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品大全!(多圖)
1 瓷器2 唐三彩
3 珐琅
4 琉璃
5 玻璃器
6 绢人
7 中国结艺
8 剪纸
9 铜器
10 玉器
11 黄金
12 银器
13 珍珠
14 珠宝玉石制做之盆景
15 花丝镶嵌
16 骨雕
17 象牙雕刻
18 蛋雕
蛋雕是一门集美术,书法,雕刻等多项技法与一体的艺术。由于受蛋壳本身 形体和材质脆薄的限制,蛋雕的设计与创作与别的雕刻绝然不同。要求作者要有扎实的美术和雕刻功底同,自始至终要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特别是在作品的关 键处,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几天来的[心作]也随之化为乌有。做蛋雕就如同走钢丝一样,每一步都如覆薄冰,心惊胆战,所以好的蛋雕作品只有零蛋和一百分 的区别。蛋雕作为[工艺雕刻]领域中的另类艺术,在设计构思和创作技法上与其他门类的雕刻绝然不同,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19 贝雕
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 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
20 犀角雕刻
犀角出自南蕃西蕃,云南亦有。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 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犀角雕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 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明代的犀角雕刻制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雕刻艺人们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雕镂成花纹各异的杯、爵等酒器 21 木雕
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一 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建筑装饰木雕,出现不少以民间传说、戏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 品;玩赏性木雕则注重发挥木质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势,因材得意,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门窗、挂件、花板、屏风、明清家具、壁挂、佛像、镜框等各类雕刻木 艺品精工细作,别具特色又不失古典韵味。
22 漆器
漆器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一般髹朱饰黑, 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 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23 核雕
核雕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采用广东的“乌杭”橄榄核,在其上刻出各种精细的人物图画,自明清以来,向为历代收藏爱好者钟 情。明末笔记作家魏学伊《核舟记》,记述了艺人王叔远创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就是在“曾不盈寸”的橄榄核上刻出一只木船,小小船上刻有苏东坡、鲁直、 佛印、船夫和童儿5个人物,神态各异,船上装饰、摆件均具,人物衣褶飘然有致,四扇米粒大小的船窗还能开启自如,让人叹为观止
24 竹雕
竹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 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25 藤编
藤编是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主要产地广东,多见于江门、中山、佛山等地,历史悠久.藤编这一地方特产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用具,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生产乃至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 “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往昔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的许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桥。这种以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状如网槽, 风雨飘摇而历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桥似的。也许是因为藤条在大量利用,藤编工艺之花开遍城乡,所产器具除传统的椅、几、桌等大宗产品外,还有 筐、蓝、盒、箱以及花架、书架乃至全套客厅、书房家具,玲珑剔透,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具适应于不同的环境——置于寒室不觉其 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可谓贫富咸宜、雅俗咸宜。
26 草编
草编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传 统的谷草、麦秆、棕丝等编织。有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席、草制玩具等数百种花色样式。仅是草篮一类,五颜六色,造型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27 柳编
工艺品天然柳手工编织而成,天然环保。柳条剥皮后,表面光滑、色泽新润、 既柔软又坚实,是民间手工艺人编织柳巴斗、柳提篮、柳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材料。
28 吹糖人
吹糖人是传统的民间工艺,这种融艺术、 食品、玩具为一体的糖人,深受小孩喜欢,其手艺大多是艺人代代传承。平时艺人背箱挑担,走街串巷,边走边做买卖。
传说“吹糖人”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皇位能代代相传,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人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 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吹糖人”。“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糖体为咖啡色。熬制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 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 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 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 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29 泥人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以上“历代帝王”中的塑像就是泥人张彩塑)
30 面塑
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 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 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 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方式,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面塑常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模”的,并 将这古老习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