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转个弯:50岁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图)轉載
(图片来源:拾翠羽女性网)
50岁你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10岁的时候,希望快点长大,可以谈恋爱,可以骑车兜风不被碎碎念;20岁过后,希望快点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最好在30岁左右拥有一间小套房,40岁之前当上CEO。
人生似乎就是这样,在不断缩短的跑道上,在注定变老的节奏中,眼看着岁月如沙漏,少年时期等待暑假到来的日子,可能只有一个礼拜,却像十年那么久;而30岁过后的10年,却又像一年那么短。
尤其离开校园、成为上班族之后,时间座标不再由学期与寒暑假切割,而是由年资与经历计量,感觉上,苍老的速度来得既凶猛又无情。
职场前十年,工作狂热与升迁诱因或许让人卯起来冲刺,接下来的十年,有人收割,有人反刍,也有人重新起步。当工作不再只是收入与成就感的唯一宿主,生命除了打卡、升官、业绩、进度、红利之外,是不是还有什么梦想,等着你去闯一闯呢?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一部电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对于未来,也就是明天过后,虽然有诸多不确定,但有些事,总可以提前想想的。
我很喜欢看詹怡宜制作主持的“一步一脚印”,之前,我曾经读过一篇报导,叙述詹怡宜制作这个节目的动机,她曾经有机会成为许多记者羡慕的晚间新闻主播,也曾经在收视率与理想之间挣扎,最后她选择卸下萤幕前的浓妆,换下套装与高跟鞋,跟着一群喜爱铁道的高中生搭普通车探访东部最接近太平洋的小站;或蹲在田间跟一个执着将草莓移民到东部的阿伯谈论个中酸甜滋味。
某集节目介绍两个奇特的人,一位从平面媒体摄影记者退休、现在是领有国际执照的专业爬树人,他在树上观察鸟类栖息,观察树木纹路,也协助迟缓儿透过爬树的训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另一位则是老鹰守护者,他不看电视,长年赤脚不穿鞋,讲起基隆地区的老鹰,目光炯炯有神,撰写专业生态记录报告,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清贫却自在。
爬树人在正规职场退休之前,就已经盘算好出国接受训练的计划,而老鹰职人也早就决定把观察自然与鸟禽当成终身志业。不晓得是不是节目刻意安排,这两个离开职场之后,反倒走进人生的“特殊人物”,恰好都过了50岁。
当我们以为那些被媒体吹捧的菁英新贵才是楷模时,却忽略了这些在岛屿生活、“安静,却幸福的穷人”,其实才令人羡慕,于是我开始思索,50岁以后,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许多人在职场环境中,也许像詹怡宜一样,曾经有机会坐在同侪羡慕的位置上,很拚,很辛苦,在业绩或收视率的数字间搏命。职场前二十年,或许要成家,要养小孩,要付贷款,工作是保障,也是饭碗,不是率性就可舍弃。
可是,二十年过后,早婚的人,小孩也许成年,不婚的人,手头积蓄可能不差,至于晚婚的人,养儿育女的担子虽然还未卸下,但职场人力汰换的齿轮可能在几步之隔的身后频频追赶,除非你是张忠谋、王永庆、或是许文龙,否则多数人在50岁前后,大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职场角色转型。
50岁其实还很年轻,但无形中就是一道残酷的门槛,倘若在这之前跨进领导核心,就是菁英,在这之后还在中下阶层浮沈,很容易就遭到后辈排挤,成为怪物。许多人因此感觉失落,总是拿过去的光辉历史当成嘴边反复凭吊的素材,不知不觉,成为自怨自艾的白头宫女。
可是,越来越多人懂得在这个微妙的渡口,替自己的人生转个弯,远离高速折旧的场域,做开心的事情,不必过度动脑,不必心力交瘁,够温饱就好。
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公司强迫他们退休之前,就打算好怎样将公司fire掉了。
有个45岁的朋友,写了将近二十年的会计程序,脑汁都快榨光了,她说,50岁以后,她要去住家附近的生鲜超市当收银员,那些抓程序bug、听user抱怨的日子,她是怎么都不愿意继续了。
另一个刚过39岁生日的朋友,长久在广告界卖命,他已经看好故乡大溪一片地,打算50岁过后,在那里开辟一处昆虫复育博物馆。
而不到40岁就接下外商公司财务长的朋友,早就决定50岁以后,当一个专业国家公园向导,那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居住的社区,有一位笑口常开的管理员,他曾经是一家中型成衣厂的负责人,收入最多的时候,都在跟不断到期的支票赛跑,50岁过后,他结束工厂,脱掉西装,应征管理员,收信、浇花、看门兼聊天,事业虽然结束,但人生仍旧继续。
就好像“一步一脚印”报导中的爬树人与老鹰守护者一样,从企业体退场的人,头衔、薪资、配车、休假、分红,可能不是成就感的来源,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似乎比较重要。
也许你才25岁,也许刚过36,以为50岁以后的人生,还很远。但是想想看,农历新年是不是刚过,可是下一个春节,很快就来了,50岁,其实不用等太久。
50岁!你即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空,不妨想想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