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liu 发表于 2012-3-29 04:05:45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http://djyimg.com/i6/1203162206282223_1--ss.jpg

《明人苏台古迹册.明盛茂烨蟠螭春色》(国立故宫博物院)

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

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成分。因汉字是表意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以形达意,也就是见形而知意,所以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何谓“文字”?《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像交文,今字作“纹”。意思是对事物形像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大象有形”、“象形”;“文”字古文通“纹”,意味事物的纹理、纹路,引申为万物的规律、法则以及共同的特征。

文以载道,文者,道之显也。“字”:从宀从子。其义有:“字”形为房屋下面一个孩子,有修习、传承之意;宀也有空间之意,寓意要站在宇宙的空间之中,才能真正认识“字”的内涵。字乃文之载体。

《说文解字》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乃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工具。以下举些例子。

“礼”

“礼”字,“丰”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礼,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示”字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可以完整的表示出阴阳之二生三而成万物,万物应当禀承此规律,不离此法则。

《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一般都与诚敬大道并恪守这种规律有关,例如:“祈”字是指“向神明告求”;“福”字是指尊道贵德天道佑护才能有福;“祝”字则是指主祭宣讲尊道贵德的赞词。

“礼”起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作为古人一种祭祀礼仪,一方面是敬神祈福禳灾;但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荀子曾经讲礼有三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敬奉天、地、祖先和君师,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

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礼还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

“静”

“静”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意。

其义有:安定曰静,如《庄子》︰“其动若水,其静若镜”;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曰静,如《礼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澄清曰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自在恬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不可言的息息相通的世界。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

所以古人常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要心静,诸葛亮〈诫子书〉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古语云:“修炼之士,当须入静”,这里静指的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心不随外境而转,心不动即为静。心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是因为身在道中。

“济”

“济”字,从水从齐,原本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后引申的含义较多,“济”有时通“齐”,作贯通解。

其义有:渡处曰济,如《诗经》︰“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渡过曰济,如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贯通、畅通曰济,如《管子》︰“自知曰稽,知人曰济”;成就、成功曰济,如《书经》︰“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救、救助曰济,如《易书》︰“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人众貌曰济济,如《诗经》︰“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济”之水有善泽之能,“济”之齐含有万物均等受到恩泽,益利之义。“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视他急为己之急,有仁爱之心,宽广的胸怀。当有人遇困窘时,常常有善心人士周济。

常言道:“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济人的力量,除物力、财力、人力外,还有更高的成人之美、导人向善的智慧,《易书》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从修身做起,善化他人,共同向道向善。

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都有“行道济世”的社会功用,都遵循天道而行,修己利人。如儒家讲的“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博爱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济世安民的社会责任感;道家讲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指崇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佛家讲的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佛光普照,礼义圆明!

“明”

“明” 为日月并照之会意字。其义为:光曰明,如日光、月光;昼曰明,日间之称;晓,天亮曰明;大智曰明,如诸葛亮〈前出师表〉︰“高帝明并日月”;明了、通晓曰明,如明理、明经;分辨、区分曰明;明白、清楚曰明;彰明,显示曰明,如《易书》︰“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明”是日月生辉,光照世界。世界如果没有日月的照耀,将陷入一片黑暗;人生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仰望天空,日月之光古今照耀,带给人类以光明。

诚如,万物有向光的本性;人们也有迎向光明的至德。但如何才能走好自己人生的光明大道,可见,在一切境界面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邪思杂念的污染中,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理行事,心地光明磊落,切莫迷失方向,踏上险道而不自知,因为,只要有纤毫对事理的不明,就易踏上人生错误的第一步。

能否拥有光明的未来,把持自己言行分寸与掌握人生方向的智慧关键,就在这个“明”字。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古圣先贤,数千年来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谨守一颗仁德的道心,是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根本,谨守万变之宗方可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深谙时变、事变之理。追随宇宙真理,明辨是非善恶,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才是明理、智慧的人生。

“惜”

“惜” 字,从心、昔声,本义有为之哀痛、哀伤之意,故从心,又以昔为已往之意,故惜从昔声。其义有:爱,重视,爱惜,珍惜,如《世说新语》︰“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舍不得,如惜别;感到遗憾,哀痛,如可惜,惋惜。

◎惜缘
有缘才能相聚,故应当惜缘。人是随缘来到世上的,家人、亲戚、朋友、师生、熟人等等,这都是缘。缘使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得以回报。因此做人要懂得知恩、报恩、有善念和慈悲心,善解恩怨。广结善缘是指劝善,慈悲心遍及一切众生,济世救人,多帮助别人。修道之缘是人向道、向善,证悟真理的圣洁之缘。

人海茫茫,世事纷纭,多少人真正寻觅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又有多少人错失了最珍贵的机缘,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啊。

◎惜福
一个有福的人,不但懂得要积福、造福,更知道要 “惜福”,要懂得感恩,珍惜自己生命所拥有,惜福向善,不负造物主所赐。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明月、清风,都是造物主恩赐的无尽的宝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共享,是多么美好!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对天地自然应常存敬畏和感恩之心,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爱护万物。人的日常所需,也源于许多人的努力付出,得来不易,要懂得爱惜,如唐太宗常教导子女“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夫”。

◎惜时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确实,时间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学以致道。要敬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正确分析和把握自然规律、天下大势。

古语云:“莫向光阴惰寸功”,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追求理想,把握好人生,在有限的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把握好瞬间,也就是把握了未来。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留与后人参悟大道的指引,唤醒生命本性,了悟人生真谛,追求人生价值。

今天,法轮大法洪传于世,指导人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的理念去做,这是人万载难逢的机缘。很多人修炼大法,广传真相,告诉人们记住“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从而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人们一定要珍惜这珍贵的机缘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