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從稀土看日中經貿戰
中國的反日群眾運動已經落幕,對釣魚台的軍事威脅,暫時也不會引發軍事衝突,除非中共內部有人要讓十八大流產。但是經貿方面則是不宣而戰。之所以不宣,就是自知理虧。中國發動的經貿戰爭,除了衝擊日本的在華企業,還包括取消赴日的中國遊客,國內的抵制日貨,以及撕毀一些貿易協定,連「東芝二○一二中國足協盃」的「東芝」兩字與東芝廣告也臨時抽掉,雖然東芝是贊助廠商。
我不曉得主辦單位會不會把贊助資金也退還,還是趁機吞沒?
九月底,著名的旅日台灣作家黃文雄來台時,我與他提及中國這一波對日本的「經濟制裁」,他說,日本方面已經計算過對GDP帶來的影響,已有思想準備。正好上星期出版的《新新聞》一三三五期也刊出前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劉黎兒的文章,分析日本可能受到的損失,提供了一些數字。他們預估的最壞情況,包括中國政府拋售日本股票。
不過劉黎兒也指出,經貿戰是兩敗俱傷的事,日本在華企業僱用中國員工一千萬人以上,中國從日本進口的高科技工作機具等沒有替代性,不如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國的反日情緒、中國投資環境的惡化,將促使日本在華企業撤走。
已有許多評論指出,中國對日經貿戰,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然而中國的民族主義不是自卑就是自大,現在自以為已是第二大經濟體而「目中無日」,中國內外一些人大颳膨風,似乎日本很快就要投降。
兩年前因為釣魚台撞船事件,中國撕毀合同,發動稀土戰,以為會給日本致命一擊,其實日本早儲備了相當數量的稀土,再開發其他地區。因此不但沒有出現日本投降的局面,反而導致稀土價格暴跌,中國廠商希望日本多下訂單。
日本從一九九○年代初期經濟不振,至今超過二十年,還沒有走出困境,加上去年三一一地震海嘯,但是日本社會還很平靜;目前的經濟制裁,大部分日本財團也比台灣財團愛國,沒有以經圍政。但是中國一旦自損八百,失業人數增加,中國老百姓恐怕就坐不住,出來鬧事了。
對中國的反日活動,其他外商就沒有感覺了嗎?台灣一些評論幸災樂禍談到轉單效應,怎麼沒有想想,這種暴力與報復手段,也可以隨時拿來對付台商與其他外商。因此可以預料,更多的外商將因「拳匪」在中國的復出而駐足,甚至加快撤退的步伐,其他東南亞國家已在挖角。
目前中國的經濟已在下行,再來「自損八百」,自是雪上加霜。這點,主管經濟的領導人不會不知道,但是為了政治的需要,在民族主義狂熱下,誰敢說出不同的話?這就是中國劣質政治體制的問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