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 4 句話,哄老爸老媽開心!
神奇的 4 句話,哄老爸老媽開心!老人家常常不快樂,面臨許多失落,最需要陪伴與心理支持。孝道不能光說不練。中年兒女該怎麼做?
下午兩點半,曉明基金會「老朋友專線」志工蕭潤武接到一通電話,老太太怒氣沖天地說:「我的孩子不孝,我不如死了算了!」
「阿嬤,碰到什麼不如意嗎?為什麼那麼生氣?」
老太太開始幽怨地敘述:「我有四個小孩,都栽培他們到大學畢業,我先生中風十幾年,都是我一人在照顧,他們每次回來都只是看一下,根本幫不上忙。」
「妳有跟他們講嗎?」
「他們應該知道啊!這種事還要我自己講?」阿嬤愈說愈生氣,「養他們有什麼用?我真想吃安眠藥自殺!」
蕭潤武趕緊安慰她:「阿嬤,妳真的需要他們幫忙,就直接開口講,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他們可能有心,只是不了解妳的需要。妳要不要試試看?」
阿嬤拐彎抹角扯了半天,終於答應試試。
隔了半個月,蕭潤武再用電話追蹤,明顯感覺老太太的語氣、情緒比較和緩,原來是已經得到子女正面回應。蕭潤武稍覺安心,仍不忘叮囑她:「嗯,很好,阿嬤繼續加油!」
老年自殺率益增
55歲的蕭潤武從國稅局退休後,先後加入「生命線」、「張老師」與「老朋友專線」擔任志工,另一半顏愛娥也在退休後加入志工行列,夫妻倆每天必須在電話線上和各式各樣的老人家打交道。
「老朋友專線」就等同於阿公、阿嬤的「張老師」,提供各種諮商服務,平均每天都會接到10~20名老人家打電話來吐苦水,志工們總是儘量給予安慰輔導,幫忙緩解情緒。
農曆年剛過完,老朋友專線的志工更是應接不暇。有老人家來哭訴:「連續九天假,我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年菜,塞到冰箱都裝不下,指望兒孫回來多待兩天,誰知道連屁股都沒坐熱,人就跑了!打電話請他們回來幫忙吃,不但不領情,還反過頭來責怪我:『不是早就跟你講,不要準備那麼多嘛!』」
志工只得好言安撫這些老人家:「你不要難過,他們可能真的不是故意的。食物放久了會腐爛,年菜過期就丟了吧,免得吃下去傷身,看了又傷心。」
還有不少老人家抱怨,臨時有事或身體不舒服,打電話給老大,回說「正在開會」;打給老二,回說「要趕業績報告」;再打給老三��;一路輪下去,就是沒有一個「有空」,「覺得自己被遺棄,我好像根本就是多餘的。」
曉明基金會做過分析,來電尋求協助的老年人面臨前三大問題,依序排名是:孤單寂寞(23.8%)、與子女相處(19.7%)、人際疏離(15.9%)。「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師許渝嬿透露,老人家是非常不快樂的一群,在歐美及某些東南亞國家,老年人甚至已取代青少年,成為自殺率最高的族群。
老年被迫面臨許多失落,工作、收入、地位、健康、朋友、老伴等,最需要的就是陪伴與心理支持,老人的「情緒」與「心理調適」是子女最需要重視並付出心力的一環,子女的關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更勝於給予物質享受。
孝道不能光說不練
「孝道不能光說不練,」社工師許渝嬿指出,子女心存孝道,對父母基本噓寒問暖的動作絕對不能少,除了有心,更要付諸行動。
尤其是,多數老人都有慢性病,有時身體上的病痛,雖然只是小病,但希望能博得子女的註意和關心。萬一老人家有憂鬱症的傾向,平日就要多留心一些警訊,不要等到問題變得很嚴重棘手才處理。
「沒有共同話題」是很多中年子女與老人溝通最大的恐慌之一。
社工師去追蹤個案,發現有些子女並非對父母不理不睬,而是父母嫌子女做得不夠,因而怨聲不斷,「經常是期待上的落差,」曉明基金會社工師蕭麗華觀察。
很多中年子女面對高度的職場競爭壓力,已感分身乏術,對於照顧年邁父母則是力不從心,經常是蠟燭兩頭燒,心力交瘁,「父母還沒倒,自己就已經倒下」。
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師許渝嬿建議,子女若是無法辭職回家照顧,而父母也不願入住安養中心,不妨從幾條途徑著手:
一、替父母安排老年生活,目前諸多社服團體提供休閒活動,可鼓勵父母參加老人大學、長青學院等,建立社交圈,維持正常的人際互動。
二、不愛出門的老人家,政府也提供了協談機構,譬如北、中、南區都設有「老朋友專線」,平日都有志工值班,可以和老人話家常並提供諮商。
三、尋求社會資源協助,各縣市政府都設有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喘息服務、居家照顧、老人送餐、協助就醫等服務項目。
台中縣議員劉淑蘭家中有個78歲的婆婆,喪偶20年,因為孤單沒伴,總是自憐自艾,抱怨這裡痛、那裡痠。劉淑蘭刻意在行程表裡擠出一個晚上,陪伴婆婆。
她三番兩次邀請婆婆外出走走,都被拒絕,但她不氣餒,「外面的人際關係我都努力經營了,家人關係更要用心。」有天晚上,婆婆主動提出「要出去散步」,婆媳二人走了半小時,媳婦順便替婆婆按摩捶背,講些小八卦,哄她幾句,看得出來婆婆很開心。
劉淑蘭77歲的媽媽(劉陳粉)和兒子媳婦同住,夫妻倆經常忙到10點以後才回家,劉陳粉心情鬱悶,經常抱怨媳婦,女兒就提醒她:「我們也是人家的媳婦,如果婆婆這樣責怪我,妳會怎麼想?」媽媽認為有道理,逐漸不再把焦點放在兒子媳婦身上。
有一天,劉陳粉因為感冒引起併發症昏迷不醒,女兒很擔心,決定病好後帶她「走出來」。劉淑蘭的妹妹劉束擔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全職志工。當時,弘道基金會打算在台中龍井鄉龍西村成立一個老人服務站,姊妹們半推半就,輪番猛灌米湯,力邀母親出面擔綱:「妳人面比較熟嘛,沒有妳幫忙絕對不行!」
劉束讓媽媽接受志工訓練,並帶著媽媽一起拜訪當地的鄉長、村長、廟祝、老人會長……,媽媽每天朝九晚五到老人據點擔任志工,服務一群和她年齡相仿的老人,非常有成就感,認為自己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阿嬤幫大學生做作業
「要把老人家的價值找出來,」任教輔大護理系的陳惠姿副教授直指核心。陳惠姿曾經指定學生做一項期末作業,要求這些學生去接觸在地的老人家,用口述歷史的方式講古論今,整理失傳的地方文獻。這些老人一半沒唸過書,但地方上的文藝典故、婚喪喜慶,全裝在他們的腦袋裡。
年輕學生實地接觸這些長者,深刻感受到他們豐富的生命經驗;這些阿公、阿嬤雖不識字,卻能幫大學生寫作業,「很有貢獻,實在很了不起,」陳惠姿告訴學生,「應該把50%的分數送給他們。」
劉束觀察,自從媽媽擔任老人志工,潛藏的能力被激發。媽媽並且拿到一張外丹功教師的證書,每天勤於教老人們練功。
如今,劉陳粉女士在龍西村老人服務站赫赫有名,母女之間每天繞著服務站的話題講不完,擔任站長的劉束經常自嘲,「我是地上負責擺門面的,媽媽才是地下發號施令的總司令。」
投資父母,就是投資自己
有一天,劉束應邀到弘光科技大學老福系演講《活躍老化》,她靈機一動,邀請媽媽同台演出,「走,我帶妳去當活道具,由妳現身說法。」
當母女倆站在講台上,劉束向媽媽拋出一個問題:「當妳年齡漸漸大了,身體也愈來愈不好,妳不愛出門,也不參加社團,這樣讓妳活到120歲,妳感覺如何?」
劉陳粉女士連忙搖頭揮手:「喔!我抹愛,艱苦!」坐在台下50、60名老福系學生,被這幅有趣的畫面逗得笑彎了腰!
劉陳粉女士曾經親口告訴女兒:「妳們讓我的下半輩子過得很有意義,活得非常有價值!」當天晚上,劉束躺在床上反覆思索母親的這句話,感動得淚流滿面。
小時候,子女期待父母能多花時間陪著一同玩耍、唸書;長大以後,角色就要調換過來,由子女回饋給父母,多陪伴他們,多關心他們。
「每個人都會老,你如何對待上一代,將來下一代就如何回報你,今天投資在老人家身上,就是投資以後的自己,」「老朋友專線」蕭潤武語重心長地說。
應該對老人家常說的話
老人就像小孩,和他們溝通最好的方式:鼓勵、讚美、肯定、啟發。幾個和老人溝通的小撇步,讓您和長者相處時,和諧加分!
◎邀請:我們一起來運動、出遊、吃健康餐等,而不是只有你需要如何,表示全家一體,一致行動。
◎感激:到了年節或父親節、母親節,許多子女給父母紅包表示心意,大都很形式化,很少搭配言語的表達,有些索性叫孫子輩代轉,拿去給阿公(阿嬤)!
「你辛苦了!謝謝你為我們付出,有你這樣照顧,我們現在才有發展的機會。如果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對老人家十分受用。
◎讚美:找出父母優點,並且強化它。「你身體好棒喔!你好有活力喔!還是妳煮的飯最好吃!能夠吃到媽媽的味道,真是幸福!」父母為你做的事,要用嘴巴說出來,他們也會認為值得,甘之如飴。不要把父母當成老傭人,從年輕做到老,就會不甘心、不平衡。
◎支持: 「慢慢來,好好走。還有時間,不急。你想吃什麼?我帶你去。你想去哪裡走走?我陪你。」讓老人家感受到子女值得信賴,隨時隨地都願意支持配合他。
不要擔心老人家是否因而得寸進尺,老人不會被寵壞,只有小孩才會被寵壞,老人當過成人,不會像小孩予取予求,知道節制,掌握分寸,更懂得維護尊嚴。
不該對老人家說的話
◎不要批評指責
例如:看,都是你!跟你說過,你怎麼都不聽!你老了,時代不同了!你那一套早就落伍了!
◎不要威脅恐嚇
不要說:你要是再不聽話,以後有問題就不要再來找我!
你吃得太油,我會擔心你的健康。
你一個人待在家裡很少出去活動,我會擔心你變得鬱悶。
◎不要直接拒絕
如果你不斷對父母強調:我好忙!壓力很大!
後面隱藏的是:你最好不要來煩我,乖乖的不要惹事。
如果是:我現在沒有辦法處理,但我很願意挪出時間,你可不可以提早告訴我,我好預作安排?
這會讓老人家了解,只是單次被拒絕,而非「孩子都不幫我」。
◎不要爭論反駁
不要說:你要是那麼聰明能幹,你來做做看!不如說:我知道你是關心我,先讓我自己處理看看。
◎不要人身攻擊
不要說:年紀這麼大了,還做這些幹嘛!
你怎麼這麼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