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2-7-9 07:55:46

内斗“衰落”?复旦党委书记换人的“精彩幕后花絮”(图)


2011 年7月份上市的第十八期《明镜月刊》爆料文章称,复旦大学因为内斗“衰落”,党委书记秦绍德被将提前换掉。秦绍德最初听到风声后四处打听消息来源,一开始 听说是来自互联网上,颇不以为然,还对身边人说,这是捕风捉影的事。也难怪,当时上面一点风声没露,他自己一点预感也没有。没过几天,更确切的消息传到他 那里,说是《明镜月刊》报导的,互联网上的传闻也来自明镜网站推介此期月刊时谈及此篇文章时的报导。一时间,秦绍德紧张起来,马上吩咐手下从香港买来这期 《明镜月刊》。据身边人讲,看罢这篇文章后,秦绍德的心情明显低落。

  明镜月刊的这篇文章写道:

  【复旦(衰落)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为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上海经济发展比北京快,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都比北京更好,所以复旦的毕业生主要选择出国留学或留在上海外企工作。逐渐的, 在北京各部委里的复旦校友少了,在中国还是要衙门里有人好办事,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以当公务员为首选,尤其是中央部委,所以复旦在争取经费、争取平等招生 权等方面远逊于清华北大,尤其是清华北大争取到“零志愿”录取考生,可以比复旦先挑选优秀考生,这对复旦是重创,生源质量一下子就差了一截。

  第 二个原因,也是更主要的内因,是复旦现任和过去两任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内斗很厉害,势不两立,造成下面院系的工作很难发展;尤其是过去十年,在清华、北大、 交大、南大、浙大等高校借江泽民提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迅速发展,在江湖上各佔一片天地;而复旦忙于内斗,领导固步自封、刚愎自用而不重视人才的引 进和培养,反而失去了一些青壮年的学术明星,被清华、交大等由传统工程学院发展为综合性大学的竞争者挖角。

  一边是在政策上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支持,不能和清华北大平等共享最顶尖生源;另一边又是自己不珍惜人才造成中青年学术骨干离去。复旦的“衰落”已经是圈内不点破的事实。

  在复旦校友的唿吁下,中央和教育部近日决定不等现任党委书记秦绍德退休,就提前换人,从上海以外选拔书记,强势介入,重振复旦。新书记人选已定,将会在8月到任,主导新学年开学后的工作。】

  与 此同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似乎胜券在握,在几个场合直言和秦绍德的不和,并指秦过多插手了不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校务工作。而胆战心惊中熬完8月份的秦绍德 发现自己安然无恙,一时精气神又回来了!对身边人说,明镜的文章纯属造谣,说我8月走人,怎么样呢?我不是在位子上好好的?

  可好景没几天,9月13日下午,复旦大学校在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任免的决定,任命朱之文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据秦绍德身边人讲,他一时间对这个决定难以接受,心情很不平静。

    宣布秦绍德走人的会议场面壮观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参加相关活动。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希出席会议。而主持这场宣布秦绍德走人的会议的正是校长杨玉良。

  复 旦校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两院院士,校内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部分校党代会代表,民主党派和 群众团体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共计400馀人参加了会议——声势可谓浩大,场面可谓壮观,只是不知道是传统,还是偶然,还是杨校 长特意策划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复旦大学新书记朱之文和当今“王储”习近平的简历,不难让人产生一些遐想——

  朱 之文,1958年10月出生,福建东山人,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财务会计专业。先后任厦门大学团 委副书记,国际贸易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厦门大学党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2005 年6月任宁德市委书记。2006年10月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2011年9月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而习近平,1988年至1990年,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2000年宁德撤地设市);1999至2000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0至2002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很多人据此猜测朱之文是习近平的老部下和铁杆儿,是次高就复旦大学应和这个渊源不无关系。

  不 过知情人称,习朱两人确实有工作上的关系,比如习近平担任福建省长期间,朱之文是教育厅厅长,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但仅据此就说朱是习的铁杆儿也并不十分准 确。实际上,在考虑包括复旦党委书记在内的一些干部的人选问题上,就算习近平本人没参与,中组部的人也会留意物色和未来王储有一定交集和关系的人,选朱既 能拍了习的马屁,也能为自己以后能“通天”做个局儿,一举两得,何乐不为?比如说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他和习近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当年同在清华读书 时,是多少年的老交情了。陈希执掌清华期间,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当年之所以落户浙江,就是因为当时主政浙江的正是习近平。随着习近平一路水涨船高,陈希 离开清华,先是出任教育部副部长,接着北上辽宁担任副书记,接着又接替邓楠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既使他履历更为饱满,又让他及时跨上正部级的槛 儿,下一步再继续高昇,会让人感到奇怪吗?

    密集换人中官员返高校成亮点

  说回高校换帅这个话题,据统计,自2010年12月下旬以来,中国已有20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或书记出现变动,佔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2011年下半年变动更是频密,13所部属高校的14名新领导走马上任,涉及北大、复旦等6所副部级高校。而11月23日一天即有三所高校易帅,最受关注的当属中国人民大学。

  45岁的陈雨露接替纪宝成出任人大校长,他也由此成为副部级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陈雨露曾长期供职人大,并于2005年5月开始担任人大副校长。2010年3月,他昇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此次回到人大担任校长一职,也是不足两年之后的“回归”。

  此前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和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分别到复旦和吉林大学担任校长或书记职务,补朱李两人缺的新人事任命相信很快就会宣布。

  2011年年初上任的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则成为高校中鲜见的“女掌门”。

  除正职人事变动外,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2011年7月以来,直属高校的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任免通知达12条,涉及任免人员50馀人。

  中国新闻网的报导称,此番调整过后,高校领导层年轻化、高知趋势更加明显。同时,跨校、跨地区交流任职业已成常态。

  在年龄方面,以陈雨露为代表的“60后”纷纷走上前台,晋身部属高校主要领导层。与他同日上任的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出生于1962年12月,此前曾长期在天津大学任职,并官至该校党委常务副书记。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也均为部属高校中的“60后”新掌门。

  从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方面看,新上任的校长和书记绝大多数拥有博士学历以及教授、博导头衔,“海归(专题)”亦不在少数,多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学科精英。

  譬如,中南大学新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日本东北大学博士毕业,是计算机网络与操作系统方面的专家,也是国内首台路由器发明者和国内首台路由交换机发明者。

  吉林大学新任校长李元元则拥有工学博士学位及教授、博导头衔,并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

  华东师范大学新任党委书记童世骏毕业于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拥有教授头衔,此前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北外校长陈雨露“回归”人大、天大副书记杨贤金南下“入主”华东理工、华南理工校长李元元北上“执掌”吉大……此次高校人事变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领导校际交流任职已成常态。

  这一轮高校人事调整中,政府官员到高校任职现象亦多次出现。2011年8月下旬,朱善璐出任北大党委书记,原书记闵维方卸任。朱善璐曾在北大学习、工作长达17年。任此职前,他担任江苏省委副书记。

  山东大学新任党委书记李守信则曾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多年,调任山大前,他担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

  中南大学新任校长张尧学早年曾在清华任教,调任中南大学前,他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斗“衰落”?复旦党委书记换人的“精彩幕后花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