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全军覆没” 曾经的状元们现在在干嘛?
随着端午节高考成绩发布,2012年各地高考“状元”纷纷水落石出,并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追逐的热点。针对此种状况,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专门调研了云南近十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发现这些“状元”、大奖获得者既没有成为负有盛名的创新人才,在各自的事业上也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此外,他还查阅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称“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值得我们关注的优秀学生不仅仅是学业优秀一种”,但各地学校依然把能够培养出一个高考状元当作了一种荣耀,各重点高校依然把高考状元当作了努力争取的目标,似乎多出几个或者多招几个高考状元就能成就杰出人才的宏伟大业。
然而遗憾的是,这三十年来高考状元的“全军覆没”的残酷现实并没有让媒体的鼓噪获得多大的效果,也没有让中国的大学登上“世界一流”的圣坛,相反还给曾经以高考出众为荣的中国人浇上了一盆冷水,还让拼尽全力试图将全国“高考状元”一网打尽的某些所谓的名牌大学遭受到了诸多的质疑。反思当中,我们不得不问:是谁制造了这些中看不中用的“高考状元”?又是谁将这些所谓“人类精灵”变成了毫无建树的覆灭者?
“高考状元”是怎么来的,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复杂说起来却很是简单的问题。“高考状元”之所以会生发出一种“光宗耀祖”般的光芒,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走进了一种疯狂的以利益为驱动的怪圈。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之下,学生成为了老师和学校获取利益的筹码和人质,成为了一个个机械的做题机器和“考试高手”。于是,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博弈当中,无数的重复性的繁琐的习题往复训练之后,“高考状元”便悄然而生、陡然走红了。
如果说,“高考状元”的诞生过程是一个教育扭曲变形的过程的话,那么“高考状况”的毫无建树与全军覆没则折射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悲哀。我们常说,立德树人,乃是大学育人之本。但现今人们在谈到大学教育时,往往以“灵魂缺失、性格畸形”而蔽之。既然灵魂的缺失可以导致性格畸形,性格的畸形可以进一步禁锢和扭曲灵魂。那么即便是他们能将“高考状元”一网打尽,又能怎样呢?----太多虚伪的狡辩和懦弱的逻辑,太多空灵的飘舞和人性的争斗,太多幻想的激情和无谓的感性,太多蜻蜓点水式的投机取巧----如此的大学怎么能够让那些“一流考生”有所建树,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人才?招录的学生质量全国第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质量很差,这也许就是三十年来高考状元的“全军覆没”“的根源所在罢。
有网友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正在扼杀我们的下一代。尽管笔者也曾认为此话略有偏颇,尽管笔者也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能够讲清楚中国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什么,但从近些年来教师的倍受指责和教育的饱受诟病来看,中国教师的人格已经遭遇到了彻底的否定,学校教育也已经成为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罗崇敏厅长最后强调说,“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进行的是能力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中国要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必须高度重视能力教育。”我想,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对高考状元的“全军覆没”现象的解读与反思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