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体育体制的反思
在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拿到的金牌和奖牌都排在第二名。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再次取得令人瞩目的体育成绩。但有中国媒体评论称,中国已经是体育大国,却不是体育强国。不少民众也认为,中国的举国体制只强调金牌,而非提高普通民众的身体素质,需要作出反省和改变。三十八块金牌和八十七块奖牌总数,使中国人在奥运狂欢派对中尽兴而归,但同时也对中国的体育提出不少问题。中国奥运代表团团长刘鹏在奥运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坦承说,中国运动员虽然取得了境外参赛最好成绩,但整体实力和水平与体育强国还有差距,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有待提高,深受大家喜爱的集体球类项目还有 很大差距。
刘鹏也强调说,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名列前排,但要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还任重道远。
中新社则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是体育大国但不是体育强国,中国在发展体育的道路上还在“艰难前行”。
在民间,也有很多人对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提出反思甚至批评。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表示,对老百姓来说,中国选手获得金牌令人高兴,但大家更希望政府能够投入资金,兴建让普通民众受益的体育设施。
“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讲,还是更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多投入一些,建一些体育设施,免费义务地提供给老百姓,让大家能够有机会锻炼锻炼身体。”
本届奥运会,中国运动所获得的金牌,仍然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中。外电认为,这些项目在中国民间较为普及,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主要原因。不过刘先生表示,情况并非都是如此。
“也不光使这种情况,比方说乒乓球这种比较普及,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是强项,但是有些像体操、跳水这些。跳水全国大概就一、两千人吧。中国叫‘从娃娃抓起’基本上就是定点培养,从4、5岁就开始培养。但是群众基础,很少有人来参与。”
在美国的专栏作家章天亮博士认为,中国面对普通民众的体育设施非常缺乏,导致一般人较少机会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中国体育的一大问题。一些官方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比二十年前更差,凸显了中国体育教育普及的下降。章天亮表示,这也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偏差有关。
“中国的孩子虽然现在吃的比以前好得多,营养要比以前丰富得多,但是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这也是跟整个社会的这种大环境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孩子他们有重大的升学压力,同时除了自己本身的学业完成以后还有很多课外的,比如说钢琴呀,小提琴什么之类的。这都带来他们锻炼身体的时间减少。”
面对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反思,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星期一发表文章表示,奥运金牌奖牌总数排名和GDP排名差不多,显示奥运会相当程度上比的是国家实力。该文认为,所谓“唯金牌论”被批判,应该有其他理由,一些舆论对举国体制的不满,更多是对“中国体制”的意见。
在美国的中国评论人士李洪宽则认为,《环球时报》的观点,反映了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竞技体育为政治服务的一贯策略。
“正常的国家基本上是不怎么管这个事儿的,它纯碎是个民间的活动,老百姓自己热爱体育,因为体育是来自于老百姓,他自然就会做这个东西。中国是相 反,中国是利用这个,因为从乒乓球外交尝到甜头了。体育为政治服务,名声扫地的时候,在体育上挣点声誉回来,挣点脸面,不是为老百姓挣脸面,是为中国共产党挣脸面。”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