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2-3-27 14:01:20

揭秘国有资产隐形流失的黑幕 原来里面猫腻这么多

来源:天涯社区

一位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了许多年的老朋友,由于长期抵制卖官,至今仍然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线。在这位朋友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不是由于已经掌握了足够证据的检举案件被上级将按了下来,就是同事中的走风漏气,使大量涉及国企资产转移的腐败案件无法立案调查。

朋友并没有因此消极怠工,而是长期坚持按照制度将线索信息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国企反腐败之用。这些年来,经过朋友们的长期总结,系统的归纳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渠道,及与地方官员、不法商企的相互关系。

  公开贪污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由于长期忽视对国企资产保护监督工作,大量敢于查处国企资产流失的国企纪检监察工作者长期遭受非法势力迫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熟视无睹,放任事态持续恶化,今天,在国企内部,姓“公”的财产已经难以找到舍命维护其利益的动力了。同时,受国企流传已久的“国有资产就是大家的资产”等观念影响,在国企中高管中长期存在着大量违法转移国有资产,一些员工热衷于助纣为虐,从中获利等行为,正是国有资产成为“大家拿”的主要原因。

  从国企改制前的顺走两箱烟、两箱酒、几桶油漆行贿官员,自家私用,到如今的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现金被一纸发票冲抵账目,归为己有;采购一千吨煤,回来的发票却是一千二百吨,采购上万,数十万件配套件,发票价格高出销售价格数倍,供货商配合采购人员,入库人员,企业高中管中饱私囊,维护供销关系;招标中场外运作定乾坤,未招先中,双方各得其所;催收货款或减半入账,或整笔失踪,做坏账处理后相关人员各自分成;对外投资长期不见效益,最终以投资失败进入减持坏账准备,中间账目没人能够查的清除,相关人员却因为投资失败成为有钱人,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眼中的红人;

  这样谁也说不清的问题在许多国有企业中都长期存在着,有的手段经过与时俱进的进化,通过更多权势岗位人员的参与,变的更加有恃无恐。以致长期被业绩,关系网所掩盖,而长期无人追究,不了了之。

  在今天,有这样一位省属大型国企退休高管能够在深圳买得起两套独门别墅,能够拥有海南、青岛、威海、北戴河、长白山等多处房产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即便是这样的铁证事实摆在面前,这类案件仍然可以长期不了了之。其原因就在于利益链条完备。

  利用职权盗窃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二。

  一位国企中层管理人员一夜之间就转移走一百多吨优质钢材,其成本分摊到其它产品上做账处理;以公司的名义签订的合同却不在公司内部生产,人力、原材料却都是公司派遣、供货,产品合同、货款不入公司帐,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分摊到其它产品名下,下属人财物主管获得好处后配合做账,息事宁人;一家央企子公司所有的高管名下都有自主经营的个人工厂。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这家公司常年将下属子公司的订单分为三六九等,甚至将成台设备合同分解,按照部件从新定价,将所有预期利润全部集中到外委加工部分,自我管理出高利润产品中饱私囊,实现自我发展;

  一家央企子公司的员工说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每年都是同样的加班连点工作,每年的收入总是不见增长,可每年的亏损额却相差得很悬殊,上一年亏损两千多万,下一年又离奇的亏损五千多万元。一线员工每天平均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一线员工月收入上两千都难;”其实这就是高管之间利益分配中的顾此失彼现象。

  为了弱化“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一些国企采取了尽可能降低用工数量,尽可能延长一线员工工作时间,尽可能快的实现管理队伍年轻化的竭泽而渔的策略。其后果就是员工常年加班生产,每年工作时间是法定时间的1.5倍左右,收入却是几年不变的水平。管理团队快速年轻化,团伙势力化,使大量有民主意识,年富力强的中年员工提前离开管理生产岗位,接受中等或最低待遇,放弃国企岗位内退修养。

  行贿受贿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三。

  资产流失的漏洞多了,就会出现没有钱治理污染,没有钱兼顾职工各方面利益等问题,于是就面临着财务、税务、环保、安监等经常性的罚款问题,地方党政机关经常来核实职工检举揭发的问题。为了平息这类问题,又要少花钱,于是许多企业在授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后就相继自备了小金库。无需开罚单,每次拿走三五万,十几万现金了事。如此循环,深谙此道的执法人员、官员越来越多,小金库越来越大,大头发票需求量越来越多,商企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甚至在上级机关对企业财务进行例行抽查,对企业安全、环保、党建、监督等日常工作检查中,检查人员也常常是不提问题,只是直接索要钱物,企业人员心领神会,也从不还价,照单全数送上。甚至已经涉及违法经营的重大安全事故,一次死伤十余人照样可以通过权钱交易,疏通关系,不了了之,甚或与权要人物结为利益联盟,共同发展。

  久而久之,节假日组织慰问相关机关也成为了一些企业的制度。常年包租高档酒店客房,对上级官员,集团高管提供豪华宴请、色情接待服务,周末高管自娱自乐。

  买官卖官是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渠道之四。

  这位朋友披露了一家省属国企班子换届这一年的重大异常现象:当年初,这家企业签订了一台大型冶金设备的合同,财务人员根据当时的生产资料价格状况估算,维持这项合同的边际利润水平,合同总价不应低于一千三百万元,但合同的承接总价却只有六百多万元;一台大型民企的超大型冶金设备制造合同,边际利润合同总价不应少于伍佰万元,公司却以一百五十多万元承接了合同;一家企业的整体大型结构件合同,按照维持边际利润报价应为八百多万元,公司又以三百多万元承接了下来;

  这一年,这家企业共承担了这类合同报价巨亏产品六项,经营业绩由上一年度的盈利两百多万元直落到当年亏损两千多万元,员工工资被减发了一半左右。

  按照当年内部传出的价格,大型国企每位备选企业高管三百万的明码实价,这家公司换届共需“活动经费”两千多万元,至此,这家国企换届需要的买官费用应该是找到了来源。而这种来源通道,对方企业是不可能免费提供风险服务的。

  由于企业高管的买官问题已经半公开化了,中层、基层的主管岗位也就照此明码标价了,甚至申报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也被列为了权钱交易的名录。企业管理因此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国有资产实际增值能力也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愿意说得清楚了。

  也正是因为后一条渠道是畅通的,前几条渠道才能长期畅通无阻,构成了一些国企内部资产长期大量外流的大环境。

  企业改革改制也能成为可以大发国企横财的重要机会。

  长期盯着国企资产,肆意鲸吞国有资产大餐的不仅仅是国企高中管们,一些地方官员早已经对坦然就餐渠道,方式方法轻车熟路。一些官员甚至像人们养宠物那样,长期利用职权,公然为一些国企硕鼠高管,中管等做保护伞。有些已经不惜以身试法,公然参与分食国资大蛋糕,收取保护费。

  一些地方官员或出于自身政绩考虑,或因为利益之争,或是将政坛上的权力角逐延伸到了对国企利益控制权的较量,使国有资产安全成为了不同利益集团,谋求既得利益与长期利益集团之争的牺牲品。

  地方官员利益之争是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渠道之五。

  多年来,朋友对一家当地国企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这家国企原属于省属企业,领导班子换届之后不久就被下放到当地市属企业管理。维持了两年之后,这家企业又被一家央企兼并收购。

  仅从时间上来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企业的归属就从下放到市属企业又急速升格为央企子公司,显然,这种短时间内的地位大起大落是无法解释清楚这家企业的所属行业地位,经营状况,盈利能力重要与否的。

  之后借助工作之便,从省里一些朋友那里了解到,由于在这家企业班子换届期间,各相关职能机关不同程度的介入了班子成员的推荐,各方势力之间各不相让,企业利益控制权之争在地方、企业内部人员公开角逐中曝光。其中的卖官,扶持自己人等腐败问题已经败露,无法摆平。于是,在问题已然暴露,无法作出息事宁人的裁决的情况之下,这家国企先是被下放处理,后又通过转嫁给央企,试图断绝各方利益的角逐根源。

  在一些国企高管与地方官员结伙从事腐败活动的环境之下,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些官员想得那么简单。在转让这家企业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仍然存在着各方利益的操纵问题,当这家企业被央企正式接管之后,央企在高管人选上明显倾向于了其中一方的意见,用人问题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

  角逐就这样又继续下去了。一方势力接二连三的将这家企业的“竞争获胜”老总推荐为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授予省各种先进人物称号,进而又推荐为全国党代会代表。另一派势力则通过当党政官员运作,动员这家企业承担起振兴当地产业的领头羊。但这家企业现任老总并不买当地政府的帐,不仅不予配合,还大张旗鼓的搞起了转移盗窃国有资产的活动。

  于是当地政府就下决心扶持了一家同类产品的民营企业,给予了各种政策,金融支持。时隔数年之后,在这家国企内部腐败问题积累,民营竞争对手乘势发展,重新分割市场的运作中,后起借势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抢占了这家国企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家国企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又重新回到了十年前班子换届时的经营状况。生产业绩大幅下降,产品竞争力难以为继,员工收入数年没有明显增长。

  国企高管与地方官员勾结互利,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渠道之六。

  还是在这座城市里,原隶属于市属国企的一家企业,十年前,在地方政府与原企业高管的运作下,企业高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收购了自家国有资产,在没有产生一分钱注资的情况下,企业从此成为了这位高管名下的私营合资企业,前高管成为了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几个合伙人(原企业副职)担任了相应的主管高管。

  改制过去十年了,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营业收入增长了数倍,员工收入在改制那年一次性增长了20%之后,至今没有再增长过。只是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们可以拿到相应的提成了。

  分离优质资产上市融资是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渠道之七。

  在一些国有企业以每隔数年就会出现一轮业绩过山车式的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依附于这些国企的私营企业,股份企业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了起来。

  朋友长期关注了这样一家数年前才成立的私营合资企业。这家企业的原始股东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中管们。十几年前,在这些人尚没有退休之前,就通过入股等形式在国有公司内部成立了这家不挂牌的股份公司,主要经营方式是从市场关系中拿到订单,利用国企的设备、原料、技术、人力完成加工,交付用户。其中的成本主要是用工费,其它费用均由国企负担。

  数年前,这家滋生在国企内部的股份公司的产品与原国有公司分离脱钩了,这个时候,这家股份公司已经在当地开发区拥有了自己的厂房设备,挂出了公司的牌子,并且从原国企带出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经营人员、技术工人,最初,这些人主要是从原国企内退的员工。后经几年的努力,又先后从原国企吸收过来一批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经营业务人员、技术工人。员工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数年的经营,这家股份公司将原国企的多名技术骨干笼络到旗下,两家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分离优质资产上市”等政策,又为这家民营公司冲抵债务找到了出路。于是,这家公司聘请了在上海一家大型证券公司工作的好友为其运作上市融资业务,计划通过上市融资冲掉银行债务,实现原股东股本快速增值。

  新的利润增长点常常演变为财产流失点是国有资产流失主渠道之八。

  有这样一家大型国有公司,产品技术具有明显的市场垄断性,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公司业绩无后顾之忧。也就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高管力排众异,启用了一位“有开拓思维”的副总。

  这位副总任职之后立即提出了“多面出击,遍地开花”的新的经济增长思路。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家公司旗下就组建成立了数十家小公司。母公司为这些小公司分别提供了启动资金,有的还被授权使用公司生产资源、市场资源、经营相同的产品。

  日后这些小公司的用人问题就逐渐发酵了。一些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没有盈利过,一些公司经营利润是截留母公司的,一些公司甚至长期主业不清,一些公司随意立项,套取母公司不断提供的资金到处乱投资。

  数年之后,当这家国企被迫班子整体换届时,这些小公司中只有两家微利公司了,企业为这些小公司先后垫付的,注资的资产所剩无几。母公司由于长期缺乏流动资金,生产状况已是今非昔比,员工工资长期被拖欠,产品质量问题频出,每年赔偿用户的资金都要从银行借贷。而当年参与小公司经营的人员许多已经成为了其它公司的股东,甚至前十大股东。那位副总被安排在新班子里,出任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一个往日肥的流油的国有大型公司就这样在“多面出击,遍地开花”旗帜下,变为了负债累累的濒危公司。而运作多种经营的一些国企蛀虫各得其所,成功的完成了财富积累,推动者被各方势力看好,提拔重用。

  这些年来,这位朋友在接访,受命调查的一些国企案件中了解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被盗窃,被企业内外人员通过各种理由、手段转移,中饱私囊,充做社会腐败资金等问题。同时由于阻力较大,大多数案件难以立案。

  一面是国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一面又是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保护伞作用,使大量案件长期不了了之,主要案件当事人甚至仕途畅通,非法行为日益猖狂。敢于抵制收买诱惑的反腐败人士甚至因此断送一生前程。为此,这位朋友还坦诚直言了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担忧。

  朋友感到当前社会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现象,即:一些国企常常向官场腐败势力输送资金,意在与官为盟,维护国企内部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非法获取国有资产的作案环境,实现高中管暴富计划。一些民企、私企向黑社会势力输送资金,向一些贪官纳贡,以保企业不受或少受各方干扰,维护偷税漏税,规避行政监管,商业官司等经营环境。导致国家打黑除恶,反腐除贪行动举步维艰,经常有打黑英雄,反腐英雄或被拖下水,或被公然迫害。

  一些官员滥用财政资金,股市资金,银行资金做政绩,甚至不顾大多数投资者一年承受30%巨额亏损的现实问题,利用各种手段一年打掉股指指数四分之三,房价泡沫吹大了才采取治理等等,都一再证明,一些官员并不是真心为民办事,而是长期无视腐败泛滥的社会现实问题,处心积虑的在做政绩。这才是我们国家当前最危险的形势和局面。

  在与朋友们多年的交往过程中,大家深切的感受到,这些朋友与他们的更多的朋友对治理国企腐败,根除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根源的急切愿望和期待。

  时至今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问题始终是国企改革当中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将自主经营解读为无条件的承包制,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政策曲解问题,将自我发展解读为大力度的排除监督“干扰”,肆意任用腐败同伙出任国企党委、纪委、工会高管,丧失国企内部监督职能的政治管理问题。

  不难理解,将国有财产交予一批投机分子,党政政客管理,就相当于将涉及国家重要经济利益的主要资产交予了社会奸商,市井市侩去管理,将社会主要就业群体的劳动分配权交予了承包商全权决断。在这样的管理格局之下,管理者群体首先会满足什么利益?其满足私欲的底线在哪里?有多少国有资产经营增值收益是通过按劳分配原则,通过财产所有权分配完成的?又有多少国有资产最终改制为了私有资产?

  显然,在公有制的环境中,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没有规矩的分配体制是无法保证按劳分配的基本底线的分配格局,腐败势力云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领域的现状将会酿成国家经济灾难的后果。

  在国有资产经营中,一个集团给下属子公司老总设计的年薪为30万元,而在公司多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职工十几年承受着超负荷,超法定劳动强度,收入多年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企业高管的年实际收入已经超过了集团设定的收入标准的十几倍。且职工连续向集团反映,集团高管却长期持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放纵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如此国企管理怎能有效制止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怎能阻止人民群众对国企腐败的声讨谴责?怎能安抚员工们的愤怒情绪?

  事实就在眼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挽救国有资产监管长期丧失的权力,彻底清理国企硕鼠,铲除地方官员通过经营国有资产获得买官卖官,行贿受贿,挥霍国有财产等官场运作资金的渠道。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权重新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上来。这就是一大批反腐败人士、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之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与腐败势力斗争的真正动力和目标。

  我们的朋友们都敬重支持这些朋友们的社会责任义举,也希望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到净化社会环境的行动中来。毕竟只发牢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请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社会倾向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样有效。

  2012年3月25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国有资产隐形流失的黑幕 原来里面猫腻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