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都透着怪异 关于余额宝的阴谋论
怎么看都透着怪异 关于余额宝的阴谋论【阿波罗新闻网 2014-03-09 讯】
如果钱是在银行,那还可以找政府,可余额宝是商业产品,风险自负,政府不会管。于是2万亿消失了,就算杀了很多人,对国家还是很有好处吧,起码通胀压力不大了。当然,这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分析的。
阴谋论:余额宝与银行有什么不同?
作者:东诚
最近热闹异常的余额宝,怎么看都透着怪异。
按照我这样不懂金融人的常识,要开一家银行吸储,就需要一定的抵押物,比如黄金或是其它硬通货作为本金,这个抵押物甚至可以是政府信用、国家信用。从这个角度看,余额宝虽然吸储,但却没有任何抵押物,甚至支付宝、淘宝、阿里巴巴都不是余额宝的产品或抵押物,更何况,支付宝、淘宝、阿里巴巴就算估值多少多少钱,一般也不能作为开银行吸储的抵押物。开银行的抵押物,我们这种门外汉根据常识来理解,就应该是黄金、美元等硬通货,最起码也是石油储藏量这样的等级。
所以,余额宝不是银行,可既然不是银行它凭什么能够吸储?这是一个怪异。
查了下新闻,说是余额宝收到的存储,其实是交给一个天弘什么的基金管理,而这个基金与余额宝是合作关系,不是余额宝本身。据说,余额宝是马云开辟的一个新的销售基金的渠道。这里又有一个怪异的地方,按照非金融人士的理解,我买一个基金,总要知道这个基金主要投资是在什么方向,风险有多大,收益与风险比较是不是值,等等基本信息。可余额宝似乎没有这样的投资信息,而且一个基金应该有一定的额度,可余额宝的额度似乎是无限的,这就跟银行没什么两样了。
于是,在我看来,余额宝就像是在搞集资,只是看上去很正式、类官方、利息比集资低一点,但却没有政府或国家信用作为它的抵押物,也没有投资方向的说明,更没有黄金美元之类的资产保证。这个,风险好像有点大到无限了。
最后,如果想的再阴谋论一点,比如余额宝吸储了2万亿人民币,然后天什么的基金忽然投资不善宣布破产了,最后储户的钱都没了,这时老百姓该找谁呢?
如果钱是在银行,那还可以找政府,可余额宝是商业产品,风险自负,政府不会管。于是2万亿消失了,就算杀了很多人,对国家还是很有好处吧,起码通胀压力不大了。当然,这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分析的。
网论:余额宝不是金融创新而是古老的庞氏吸金骗局
作者:东诚
中国银行高管最近对于余额宝的表态很令人感到奇怪。他们是真地不明白么?
【吸金模式】
普通基金的收益都是随着市场变化的,而且是不敢承诺保本的。而马云的宣传,给人的概念是余额宝的收益达到6%,是利率的多少倍,隐含的意思是,收益稳定而且保本!
初期,余额宝一定会维持其所谓的收益率,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
等吸资到一定规模后,收益率一定会下降到一个水平,甚至低于业界的平均水平,但已经有大规模的用户已经形成了对余额宝的依赖,这骗局就算成功了。
查尔斯·庞兹,是意大利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吸金骗局,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项目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余额宝和庞氏骗局是有一定区别的,区别是将来吸引大量用户,形成依赖后可以降低收益率。这样,既吸收了大批用户,又保证了资金链条的后续。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老鼠会”“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文学作品中,作家三盅笔下的《吕贝卡的救赎》(又名《庞氏姻缘》)讲述的就是一段被庞氏骗局绑架了的啼笑姻缘,其形态属典型的投资诈骗。
技术帖:关于余额宝的集资模式
作者:林家乐
首先,阿里的软文用的最多的介绍是什么?是这么段话,文章说“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据其官方介绍,2012年,10万元活期储蓄利息350元,如通过余额宝收益能超过4000元。”
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来看下所谓的余额宝的收益是如何实现的,余额宝的收益其实是购买天弘基金的增利宝的货币基金的行为,实质是一项投资,而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必然是带风险特征。它不等同于存款,存款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而投资行为是没人给你担保,你们可以打电话问问天弘基金,我想铁定不会跟你说,保证收益一定能实现,如果他这么说的,我给你个电话号码,直接去证监会投诉非法集资去。
至于这里面也有不少人来指责我说,存款怎么可能有国家信用担保。我都不想解释这个幼稚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存款都是由国家信用担保的,无非显性担保还是隐形担保罢了。当然国家破产了,没能力另外一回事。
一旦理解了余额宝是投资收益,也就能明白所谓的收益高低,事实上就是要取决于货币基金的管理方能否实现这个收益了。不知道4000元的说法来自于那里?或许是来自于2012年的七天平均收益率是3.8%这个说法吧。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其实也是要进行区分的。虽然大体上都各自货币基金都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的年份里,受制于大环境主要是资金面的因素下,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是有差别的,甚至出现过2006年货币基金亏损的情况,说货币基金无风险铁定是不现实的。
2006年的货币基金亏损,当然因素众多,但是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动亏损的格局。泰达荷银,易方达都有货币基金为负值的货币基金。所以认为货币基金一定要比活期存款要高,这个说法本身也不一定成立。因为有亏损的投资收益,跟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本身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其次,撇开风险层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购买货币基金跟活期比一定合适么?其实货币基金,要比的话也要跟定期比,区别只在于流动性,而不在于收益,为什么呢?因为年化收益的意思是折算成年来计算的。你买一个货币基金,除非你连着买了一年,否则你怎么算也算不出这个收益来。但是你如果你连着买了一年,那跟定期也就没啥区别了,所以我自己还是觉得合理的比较还是应该跟定期做比较,当然定期跟货币基金相比缺乏流动性,但是至少说明一点,就是拿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跟活期比年化个人感觉不科学也意义不大,典型的夸张宣传。
这里还有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跟余额宝可能关系不是特别大,但是也要做个解释,就是七天年化收益跟每日万份份额收益的区别。所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比如某货币基金当天显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并且假设该货币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况都能维持前7
日的水准不变,那么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2%的整体收益。
但是,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情况都会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因此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出现基金收益持续一年不变的情况。因此,“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一个短期指标来看,通过它可以大概参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这只基金的实际年收益。而且还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如果货币基金仅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短期内可以把七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进资金的收益率就会摊薄。更为严重的风险是,如果一只货币基金大幅度兑现前期浮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资金大规模赎回,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同时,近七日收益率是由七个变量决定的,因此近七个收益率一样,并不意味着用来计算的七个每天的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也完全一样。所以,作为短期指标,7日年化收益率仅是基金过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并不意味着未来收益水平。
投资人真正要关心的其实是第二个指标,即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所谓货币市场基金的每万份收益就是把货币市场基金每天运作的收益平均摊到每一份额上,然后以1万份为标准进行衡量和比较的一个数据。这个指标越高,投资人获得真实收益就越高。
只谈收益不谈风险是非法宣传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所谓的存十万一年能拿四千的说法,第一是不够严谨的,第二也是不负责任的,是明显的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的非法宣传。为什么说非法宣传呢?
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对任何公开宣传材料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而支付宝的这次事件,明显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在里面,也没有进行明确的风险揭示。有人说,在具体购买的时候会做了风险提示,但是根据管理办法里面是明确规定,必须在任何宣传推介材料里进行风险提示的。
该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是指为推介基金向公众分发或者公布,使公众可以普遍获得的书面、电子或者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
(一)公开出版资料;
(二)宣传单、手册、信函、传真、非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刊发的与基金销售相关的公告等面向公众的宣传
资料;
(三)海报、户外广告;
(四)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资料、公共网站链接广告、短信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同时第四十三条“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推介货币市场基金的,应当提示基金投资人,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
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以上两条其实合在一起,就都对这种典型的跟活期存款做比较的行为做出了严格的否定。有人说,阿里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可以突破监管。姑且先不论是创新就可以突破监管这个说法,我们在来看这种方式是不是
创新?!余额宝的创新点在哪?
前面说了,余额宝的实质是用支付宝的余额进行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这个行为我不知道创新点在那里?他跟你用你银行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是一样的。按照这个理解,我们用我们手机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或者用其他预付卡购买货币基金都是一个道理,是阿里对自身客户进行结构优化的一个策略,创新点在那里?在于支付宝的客户也可以买基金了?一直就可以买,啥时候不让买了?
还有所谓的革银行的命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说法就是说,支付宝给的利息比银行的活期高,所以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们都跑到支付宝去存款了,不到银行存款了,所以革银行的命。事实上,大家用自己的银行卡购买货币基金比支付宝虽然不敢说更便捷,更方便吧,至少收益不会比支付宝低。支付宝目前支持的天弘基金,规模小,排名靠后。而且货币型基金一般而言,规模越大,越容易操作,规模过小的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的对抗就越高,收益就更不容易稳定。这个基金经历从业经历也就不到四年时间,真是要命的。货币基金,买老不买旧,买大不买小的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余额宝是支付宝不得已的行为下面说点我自己对余额宝的理解,未必对,瞎猜的。
其实余额宝的推出,对阿里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
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也是解决支付宝目前存在的两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央行的备付金管理办法,这个其实一直是压在支付宝上的一块石头。因为这个办法要求支付宝不断随着交易额的提升而增加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提升对于阿里而言,属于规模越大资金占用越低而净资本回报则越低的行为。必然要想办法绕开。
第二就是目前普遍的对支付宝占用客户资金沉淀的利息的行为的质疑,所以很大程度上,余额宝也是支付宝不得已的行为举措。我有时候在想,余额宝虽然对客户是有利的,但是对支付宝其实并不利。
因为通过余额宝,阿里把本来可以实现的资金沉淀利息,都还给了客户自身,而阿里改为收取基金的服务费或者渠道费,当然两者之间是否一定谁高谁低,没有数据,我也不敢瞎猜,但是感觉肯定是之前的收益更高吧。
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有没有,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的。只是小的微乎其微,很多人说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因为货币基金可以不断的挤入支付宝体系,都可以展开合作,让更多的货币基金进来。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可能性的确不太大,前面说了余额宝还是立足于淘宝客户进行的行为,在淘宝的客户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吸引淘宝以外的客户进入体系内,用余额宝的产品,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余额宝的吸引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体系内是因为有现实的余额管理的需求存在,而对体系外的客户跟银行的货币基金发售行为而言,吸引力非常一般。银行购买货币基金无论从信任度还是从收益率来看,都比支付宝更有吸引力。选择面也更宽,也更便捷。
另外一方面,货币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很高,所以使得货币基金的规模盘子要求整体稳定,不能大起大落,虽然阿里号称技术可以实现提前预知规模大小起落,但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肯定是不太喜欢这种不太稳定的流动性的,支付宝目前的客户群体个人感觉对货币基金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频繁的赎回,规模的大小起落,都让基金公司人为的增加难度。更别提双11这种购物节日的存在了。
所以,个人感觉,第一不会太多的货币基金跟支付宝合作余额宝,第二合作起来的货币基金也未必能把规模做的多高。
最后说一点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媒体大肆唱多余额宝,都把关注点放在了收益比较上,但是恰恰这个是最不靠谱的地方。媒体却忘记关注了余额宝真正的技术创新应用上,他可以实现在购物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这种技术设计,对银行就特别有意义。
现在银行卡在购买和赎回上其实是不够人性化的,影响了认购意愿。如果也能采取这种技术,你在取现的时候,自动视为赎回,或者你在刷卡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或者你发个短信,就能立刻认购和赎回,我相信,都会大幅度地增加银行卡客户的购买货币基金的积极性。
--------------------------------------------
【从利率暴表看马云余额宝的风险】
最近互联网金融是投资界的热点,一条“支付宝下周推出信用支付”的消息搅动了整个互联网市场。据报道记者向相关人士求证获悉,正在内测中的阿里“信用支付”功能将很快和用户见面。而这个热点的背后最大的关注点还是在马云的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一般支付宝账户使用余额宝可以得到比银行活期存款高得多的利益却可以如活期一般的自由支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2013年6月17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宣布将联手开展网上理财业务,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增值服务,即支付宝中的余额空闲资金可以购买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基金,下文余额宝代指理财产品时均涵盖此意)。余额宝6月13日上线,19日宣布用户数突破百万,势头强劲。这款业务的特色是,用户在登录支付宝系统时会发现有两个账户,只要把支付宝内的余额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用户还可以随时用余额宝内的钱进行网购。余额宝测算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3.48%。媒体评论说余额宝“利息”是时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7倍!
对于余额宝业务的热点,监管部门也不甘寂寞。证监会新闻发言人6月21日表示,支付宝“余额宝”业务中有部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并未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也未能向监管部门提交监督银行的监督协议,违反了有关规定。对此,支付宝回应称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管部门的相应要求,余额宝业务不会暂停,天弘基金回应表示,会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后续备案工作。监管部门已于近期要求支付宝就此次余额宝业务所涉及未备案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限期补充备案,逾期未进行备案的,将根据相应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处罚。这样的说法和规定也就是象征性的,是实施难度很大的,基金结算账户等是银行账户不是支付宝账户,支付宝与银行还是有区别的,里面还有银行监管的各种法规呢!
市场专家们分析认为:从表面上,支付宝推余额宝损失了以前用户在支付宝账户内的沉淀资金所带来的收益,按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产生的利息收益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这部分钱以前是支付宝自留,现在却将有很大一部分作为投资收益返还给了用户。但是,余额宝业务带来的来的潜在收益将远远超过利息损失。收益一,余额宝业务的出现必将增加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度,增加支付宝在支付领域与各类银行卡抗衡的能力,增加用户对支付宝的信任度;收益二,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自建了基金发行渠道。目前,银行发行渠道是一种稀缺资源,基金公司在银行排队等发行,而且还竞相支付给银行更高的尾随佣金,渠道有了,即便余额宝此次绑定的基金不赚钱,下次还可以通过销售其他基金赚钱;第三,余额宝业务虽然使支付宝牺牲了一部分利息收益,但却起到了“揽储”的实际效果。高流动性、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向是银行重要的揽储手段。为此,央行甚至曾叫停很多短期理财产品,以遏制银行借理财产品行“高息揽存”之事。余额宝推出后,一定会有很多用户把原来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转存入支付宝中,支付宝内的资金只会增不会减。事实上,媒体采访中,连支付宝内部人都称余额宝为而“类存款”业务。(技术再次突破管制,央行会有所动作吗?)
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基金发行的手续费,在用户反复赎回和购买的过程当中,这些手续费实际上是非常高的,看似很低但用户会一年反复购买赎回的,这样反复的交易每一次交易的手续费不让用户注意,多次以后从客户那里得到的费用远远过于在支付宝下的利息。因此支付宝搞余额宝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更关键的是支付宝借此踏上了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对于互联网金融在当今资本市场的表现,则在资本市场的收益则更大。马云是各路资本扶持出来的明星,里面不乏中国的贵二代组织的基金投资,在金融业和几大行难以染指的情况下,利用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对于中国金融业的一个切入点,如果我们的余额宝不断扩大,规模超过某个大行是完全可能的,这些账户的操作还不受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以这个出口进行金融攻击渔利是非常容易的,只要余额宝池子大了,各种热钱就可以参与其中了,要知道现在支付宝和淘宝的交易额已经是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了,这些资金再渗透到金融业,中国的金融安全就操于马云之手了,但对于马云的阿里巴巴,外资总体而言是有巨大的控制权的,里面的VIE之情况也是一个不明的黑箱,这都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不透明不可控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界的概念,以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干的是金融业务,干的是银行的活!在中国金融管制下,这等于是撕开了一道缺口,尤其是给外来资本一个缺口,如果央行和银监会等对此不加严格的监管,则这个缺口是可以形成决堤之势的。对于马云的做法,我们现在只有证监会出来做事了,而且这个监管是不疼不痒的要求账户的备案,与银行业的监管是完全不同的,而马云的余额宝属于基金投资的性质他并没有给他的消费者交代清楚,这样的基金投资是不保本的,与我们现行的银行存款有国家保障完全不同,即使是未来利率市场化,对于存款也是要有保险保障本金的,但如果是基金则完全不受保护,因此这个收益高的背后也风险高,对于这个风险马云是没有给余额宝的消费者足够的提示的。
更关键的是要说说余额宝的风险问题。余额宝是一款货币基金,从历史数据看,货币基金目前年化收益还没有亏损的记录,相对安全。但是,货币基金也不能抵御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本身不健康的情况下。一旦基金出现大幅缩水或投资者集中赎回投资的情况,货币市场基金必将面临严重的被动局面,2013年08月02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工银瑞信场内货币基金赎回殆尽 T+0梦碎》成立不到半年的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基金(以下简称“安心增利”),正在陷入被赎回殆尽,或许只剩下几千万元规模的困境。这是其衔“T+0”美玉风光成立时,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该基金属于场内T+0货币基金,是去年末今年初刚刚兴起的针对证券保证金理财的货币基金,被视为盘活证券保证金的创新利器。然而,这一“看起来很美”的产品,却在遭遇一场危机。场内T+0货币基金面世以来,已有多只产品出现过触及赎回上限、投资者不可赎回的尴尬情况。而极端情况出现在背靠工商银行同时以固定收益为强项的工银瑞信身上,还是让不少同行意外。2013-08-04日《周末金证券》文章《比新股中签还难:赎回上限吓跑场内货基拥趸》因产品设计中赎回原则“时间优先”的,场内货币基金的赎回屡遭股民投诉——“赎回比中个签还难”。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赎回机制,投资者持续流失将重创场内货币基金的生存。金融衍生品带来巨大的投机风险,但没有投机也就没有流动性,风险依旧很大,不过这个大是在另外的层面上体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银行与余额宝的资金模式是不同的监管也是不同的,银行是需要资本充足率的,也是需要提交存款准备金的,央行还是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对于银行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是远远大于基金的,基金遇到流动性问题需要的就是巨额的降价和无法变现!上面我们看到余额宝参与的货币市场基金也是有巨大的流动性问题的,尤其是在中国实行的银行理财是银行的表外项目,银行通过银行间拆借和货币市场基金得到4%左右财务成本的资金,再按照理财以10%左右的利率放出去,之间有6%左右利差还没有存款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比银行一般的存贷款的利润要暴利很多,但是这样的规模大了以后,资金是余额宝等提供,而理财对于不到期的借款是无法按时接收的,因此如果面临赎回的话,你只能通过银行再拆借,这就回导致银行拆借利率的暴表,而这巨额的拆解的结果也使得总的收益急剧降低,6月的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的暴表就有这样的因素,而利率暴表对于基金管理机构为了赎回而拆借,基金亏损等问题就要出现,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在余额宝推出不久,对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压力,QE退出与其他因素叠加成为了灾难,银行间利率暴表,2013年6月20日质押式回购市场上,短期资金供给近乎枯竭,隔夜和7天回购开盘利率分别达到10%和12%,无奈供给依旧难觅,成交价被一路抬高,隔夜回购成交水平在10点47分后直接被拉到25%的高位,11点48分之后更是攀高至30%,7天回购利率在11点后也被抬高至25%位置,这是一个历史记录的位置。中国融资融券时间不长,操盘手们还未偿过市场大规模爆仓的滋味,一味大杠杆一味乐观非常危险,大机会是在套牢盘变割肉盘之后的。这比如运营水库,关键是水库久旱见了洪水想多储蓄水,结果是大水来了超预期,水库满未防洪泄洪,把水库冲垮水库蓄水也成洪水成大灾,对于这些金融操盘手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风险的,在美国08年是可以让雷曼倒下的,这个倒下是让人出乎预料的,如果一味的救市则让这些金融操盘手没有了顾忌,等真的救不了了怎么办?中国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以上看似很高,但还没有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多,真的被金融攻击也是很可怕的,。
想一下马云搞余额宝购买货币基金,在利用货币基金融资再理财融出赚取6%的息差暴利,但如果真的有金融危机理财大量出问题怎么办?到这种时候这样的购买就是最穷的人群来买单让领导先走,有赎回上限的情况下一旦公众出现恐慌大面积赎回,必然是巨大的社会事件,与报道当中的机构为主的赎回困难风险完全不是同样层面的事情。马云的这个余额宝的性质实质上与雷曼的迷你债是一样的,把本来应当卖给机构的东西卖给了老百姓,老百姓是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而且他也没有足够的提示风险。雷曼“迷你债”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券,而是一种衍生金融产品。简而言之,是将原本出售给机构投资者的产品,拆细成比较小的份额,通过银行出售给中小投资者。当年的记者做了一项简单测试,找来两位人士阅读一份长达54页的“迷你债”招售书。其中一位从事金融业六年有余的人士,于三小时内逐句读完招售书,因对书中的个别地方不能完全理解,转而求助更资深人士;另一位金融学系的硕士研究生费时六个小时读完招售书后,对“迷你债”的理解仍出现偏差。而对于马云的支付宝、余额宝、淘宝等等的交易规则,在网络注册上老百姓也是一点而过,有几个能够去读?而这些艰深的法律文件,一般非专业人士又有几个能够读懂?如果真的出现风险,老百姓会认可你的基金说不保本吗?就连法律规定不保本的的雷曼迷你债,在民众的压力下也是要赔付的,而在中国这就更不可能不赔付了。
银行是害怕挤兑的,而这样的货币基金更怕大规模赎回的挤赎,银行的被挤兑是可以有央行做最终贷款人,在受到挤兑的时候是可以到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的,央行也有定向的流动性调节工具。路透北京8月2日-中国央行在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截至6月末,中国中央银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余额为4,160亿元人民币。央行于今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SLF,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和补充,以进一步增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这几千亿的中央银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余额就是在六月流动性暴表的事后央行干预施放流动性所带来的,而如果是货币基金等是不行的,未来有了流动性的支付问题,一旦出现挤兑挤赎,则问题非常大,会造成社会的危机,马云这样做的合法性就会立即浮出水面,对于他余额宝的性质是基金还是存款肯定要有一个说法的。现在中国的债务市场风险很大,在债务和信托市场本来是大机构和富人的游戏不是老百姓的,此时的入市实际上是把本来大机构和富人的风险转移给了最普通的老百姓,结果就是让他们解套和撤离,尤其是当美国退出QE在世界资本有回流美国趋势的时候,这个入市实际上是承接了退出的热钱,给退出的热钱买单,看一下阿里巴巴的股权构成,国际资本的份额是很大的,这样的以老百姓的财富给国际资本退出做利益输送,只要出了危机,马云就不再是中国业界的英雄了。
美国的金融业是完全开放的,与中国管制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金融业发达先进市场化的程度都是中国不能比的,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完全是外行办金融,而且是一个不成熟的金融市场,这样的进入虽然有敢吃螃蟹的勇敢,但中国实际问题和风险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民众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时候,这样的业务风险巨大,最终是要银行来解决的,就如信用卡当初并不是银行干的事情,但现在信用卡基本是银行的专利,互联网金融看上去很美,但是风险被忽视,而在中国是有更多的意义是逃避对于金融业的监管,但这样的火中取栗不应当是一个成熟的大公司所为,大公司应当更关注的是风险,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就是用人民的钱赚人民的钱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