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中国航天的说客
原创来稿大凡说客,既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伶牙俐齿,又要有察言观色的八面玲珑。倘若说客的身份迥异,大可以呼风唤雨,说到事半功倍。
中国科学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就是这样一个中国航天的说客。
欧阳院士本是一名以研究陨石见长的科学家。1976年的吉林陨石和美国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品都是欧阳院士的研究对象。根据欧阳院士的自我介绍,通过研究一粒黄豆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发表了十四篇论文,最终证明美国卡特总统赠送给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的确来自美国采自月球的381.7公斤样品。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论欧阳院士的学术造诣,但可以肯定的是,与研究地球上随处可见的一个石子相比,在地球上研究一颗天外陨石,或一粒月球样品,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手段上,不会有本质差别。
欧阳院士是一个成功的说客!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欧阳院士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中国第一次月球探测的具体方案”、“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 等立项报告,直接推动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随着中国政府在2004年1月正式启动探月计划,欧阳院士名至实归地荣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欧阳院士曾经在无以计数的宣讲场合公开表示,人类重返月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月球的资源,并将此作为中国探月的重要驱动力。的确,月球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以核聚变材料氦3为例,初步测算的月球氦3储量约为一百万吨到五百万吨,而地球上的氦3储量却极其稀少。如果将人类在当下的全部能源需求相加,每年大约仅需要100吨氦3。但若如欧阳院士所言,把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突显为对月球资源的占有,就如同将人类的求知本能庸俗化为贪婪的物质欲望,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欧阳院士也不过只是一个说客!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桩典型的无厘头事件。探月工程的长远设想清晰明确,环环相扣。第一步无人月球探测,第二步载人登月,第三步建设月球基地。不过,这也是人类探索月球的必经之路,无须中国航天人后知后觉。
探月工程的中期规划混沌不清,不着边际。按照欧阳院士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的介绍,一个是美国宇航局前局长认为,假如中国人愿意,可以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另一个是“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的观点,载人登月时间最好是在2025年;还有一个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规划,可能在2030年载人登月。至于中国载人登月的具体时间表,欧阳院士给出的答案是,三种说法都有根据,大家可以去猜一猜。十几年时间,虽不过弹指一挥间,却也物是人非。至今尚无计划,更无举措,何谈载人登月?
探月工程的近期计划被概括为“绕、落、回”三期任务。且不谈中国探月技术的先进性,单论计划的合理性,就足以贻笑大方了。从前苏联在1959年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到美国在1969年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人类探索月球的征程仅仅用了十年时间。而在半个世纪之后,中国航天人居然无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还在计划用十五年时间,重走半途或废的人类探月之路。
即便如此,在实施“绕、落、回”任务之时,中国航天人也是极不负责和极不严肃的。欧阳院士在庆祝2012年世界空间周科普报告会上透露,“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将安装一台天文望远镜,首次实现月基天文观测。然而,当“嫦娥三号”卫星升空、着陆器落月后,却甚少听到天文观测取得的成就,似乎人类的首个月基天文望远镜成了月球上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叶院士则在坦承“玉兔月球车原来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仍旧没有解决”的同时,竟然荒谬地宣称,“在我看来,玉兔能保持现在这么好的状态,是出乎预料的”。
2009年10月9日,美国半人马座火箭及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相继撞击月球,首次证实了月球上有水。欧阳院士曾经高度赞誉美国的撞月设计比较完美,并称,在撞月之前就认为,只要月球有水,这次就可以发现。与此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中国探月工程并无创新之处,不过是在拾人牙慧。美国撞月实验,成就昭彰,但在技术上却并不复杂,为什么不能由中国航天人率先构想和实施呢?
欧阳院士曾经介绍,通过“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整个月球的土壤厚度,再经过换算,制作出了一张世界上最好的月球氦3分布图。这种一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夸张结论,绝不应该出自一个科学家的公开言辞。莫不知,就连确定地球的土壤厚度也是人类的一个难解谜题。
欧阳院士自诩,每年要做五十多场科普报告。虽然院士讲科普值得赞赏,但我们更期待的是,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院士能够展示出一些深化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伟大发现。
毋庸置疑,欧阳院士是中国航天的一个说客;但也毋庸讳言,欧阳院士不过只是中国航天的一个说客。
页:
[1]