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然:感念“天人合一”(1)
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华夏的传统是承天理而来的,古人认为,上天主掌着一切,天道规范着一切。“天人合一”是以天与人的关系为中心思考宇宙和人生的问题,它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传统理念的源泉和归宿,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各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内涵博大精深,让我们用心体会。“天道”与人
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古人认为,天地在造就万物的同时,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赋予了万物,这种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使万物生机盎然,竞相成长。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道家对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
《中庸》上说:“盖天之生人,既与之气以成形,即赋之理以成性。故在天则为元亨利贞,而四时五行庶类万化莫不由是而出。在人则为仁义礼智,而四端五典万事万物之理无不统于其间”。这里说出“道”无处不在,在天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人在其后天的行为中,只有专执其先天人性之善,才能顺应天道而昌,只有顺应自然法则,才能达到“天地人”和谐一体,才能得以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是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以德配天”、与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确表达。效法天道者使自己全部身心与天道自然相统一,遵循“天之道”。《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汉代的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在传统理念中,“道”意味着天道,“德”指人们遵循“道”,在心为德,施之为德行。人应效法天道,学习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实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人应思真诚、正义而与天道相通,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诚坦荡,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气,才能与“道”相融合,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爱的,《诗经.旱麓》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时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地永远不停的运动,覆载一切,给予万物,使万物共同生长,自身却不接受任何事物,质朴、谦逊,博大无私,这种至德至善是人应效法的根本人生之道。
学习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怀,坚定为善的意志,正如《周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爱宇宙万物,希望万物都能欣欣向荣。“合道者”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道德人格、正派的品格感化他人,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开始就与道德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成为古代善为道者的准则。 (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