型的话就是“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实事求是地讲,中国有好的东西,但那是在古代、从前,现在还有哪些好的东西,除去大自然特别眷顾给我们的以外,再加上饺子、东坡肉之类,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梳理一下了。从精神生产到物质生产,我不知道,在哪些东西上可以贴上中国人名字的标签?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如果很多很多,崇洋媚外就是一种自轻自贱的心理疾病了,如果很少很少,廖若晨星,你竟然还说中国人崇洋媚外,是不是也是一种妄自尊大的心理疾病呢?

    别的领域我不太知道,就社会科学领域来说,有一个现象你就可以明白,评价“最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其实就是以你是否喝过洋墨水和引用了多少洋作者的名言及其论著做根据的。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不知道他们引用的那些人和那些看起来也没有多么高明的语录,在国外算不算大师和经典,但在中国能让大家都来引用你的著作的人确实不多,除去毛、邓、江、胡。这或许也算是崇洋媚外吧,但你自己确实产生不出大师来,大家不承认,不崇洋媚外怎么办?

    再有,我觉得崇洋媚外这个词最好改一下,改成“崇洋敬外”。尊重知识产权,人家发现、发明的,你没有,你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为什么不崇敬人家?媚外,不必要,因为他们发现、发明了什么,很了不起,你就给人家献媚,这有损人格。我想,正直的老外看见你去“媚”他,大概也会很烦。你愿意有人整天像哈巴狗一样地讨好你?那你肯定有心理疾病了,要去看医生。

    我还觉得,崇洋媚外这个词最好还是少用。它表现了中国人一种狭隘的、畸形的民族心理状态。我们老祖宗阔过,后来儿孙不肖,家败了,但还不服气,提起洋人就一脸鄙视。但私下里还是向往得不得了,就像今天有人一边骂美国,一边偷偷把财产和家属子女转移出去一样。人家哪些地方比你强,比你好,就要承认,就要学习。不要一面偷着学习,一面装出不屑的神情,甚至于还去吹牛;更有甚者,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土里,死也不承认人家先进,一味地钟情于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货色。就像鲁迅说的:“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

    中国人的这个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从鸦片战争时就患上了,至今也没有治好。原因就是真正崇洋媚外的人不让大家去崇洋敬外!

    写这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我很敬重宋春丽,只是想建议明星们也学习点社会科学知识,对社会要有个理解,且不说要理解得多么深刻,这对拍出让大家喜欢看的电影绝对有关系。


                                       来源:博客中国   作者:郑克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为什么不看国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